天天看點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作者:綿陽文旅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

我們是來自1800多年前的

雙胞胎石頭兄弟

大家都說我們是

綿陽文物古迹的扛把子

那我們可就不再低調了

得給大家好好地介紹一下自己

01我們證件照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們兄弟倆現在共同的名字叫【漢平陽府君阙】,一個叫南阙,一個叫北阙。我們大約出生在漢獻帝初平、興平年間(公元190年至公元195年),如今已1800歲了。現居住于綿陽市遊仙區芙蓉溪畔的綿陽科技館廣場,這是我們兄弟倆的證件照。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叫南阙,身高5.45米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叫北阙,身高5.29米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你們現在還依稀可見我身份證上的名字,隻是不太全了,以至于我的全名在學界曾争論不休。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直到1939年,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學者劉敦桢、梁思成、陳明達等人到綿陽看望我們,梁思成先生根據《綿陽縣志》的記載,為我們命名:【漢平陽府君阙】。

02我們的職業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阙,門觀也。”我們的家族有城阙、宮阙、宅第阙、祠廟阙、墓阙五種類型,而我們就是墓阙。墓前建阙制度大約起于西漢,當時隻是帝王享有,至東漢盛行,這時刺史、太守甚至縣令等官吏均可在墓前建阙。根據墓主的身份,分别修建單出阙、二出阙以至三出阙,出阙數越多,地位則越高。根據漢代阙制,帝王是三出阙,諸侯和官階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可二出阙,普通百姓則是一出阙。我們是子母雙出阙,可見我們主人地位也是非同一般。我們的工作就是日夜守護主人的陵寝,彰顯他的身份和地位。

03我們的主人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關于我們主人是誰,衆說紛纭,莫衷一是。一些學者考證認為,我們的主人為蜀漢重臣李福。《華陽國志》《三國志·蜀志》對李福均有記載。李福,字孫德,名福,梓潼涪人(即梓潼郡涪縣人),劉備定益州後,其為書佐、西充國長、成都令。後主劉禅時,遷巴西太守,為江州都督、揚威将軍,入為尚書仆射,封平陽亭侯。238年,李福随大将軍蔣琬出征漢中病故。持李福阙觀點的人推測,因蜀的國号為漢,李福又是涪縣人,歸葬涪縣,稱“平陽府君”完全可能。

04我們的顔值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的身體仿木制阙樓而建,分為台基、阙身、斜撐、屋頂四部分,由石條和石闆雕鑿壘砌而成。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們的阙身本是十分光滑的石條,奈何在南北朝時期,有佛教徒在我們的身上雕刻了佛教造像,還留下了題記。雖說刻得甚是精美,但卻破壞了我原來的模樣。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後來法國漢學家維克多·色伽藍來看我們,說阙上的南朝梁大通三年佛教石刻造像是四川唯一獨存的梁代佛教造像,是研究佛教寶貴的實物資料,我們也甚是欣慰。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我們身上顔值最高的就數斜撐這部分,上面不僅雕刻着仿木的鬥拱、枋頭、出檐,還有車騎出行、童子捉雞、二虎相鬥、舞樂圖等數十幅精美刻畫。時至今日也依舊清晰可辨,顔值爆表。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05我們的地位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

漢阙是漢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種表示尊嚴的裝飾性建築。既是一種古老的建築藝術,又是特殊的石刻珍品,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有石質“漢書”之稱。全國僅存漢阙43處,而我們是極為珍貴的存在,1961年就被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是大陸現存漢代石阙中儲存最完整、最好的仿木質結構石墓阙。可以毫不謙虛地說,我們就是綿陽文物界的“扛把子”。

在富樂山麓,芙蓉溪畔

我們兄弟倆栉風沐雨1800年

見證了綿陽的曆史過往

就來和我們對話吧

(來源:相約遊仙)

來自漢平陽府君阙的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