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迷思,何以建構下一代網際網路?

作者:廣州龍聯科技
元宇宙迷思,何以建構下一代網際網路?

當ChatGPT橫空出世,大模型仿佛瞬間掩蓋了元宇宙的風頭,人們不再似過去般對元宇宙津津樂道,它的沉寂究竟是在經曆着一次技術的疊代,還是在等待着下一次爆發的到來?

元宇宙是一個數字的世界,也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設想。它關乎技術,更關乎想象力。它的建構與現實社會相似,基建、社群和治理,缺一不可。

微紀錄片《師想者來了》第三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副教授楊蔚與原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元宇宙專委會負責人張婉(中歐EMBA2019)攜手探讨“元宇宙”的迷思。

未來已來,當技術革命将虛拟空間變成世界的一部分,人類可以超越五官,用數字意識的生命形式去感覺虛拟與未知。屆時,每個人都是“超級玩家”。

以下是對談精彩實錄節選:

元宇宙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設想

張婉:之前元宇宙這個話題挺熱門的。您覺得元宇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楊蔚:其實一開始我們都說元宇宙是尼爾·斯蒂芬森小說《雪崩》裡的一個概念,小說裡的“元域”說的就是元宇宙,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網際網路概念,我們用一些特别先進的裝置進入一個虛拟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做互動。

我們講的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的網際網路,那下一代網際網路會是什麼樣子?會發展成什麼樣?我覺得這其實就是大家對元宇宙概念這麼熱衷和感興趣的原因。

更進一步說,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更多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工具,而不完全是一個社會的概念。可能到了下一代網際網路,我們不僅有一個真實的物質世界,還可能有一個虛拟的數字世界,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進一步交流溝通,甚至還可以做一些經濟上的交換。

張婉:其實我了解的元宇宙更像是一個大的生态,這個形态就像我們之前看到的電影《頭号玩家》裡表現出來的那樣,是一個虛拟和現實可以不間斷切換的理念。

如果說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形态,那麼我的了解是,它現在還停留在比較早期,雖然各個技術有點狀的突破,但還需要完整生态裡的更大突破。

AR、VR眼鏡是必須的嗎?

張婉:元宇宙是不是一個僞命題?這是外界的一個争議點。還有就是我們如何了解它的可操控性和互動性呢?

楊蔚:我覺得這涉及到元宇宙的另外一重想象力。我們用網際網路技術傳遞和創造出來的大量資訊實際上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我們在網際網路中沒有辦法很好地去捕捉。這就需要有一個經濟形态,我們現在說的Web3、數字貨币、包括數字藏品都是在做這方面的嘗試,數字資産如何确立、數字貨币如何交換,實際上都是對新經濟形式的嘗試。

是以元宇宙不僅是技術,也不隻是針對某種特定場景的應用,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探索,即我們如何在數字世界、虛拟世界創造一個經濟形态,讓我們可以去捕捉和擷取資訊資産所帶來的價值。

張婉:今天我們再講元宇宙的時候,AR、VR這樣的硬體裝置還處在需要更多好内容、需要更好的沉浸式體驗的階段,讓人們會對元宇宙世界的到來有困惑,您如何看待AR、VR和元宇宙的關系?

楊蔚: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體驗虛拟現實,真的需要戴眼鏡嗎?

張婉:我覺得以後不一定要戴眼鏡。

楊蔚:沒錯,我覺得眼鏡隻是一個媒體,互動式、沉浸感是個人感受,更多是來源于内容而不是形式。

如果數字世界足夠發達,我們還需要現實世界嗎?

張婉:我覺得元宇宙的發展是分層級的。

第一個層級把現實世界1:1地還原到虛拟世界裡;

第二個層級就是把虛拟和現實結合起來,不管是通過VR眼鏡還是其他方式實作,其實就是在真實世界裡增加一些我們不可能體驗到的虛拟模式。

或許未來,在第三層級會出現一個完全虛拟的世界,這個世界也許完全不以真實世界為原型。我覺得不是技術局限了創新,而是人類的想象力決定了如何創造未來。

楊蔚:我覺得你說的第一、第二層級已經有很多實踐案例了,比如說數字孿生,而第三層級可能是最有潛力,也是最讓大家感興趣的一點,如何創造真正的虛拟世界。我們在虛拟世界中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數字身份和分身,這是我們對于未來生活方式的一種想象力,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張婉:您讓我想到了一個身份問題,從身份的倫理和管理上說,數字分身會不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楊蔚:這個問題也是當下熱議的,就是如何在未來的網際網路發展中進一步管理數字身份?如何保護我們的隐私,同時更好地利用資料?未來我們的制度如何建設,如何更好地适應生産力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全社會都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張婉:您覺得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完全虛拟的世界?

楊蔚:這就是要回答“如果這個數字世界足夠發達的話,我們還需要現實世界嗎?”我就想起《頭号玩家》這部電影,我覺得它反映出的是數字和真實世界如何協調的思考,甚至是憂慮。

數字世界應該是和現實世界互補的,而不是本末倒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政策上、技術上都要保持平衡,這也是在元宇宙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事情。

現在埃隆·馬斯克都在說的腦機接口,我覺得也是元宇宙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一部分,以後我們人類的形态可能也不止一種。

我們聊的這些問題看似非常哲學,但是作為商學院的教授,我覺得這些想象都是我們的商業前景,如何把我們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我意識和技術、科學結合起來,都将有非常大的經濟潛力和商機。

結語:

元宇宙建構的三次元

楊蔚:總結來說,元宇宙是我們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一個設想。元宇宙的建構需要遵循三個次元:基建、社群和治理。

基建和現實社會中的基建是一樣的,我們需要先進的資訊傳遞技術,比如5G、6G通訊,這樣才能有高保真的資訊傳輸,保證“數字世界”的真實感;其次我們要有資訊的儲存和處理,比如說雲計算;同時一些資訊交流平台也是我們構築元宇宙基建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網際網路世界中的微網誌、抖音、小紅書。

元宇宙中第二個次元就是社群,或者是說内容和應用。比如遊戲和其他娛樂互動性的内容,或者用來確定工業生産、訓練自動駕駛算法的數字孿生,沒有這些内容,元宇宙的基建就像一座隻有房子沒有人的空城。

我們現在更多的讨論都集中在基建層面,比如VR、AR,但我認為這個賽道未來将是巨頭的競争,因為對資金和配套資産的消耗太大。元宇宙的硬體生态涉及多個産業的互相協調合作,從上遊的通信、晶片、雲計算,到消費端的裝置研發生産,每個環節都存在着标準統一和相容性的競争和博弈,不确定性非常之大,也不知道元宇宙真正會以什麼形态實作。

我認為目前更多的機會反而是在第二層面,這個層面對于初創企業更為友好,因為和現在的網際網路一樣,每個社群、每個應用場景都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細分賽道,更容易把握住機會。

第三,我認為更重要的元宇宙次元是制度的建設。我們在一個虛拟的數字世界中進行價值創造的活動,需要制度的保障。比如對于虛拟社會經濟制度的探索,能夠讓數字資産的價值更好地被感覺、測量、捕捉和配置設定。元宇宙要從技術上做到互動體驗,需要能夠營造“信任感”,雖然現在通信技術發達了,但很多複雜或者重要的事情,我們還是願意當面去聊,就是因為面對面的信任感是現代技術無法重制的,這也是元宇宙目前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很久以後,或者不需要很久以後的未來,如果沒人再說元宇宙,很可能不是因為這個概念已經涼了,而是我們真正生活在“元宇宙”的時代了。就像現在沒有人會再說“資訊高速公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因為隻要你打開手機和微信,這些技術概念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一點一滴。我們會真正地去擁抱一個新的社會形态,那麼我們所面對的,可能是一個更為豐富和多元的世界。

來源:中新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