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作者: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作者:廣發證券,代川、嵇文欣、蒲明琪)

一、海外會展:助力企業出海,優秀商業模式打造強 盈利能力

海外辦展是一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視窗。境外辦展是指由大陸辦展機關組織企 業在國外舉辦經貿展覽會或者在國外參加海外辦展機關舉辦的經貿展會,在一國國 際商業貿易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境外展是大陸企業與國際經濟交流的重要視窗, 對企業出口貿易有強大的拉動作用。根據新華網浙江,大陸浙江省外貿出口企業70% 訂單源于境外參加展會,具有強大的經濟拉動作用。 境外參展屬于出口企業剛性消費。對于出口企業而言,除了擷取出口訂單外,其在 品牌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參展的主要目标有所不同。對于新興企業而言,其主要希 望通過展會鎖定海外目标市場,更好地了解海外客戶需求去完善精進自身産品。對 于成熟企業而言,其主要希望通過會展維護海外原有客戶關系,同時了解國際市場 新趨勢。

幫助企業“走出去”,展前調研配對及展中撮合為境外辦展核心服務環節。在舉辦 境外展會的過程中,由于地域差異,參展企業對于海外客戶需求及當地行業政策、 經濟狀況等情況不甚了解,故辦展企業需要在會展項目開辦前對目标市場和展覽行 業進行調研。在展前對于有潛在購買需求的客戶,可提前實作對接。展會營運過程 中,辦展企業需要依靠自身海外辦展經驗及對目标國家市場的認識,将參展商與參 展産品進行撮合。 與傳統境内辦展情況不同的是,在境外辦展過程中,辦展企業需要在展會營運過程 中盡可能地避免由于談判習慣、生意模式以及語言差異所導緻的溝通成本,提高展 會現場貿易的成功率。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高經營杠杆商業模式打開會展毛利率天花闆。就境外展會而言,其收入主要與辦展 數量、展位數量及展位單價有關,其中辦展數量主要依靠辦展企業自身品牌力開拓 新的辦展國家及行業,展位數量主要通過辦展企業進行推廣銷售。境外自辦展通常 不收取門票,以吸引更多觀衆。 就境外展會而言,其成本構成主要有四項:其中展館租賃成本和宣傳推廣成本相對 固定,營運成本及機票地接成本為變動成本。

(1)展館租賃成本:租賃成本主要與租賃面積成正比,在總可售展位數量不變的情 況下,其成本相對較為固定。(2)宣傳推廣成本:主要為提升展會影響力,吸引高 品質買家參展以提高展會效益,成本相對較為固定。(3)營運成本:主要包括裝修 裝飾、展具租賃、安保等業務,其主要随展位數量、裝修裝飾面積的變化而相應變 化,我們根據招股書披露資料測算,單個展位約3000-4000元(4)機票地接成本: 指境外展随展人員的機票成本、地接成本等,其與随展人數成線性關系。 會展業的毛利率彈性與其單個展會售出的展位數量高度相關,主要原因系: (1)舉辦展會時,辦展企業的租賃面積較大,通常會承包一座展館的大部分面積, 故此部分成本相對固定。 (2)宣傳推廣成本一般發生在辦展企業銷售展位的中前期,可視作辦展企業每次辦 展的固定支出,與後期展位銷售數量關聯性較低。

二、一帶一路+RCEP 雙輪驅動,海外展會東風正勁

(一)展商出海,商道暢達:經濟全球化促進全球展會規模擴張

全球會展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中國成全球展館面積最大國家。全球會展為廣大參展 商提供将産品及服務推銷給大規模潛在客戶群體的平台,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重 要管道。随着全球貿易額的不斷增長,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全球會展市場規模穩 步增長。根據米奧會展招股書,2013-2018年全球市場會展業規模由275.8億美元增 長至355.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5.2%。就展館面積而言,根據UFI《2022年全球 會展地圖》顯示,中國目前以總展覽場館面積1021.7萬平方米占據全球第一,大幅 領先于第二名美國,充分展現大陸近年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會展行業的重視程 度不斷升高。

展館面積、展館數量齊增,亞太地區展館數量增長明顯。根據UFI《2022年全球會 展地圖》,2022年全球室内展覽面積總和達4060萬平方米,較2017年增長17.34%, CAGR為3.25%;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展館數量為1358家,較2017年增長12.05%。 跨國貿易促進辦展地區擴充,亞太、中非成會展行業發展熱門地區。根據會展參考 公衆号援引UFI資料,分地區來看,2011-2022年,亞太地區和中非地區會展業發展 較為迅速,其展館數量從2011年的184/25家提升至2022年的316/111家,分别增長 72%/344%,其主要原因系更多的國際主流品牌進軍亞太及中非地區,同時上述地 區的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對外經濟貿易規模;而歐美、北美地區會展業相 對較為成熟,展館數量較多,2011-2022年展館數量受疫情影響小幅下降。

負面影響出清在即,2023年海外會展全面複蘇可期。境外展覽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 影響,2020年幾乎所有的境外展覽全部停辦。根據中國貿促會資料,2020年已取得 審批、因境外展覽取消而未實施的展覽項目近1700個,受損面積近90萬平方米,約 6萬家企業赴境外參展受阻。而随着2022年疫情影響逐漸出清,全球會展公司營業 收入已恢複至疫情前77%,根據UFI預測,2023年全球會展公司營業收入有望進一 步恢複至2019年的91%水準。伴随各國對外貿易及經濟往來逐漸恢複,我們認為全 球會展行業景氣度有望全面複蘇。

(二)一帶一路+RCEP 共驅中國制造出海,大陸境外辦展市場迎來新機 遇

出口貿易發展加速,大陸對外經貿發展迎來新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過去十年我 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體量連創新高,2013年大陸貨物貿易額首超美國,居世界第1位。 自此後除2016年由于美元升值,大陸以美元計價的貨物進出口總額被美國超過外,其餘年份均穩居世界第1位。 對外貿易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驅動境外展覽市場發展。根據Wind, 2012-22年間大陸對外出口商品金額CAGR達6.88%,且出口貨物總額占全年GDP比 重較高,近幾年來維持在18%左右,而美國2019/20/21年商品出口額占GDP比重分 别為7.74%/6.80%/7.55%。

疫情前“一帶一路”辦展熱度提升,疫後将獲得更多發展空間。根據中國會展經濟 研究會《2019年中國展覽資料統計報告》,2019年在中國境外自主辦展的79場展覽 中,有61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數量占比77.21%;展覽總面積達40.67 萬平方米,占中國境外自主辦展展覽總面積的77.03%。

一帶一路參辦展面積實作增長,參辦展項目數和參辦展企業數稍有下降。根據中國 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年)》,2019年中國赴“一帶 一路”沿線國家參辦展不再追求數量,而是更加注重集中參加或舉辦大展,更加注 重高品質參展辦展。2019年全國77個組展機關共赴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組織 參辦展697項,占參辦展項目總數的39.5%,同比下降2.9%;展出總面積41.0萬平方 米,占參辦展總面積的44.5%,同比增長 8.7%;參辦展企業 2.6 萬家,占參辦展 企業總數的42.3%,同比下降1.7%。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參辦展行業以機械類和綜合類為主,機械類展覽位居首位。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 委員會《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年)》,2019年中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 家參辦展行業主要以機械類和綜合類展覽為主,機械類參辦展項目數超過綜合類并 位居第一位。其中,在所有行業分類中,機械類展覽項目數最多,達到133項,占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辦展項目總數的19.1%;其次是綜合類展覽,共92項,占 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辦展項目總數的13.2%。

RCEP自貿區是目前規模最大、活力最強、潛能最具預期的自貿區。2022年1月1日, 由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東盟十國15個成員國簽署的《區域全面 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RCEP成員國經濟總體量大,且各自擁有自身獨特 的經濟及資源優勢,成員國間經濟發展成互補關系,對于大陸對外經濟貿易意義巨 大。RCEP生效實施首年即釋放出顯著紅利,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大陸對RECP 其他成員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8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對東南亞聯盟進 出口貿易總額達97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06%。政策利好下的貿易需求高增将帶動 RCEP成員國家逐漸成為辦展焦點。

2022年一帶一路及RCEP仍為辦展熱門地,有望為大陸境外自辦展發展貢獻主要增 量。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2022 年度中國展覽資料統計報告》,2022年在中 國境外自主辦展的24場展覽中,有13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占比54.17%, 同比增幅達160%,“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仍為大陸境外自辦展的核心地區。與此同 時,2022年大陸在“金磚五國”國家舉辦了4場境外自辦展,包括俄羅斯、巴西、 印度和南非;在RCEP成員國舉辦境外自辦展8場,占境外自主辦展總數的33.33%, 分别在成員國日本、印尼和越南舉辦。我們認為伴随大陸對外貿易疫後複蘇,一帶 一路及RCEP成員國仍為大陸境外自辦展主要選擇的辦展地區,同時大陸辦展企業 也将積極拓展其辦展版圖。根據2022年中國展覽資料統計報告,大陸外展業有望在 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恢複至2019年水準。

三、國際巨頭引領行業趨勢,專業化+數字化成會展業 轉型主流

(一)酌外斟内: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巨頭?

并購外延為國際會展企業優先選擇的擴張方式。會展行業具有強地域性、行業性門 檻特征,同時一家會展企業希望在特定地區及行業建立其品牌優勢通常需要投入大 量時間成本及資金成本。是以,為了驅動公司成長,規模較大的會展企業通常通過 跨地區、跨行業收并購的方式來擴張企業辦展能力圈,同時進行多項資源整合。

1、勵展集團:橫向拓展地區、縱向拓展行業,合作政策+本土化運作鑄全球會 展巨頭

勵展集團:背靠勵訊集團,勵展會展業務發展迅速。勵展集團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進軍會展行業,根據公司官網資料,截至目前其會展覆寫的行業數量已達43個,已 承辦的展覽超400場,跨越22個國家。公司目前擁有七大行業叢集,分别為汽車制 造、電子制造與裝配、禮品與零售、醫療與健康、印刷包裝、餐飲娛樂和智能制造, 行業覆寫面極為廣泛。勵展集團作為RELX(勵訊集團)的成員企業之一,其可充分 享受母公司的資料及資訊分析協同效應,将其母公司資源轉化為其會展業務的核心 競争力。2019年,公司會展業務收入已達到14.86億歐元。

我們複盤了勵展2002年-2022年的收并購曆程,可以發現勵展整體的業務擴張兼具 橫向國家地區擴張以及縱向的垂直行業拓展。其中我們認為勵展在大中華區的收并 購及業務擴充曆程具有較強代表性,先通過收購或獨資大展切入特定國家,再通過 行業上的外延收并購以合作政策與本土化運作擴大學地業務範圍是勵展收并購的主 要戰略。 (1)2002年:上海勵欣展覽有限公司成立,其專注于機械和金屬加工領域,旗下 擁有全球第三、中國最大的機床展——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上海勵欣是勵展 集團的獨資企業,标志着勵展集團正式進軍大中華區會展業。(2)2006年:勵展集團與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國藥勵展展覽有限公 司,此次合作是勵展集團與中國官方國家企業的首次合作,也辨別着勵展集團在中 國業務發展的不斷深化。 (3)2007-2012年:勵展集團先後與深圳華博展覽(家具展)、群學博覽(禮品展)、 廣州琦雅展覽(高爾夫展)、中百會展(百貨展)等垂直領域展會公司成立合資公 司或進行外延并購,逐漸從縱向行業深度角度拓展勵展集團在大中華區的會展業務 影響力。 行業版圖擴張迅猛,勵展大中華區會展業務高速發展。勵展集團通過頻繁地外延并 購及本地化合作,迅速擴張了其在大中華區的業務規模。根據公司官網資料,2021 年,勵展中國區展位總面積達230萬平方米,彙聚來自中國和全球3萬餘家展商和超 130萬名觀衆。同時勵展在中國已拓展了12個專業領域展,行業覆寫面廣泛。

2、英富曼集團:全球第一大會展主辦機構,細分領域行業咨詢專家

英富曼是全球最大會展及貿易展銷會供應商之一。2018-2021年全球會展行業政策 顧問公司AMR國際釋出的展會主辦機構排名中英富曼均位居首位,蟬聯多屆全球最 大展覽主辦機構。根據英富曼公衆号,英富曼每年舉辦超過550個國際B2B展會與 品牌活動,覆寫包括農業、航空航天、美容與醫學、藝術、設計與家居、時尚、能 源、工程等領域,展會遍及包括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南美和北美等地區。 複盤英富曼的發展路徑,收并購是其擴張版圖、提升市場佔有率的主要驅動力。2007 年公司收購Datamonitor為進入會展領域奠定資料和資訊技術基礎;2012年收購加 拿大會展企業MMPI,正式入局會展行業。在此後的十年間,英富曼先後收購了加 拿大、美國、中國的會展公司,快速實作垂直市場多領域覆寫,并拓展了境外市場。 2018年公司收購B2B展會主辦方、曾全球排名第二的展覽公司博聞,一躍成為世界 排名第一的展覽公司,根據公司财報,2018年英富曼會展業務營收高達9.21億英鎊, 成為世界最大展覽公司。

戰略清晰,目标明确,數字賦能為英富曼集團未來的發展重心。英富曼集團分别于 2014年與2021年制定了三年增長計劃GAP I和GAP II。GAP I和GAP II主要提出了六 大發展戰略,但重心有所差別。 GAP I的重心主要聚焦于公司的快速擴張發展以及内部的精益管理效益。 GAPⅡ重心主要偏向于公司的專業化,并強調了英富曼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對 其會展業務進行賦能,将資訊化建設、資料服務作為其發展重心。

3、慕尼黑會展&漢諾威會展:來自德國的國際專業展龍頭,強大的品牌效應為 其業務擴張之根本

專業展企業的發展路徑與傳統辦展企業有所不同,在特定領域打上品牌标簽為其版 圖擴張的關鍵所在。對于專業性會展而言,其參展企業通常有特定的行業限定,受 衆客戶通常為行業内的專業人士,是以專業會展的專業性及特定行業内的品牌效應 顯著強于綜合展。 我們複盤了國際專業展龍頭慕尼黑會展和漢諾威會展的發展曆程,其所表現出的共 通特點為先在特定行業内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優勢,再通過外延的合作或是收購進軍 海外市場,拓展業務版圖。 慕尼黑展覽:慕尼黑展覽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展企業之一,其旗下擁有衆多國際領 先的專業會展。慕尼黑展覽的版圖擴張曆程大緻可分為兩個階段: (1)業務全面拓展期(1964年-1979年):慕尼黑展覽公司成立于1964年,随後在 德國舉辦了多個行業性專業展,包括慕尼黑國際環博會(IFAT)、慕尼黑工業裝置 展覽會(寶馬展)、慕尼黑時裝周、Interbrau(飲品展)、Inhorgenta(珠寶及鐘 表展覽會)、Productronica(電子制造展)、Heim+Handwerk(建築生活展)以及 Ceramitec(世界陶瓷展)。公司通過自主舉辦及收并購戰略快速拓展了多個行業專 業展,并迅速建立其品牌知名度。 (2)國際化拓展期(1980年-2016年):公司于1980年收購國際展覽公司和澳大利 亞展覽公司,開啟其國際化擴張道路。在之後的數十年中,公司先後于中國、印度、 非洲、俄羅斯設立或收購子公司,業務版圖拓展至全球多地區。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成立于1947年,彼時德國正處于戰後的經濟 重建階段,為了得到國際支援,并展示德國工業的經濟潛力,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前 身德國展覽公司成立,并舉辦了第一屆漢諾威展覽會。根據漢諾威官網,此屆展覽 會至今被視為德國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其在當時吸引了來自于53個國家的超73萬名訪客,成交額達3200萬美元。在随後的數十年裡,公司專注于工業領 域的展會舉辦,并從中拆分出幾個細分行業展覽。漢諾威展覽于1980年開拓了第一 個合作夥伴國巴西,并在之後的數十年中先後進入中國,美國,印尼等市場。

(二)需求撮合到行業專家,專業性展會順應行業趨勢

綜合展涉及面廣,規模大,承辦企業通常為政府企業。按展覽内容區分,展會可分 為綜合展和專業展。綜合展通常會邀請多個行業的企業參展,此類展會規模通常較 大,往往會在展會内部布置多個行業展區,涉及面較廣。大陸承辦此類綜合展的辦 展企業通常為政府企業,如大陸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展廣交會即由商務部和廣東省 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競争激烈,閱聽人關聯度較低,綜合展的品牌力拓展較難。綜合性展會在20世紀前都 占據着領先地位,但伴随各行業細分分支不斷增加,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綜合性展 會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層次感使其難以産生較強的品牌力。大陸具有較強品牌力 的綜合展如廣交會和上交會均由政府支援。與此同時,綜合性展會雖然展品衆多, 但其展品間缺乏關聯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展會的辦展效益。

專業展專業性及垂直度更高,是建立會展品牌力的更優路徑,更易産生規模效應。 專業性展會參展企業有特定行業限定,展示某一行業甚至某一項産品,展出者和參 觀者都是專業人士,如汽車展、珠寶展、建材展等。專業展因為垂直度高,是以長 期深耕更易建立會展IP的品牌力,目前全球在工程機械行業高知名度的專業展-寶馬 展,由國際會展巨頭慕尼黑會展承辦,根據工程機械資訊網公衆号,2020年寶馬中 國展彙聚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3000餘家展商,觀衆逾19萬人。由品牌力構築的規模 效應大。國際會展巨頭Informa、法蘭克福、慕尼黑等近年來均将辦展重心轉移為專 業性會展。

展覽的角色從單一的提供場所、買賣家撮合向專業、垂直的行業知識整合轉型。根 據會議圈公衆号,2016年英富曼會展以100億人民币的價格收購美國Penton,使會 展業注意到資訊垂直整合的價值及重要性。Penton的核心價值為其在特定行業積累 的經營資料及資訊,及時地在展會營運過程中為買賣方提供行業專業的建議與幫助, 這些特點提高了Penton的客戶粘性,也一定程度上幫助辦展公司降低了其銷售宣傳 費用。我們認為未來辦展企業将着重于聚焦細分行業領域,以特定行業的資料及信 息增加其客戶粘性,打造品牌知名度,進而促進其展位及客戶銷售效益。

為擴大單場展會的規模效應,專業展将成為會展行業主流。對于參展企業而言,其 高效的買賣家對接及高聚焦度有利于展商迅速提高行業内知名度。對于辦展企業而 言,舉辦專業性展會能夠迅速提高辦展企業在細分領域的品牌知名度,同時有利于 辦展企業更有效地收集運用行業内的商業資料,為參展客戶提供商業附加值。同時 舉辦專業展将有效提高企業的參展意願,提高單場展會展位銷量上限。

(三)疫情加速會展企業數字化轉型,資料工具賦能為大勢所趨

觀衆與展商對數字化工具熱情高漲。根據勵展博覽集團國際銷售部公衆号,2020年 6月,勵展集團啟動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客戶需求和心理晴雨表”研究活動,其中 重點研究了全球展商及觀衆對于展會數字化的興趣程度及對于各種資料工具的接受 程度。其中就PAX Online的觀衆閱聽人而言,77%的觀衆希望未來的直播會展中能有 更多的數字工具。對于大部分觀衆及展商而言,其最感興趣的數字展會行為分别為 參觀虛拟數字展台以及通過數字工具尋找新的銷售線索和客戶。

數字化及資料工具為近年來國際會展企業核心發力方向。根據勵展博覽集團公衆号, 勵展集團于2021年任命了首席數字化産品官,目前勵展集團國際銷售部(ISG)已 将其數字化工具作為展會的重要營銷手段之一,推薦參展商銷售團隊運用勵展集團 提供的數字化工具和APP來提升其參展效益。勵展集團擁有四大數字化工具: (1)優選展商名錄:超過90%的觀衆會優先檢視企業名單再到現場參展,勵展集團 通過“優選展商名錄”功能,将參展企業分為标準級、銀級、黃金級展商,增加優 選展商企業的曝光度。 (2)Emperia APP:勵展推出的掃描APP,通過不到1秒的掃描流程即可擷取展位 每一個潛在客戶的資訊,同時也可以在APP上檢視同會展内公司潛在的銷售線索。 (3)數字激勵禮品袋:對于參展商而言,其可通過向登記的觀衆發放禮品袋,裡面 包含銷售折扣、免費樣品等優惠,可以幫助參展商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4)參展報告:勵展通過會展中的資訊向參展商展現其所需要的資料及分析結果, 讓參展商實時觀察檢視公司産品的客戶數量,并在會展結束後提供本次會展的總結 報告。 對于英富曼集團而言,數字化及資料工具為其GAP Ⅱ計劃的重心所在。英富曼集 團2020年及2021年年報均将數字化與資料作為年度報告主題,“數字化”一詞在英 富曼集團年報的出現頻率由2017年的54次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171次,展現英富曼 集團層面對于數字化工具的充分重視。

疫情期間“雙線雙展”成效明顯,解決會展企業“燃眉之急”。疫情期間,全球會 展行業辦展企業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了較大程度下滑,根據公司年報,2020年米奧會 展營業收入同比減少77.84%;勵展集團會展業務營業收入同比減少73.01%。為了 克服無法舉辦線下展會的窘境,全球辦展企業積極尋求數字化轉型,推動“雙線雙 展”。疫情期間,米奧會展先後推出了“網展貿MAX”及“網展貿META”産品, 先後實作了展會的線上線下閉環。

四、境外展市場集中度穩步提升,龍頭效應有望逐漸 顯現

(一)高壁壘+市場化競争促境外展行業集中度提升

疫情期間洗牌充分,境外展市場集中度穩步提升。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釋出的 中國展覽資料統計報告,2014年-2019年中國境外自辦展數量穩步提升,從2014年 的84場提升至2019年的137場,增長63.1%;而中國境外辦展機構從2014年的36家 下降至2019年的29家,境外辦展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而過去三年疫情對大陸境外 展沖擊較大,造成衆多境外辦展機構停止境外展業務,根據《2022年中國展覽資料 統計報告》,2022年大陸境外辦展機構僅剩6家,數量有較大幅度縮減。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大陸境外自辦展行業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憑借強大的品牌護城河實作“強者愈強”。 境外自辦展管道、銷售、資料庫、品牌等資源壁壘更高,中短期内新進入者難以追 趕。以疫情前2019年為例,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釋出的《2019年中國展覽資料 統計報告》,在當年的24家境外辦展機構中,辦展數量CR10為81.01%,辦展面積 CR10為83.60%。 龍頭企業借勢迅速崛起,整合行業資源,逆勢提升市占率。根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 會釋出的中國展覽資料統計報告,米奧會展自2016年起在境外辦展面積占比逐年擴 大,2021年已達到42.50%,接近大陸辦展機構境外辦展總規模的一半。随着防疫政 策持續優化,公司有望享受供需關系雙向改善紅利,憑借敦實的品牌壁壘、優質的 服務與資源、強大的數字化資源進一步搶占市場資源,繼續提升市占率。

(二)米奧會展:優勢顯著,蓄勢待發

1、時間+品牌複利,展覽規模及單價有望共同提升

随着展會規模的不斷擴大,規模效應将凸顯。疫情前2017-2019年公司迪拜展、波 蘭展、印度展等主要展會的規模效應已開始顯現。根據公司招股書,2017年公司新 增展會實作毛利2144萬元,原有展會毛利增長1131萬元,原有展會毛利較2016年度 增長9.41%;2018年度新增展會實作毛利401萬元,“伊朗展”停辦,原有展會毛利 增長2618萬元,原有展會毛利較2017年度增長17.93%。按單展收入規模看,19H1 單展4000萬以上收入占比達到76%,穩定增長。 品牌力支撐公司展位均價上升。根據公司招股書,公司展位均價穩定增長,19H1達 到3916元/平方米。對标其他國際知名展會,米奧會展展位銷售平均單價仍與其存在較大差距,随着品牌力進一步增強,展位均價有望持續提升。

2、從綜合展轉型垂直展,規模+品牌效應幾何增長

精耕細作、主題細化是海外龍頭公司發展主旋律。專業展針對性更強、觀衆品質更 高、參展效果更好、市場功能更強,歐美展覽大國已經開始細分行業之後的“再細 分”,展覽内容極具專業性,例如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科隆國際家具展。 公司正在從綜合展轉型垂直展,未來規模+品牌效應有望幾何增長。米奧會展境外自 辦展細分為Homelife及Machinex兩個系列主題展,Homelife系列展主要面向中國品 牌家居行業企業,Machinex系列展主要針對工業機械類行業企業。目前公司已規劃 細分賽道專業展,如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建材五金、汽摩配等,專題展更容易規 模化,品牌效應更強,需要時間積累。 積極謀求合作,攜手漢諾威加大專業展布局。根據米奧蘭特公衆号,2023年5月, 米奧會展與漢諾威米蘭展覽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漢諾威米蘭是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 和意大利米蘭展覽公司組建的合資展覽公司,在全國擁有多個不同行業領域的貿易展會,旗下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為其帶來了強大的品牌效應。米奧會展通過與漢諾 威米蘭展覽合作,有望充分協同漢諾威雄厚的工業展覽資源,推進其Machinex工業 裝備和零部件類展覽會,加深公司在專業展領域的布局。

3、從海外走向國内,收并購+合作辦展形式進入國内會展行業

公司跟随海外龍頭步伐開啟資源整合、搶占市場之路。公司持續推進展會的投資并 購業務: (1)根據公司2022年3月10日的收購公告,2022年3月公司收購中紡廣告60%股權, 切入日本紡服專題會展賽道。根據公司2022年半年報,中紡主營業務是組織出國紡 織服裝展覽,核心項目是日本最大的紡織服裝 OEM 展會——AFF展會,展會複購 率達 60%以上,買家則覆寫幾乎所有業内主流企業。 22年中紡在公司賦能下成功 在日本舉辦了2場雙線雙展。 (2)根據公司2021年8月11日的對外投資公告,2021年8月公司收購深圳華富展覽 集團51%股權,入局國内教育博覽會展領域。根據米奧蘭特官網,華富展覽旗下擁 有知名專業全國系列展覽 CEET 創教展,每年為超過20萬人次的專業觀衆服務, 年度展覽面積超10萬平方米,公司借此機會切入國内教育裝備專業展領域。

4、疫後複蘇表現強勁,2023年業績有望高速增長

2023年是“出境展元年”,24年辦展計劃顯公司信心。根據公司微信公衆号,2023 年米奧蘭特在印尼、波蘭、阿聯酋、越南、墨西哥、土耳其、南非等國家主辦出境 展項目17個,國内參展企業1萬餘家,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根據公司23年半年報 及微信公衆号釋出的資料統計,米奧會展2023年1-12月舉辦的印尼展、波蘭展、德 國展等共計11個展會合計銷售展位10944個(其餘未披露展位銷量)。根據公司微 信公衆号,2024年公司旗下展覽品牌INTEX國際紡織展計劃在海外辦展8場,AFF 國際紡織展計劃在海外辦展7場,2024年僅公司旗下紡織展展會規劃數量已經達到 15場,接近23年全年辦展數量,此外公司官網已經預告了24年3月及6月的2場印尼 展,以及24年3月的越南展,充分彰顯2024年公司的辦展信心。

合同負債高增,展位訂單銷售态勢向好。會展業通常在展會開展一年前進行展覽排 期,并提前兩到三個季度進行展位銷售預訂,故會展業公司的合同負債情況一定程 度上可預示公司全年的銷售情況。根據Wind,2023年Q3,公司在手合同負債達2.7 億元,同比增長78.7%,疫後複蘇趨勢明顯,2024年銷售情況有望持續向好。根據 公司23年半年報,公司自辦展毛利率已恢複至50.69%。

會展行業專題報告:“出海造船”,再論海外自辦展的商業模式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