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作者:江憶北North

他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和詩人,曾寫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樣享譽海内外的千古名句。

他也是唐玄宗時期的一代賢相,因其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在他去世後,每當有人舉薦可當宰相之人,玄宗都要問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正如詩人李涉曾寫的“開元聖主得賢臣”,聖主與賢臣相遇,從此便又有了一個曆史傳奇。可令人遺憾的是,即使得到如此賢臣,卻還是未能阻擋那場可怕的“安史之亂”爆發,親手釀造了一場不可挽回的死局。

其實,他早就斷言安祿山會反,可惜玄宗不聽,反而還要罷相。等到一切都來不及,玄宗倉皇逃往蜀地,這才感到愧疚不已,哀歎道:“此際念公真晚矣!”

這個有着遠見卓識且讓玄宗皇帝在絕境中都牽挂着的人,便是張九齡。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01

草木有本心

古代的文人大多是抑郁不得志的,但是張九齡算得上是最幸運的那一類了。

張九齡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受到良好家庭氛圍的影響,他自幼勤奮好學,才思靈活,6歲便能吟詩作對。才二十出頭,就成功考上進士,成為第一個中進士的廣東人,後來更是成為了第一個當宰相的嶺南人。

在父親死後服喪三年,讓張九齡幸運避開了中宗登基後的政治清洗。716年,張九齡因“封章直言,不協時宰”得罪了宰相姚崇,但他并沒有遭到貶谪,而是自己選擇要回歸家鄉短暫休養。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即使身居嶺南,張九齡仍心系百姓,于是,他向玄宗谏言開鑿出一條友善嶺南百姓進出家鄉的大庾嶺路,這個建議很快得到朝廷的準許。毋庸置疑,張九齡的這個舉動,既為當時南北交通作出了巨大貢獻,又造福了子孫後代。

721年,張九齡的老師張說當任宰相,張九齡的仕途也更加順暢。可是人生難免坎坷,張說遭彈劾被罷相後,張九齡也受到牽連,由原本的吏部司勳員外郎調任為冀州刺史。

直到731年,張九齡被召入京,身居要位,負責為玄宗代拟敕文。兩年後,此時的張九齡已經55歲,因滿腹才華,文章精美,加上為官時直言敢谏,他深得唐玄宗的倚重,遂成為當朝宰相。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鮮有人知,張九齡寫過的詩中,有一首還成了《唐詩三百首》的開卷之作——“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好一個“草本有木心”,這就意味着,他的人格将如草木一般,潔身自好,清正剛直。他的人生,亦是如此。

作為大唐著名詩人,張九齡的身邊當然不缺文人志士,尤其是王維,曾寫詩向他求職,結果得到了一個不錯的職位。

但其實,王維及第那年,原本有一個内定的狀元是張九臯,也就是張九齡的弟弟。而由于張九齡心胸寬闊,知人善任,便舍棄掉了自己的弟弟,選擇提拔王維為右拾遺。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734年,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打敗契丹,凱旋而歸,唐玄宗高興地想要封張守珪為宰相,張九齡認為不妥。

他說:“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後授,不可以賞功。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宰相需要由稱職的人來當,而不能用它來當獎賞,否則會導緻國家的敗亡。

如此直言敢谏的張九齡,對于朝廷來說固然是十分難得的棟梁之材,但對于某些滿肚子壞水的人而言,卻是眼中釘。這也是為什麼,忠心為國之人,到最後卻遭被貶的原因。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02

何求美人折

張九齡任相期間剛正不阿,從不濫用職權,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贊頌,但是他真正掌權的時間并不長。由于他才德兼備,直言不諱,容易遭人嫉妒,受人陷害。

即使在盛唐之際,他都能看出朝中弊端。明明是安祿山的貪功冒進,導緻出征契丹和奚的失敗,如此之人依法當斬,就連張九齡也站出來說:“安祿山失律喪師,于法不可不誅。且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有後患。”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可是唐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之後,在多年的聲色浸染中,全然失去了曾經敏銳的判斷力,甚至變得剛愎自用,将安祿山視為忠臣良将。

眼見着玄宗皇帝對張九齡漸漸疏遠,李林甫一夥便趁勢極盡讒言,導緻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736年,仕途失意的張九齡遠離長安,心中藏着萬般滋味。在一個難眠的夜晚,他望着天邊的明月,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所謂逆境出詩人,悲憤出名詩。張九齡晚年被貶的這段日子裡,還寫下了被納入《唐詩三百首》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栖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正如張九齡詩中所寫,“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世間草木都有一顆高潔之心,何必盼着美人的攀折玩賞呢?而他自己,即使身處困境,無人賞識,也不會是以失去高雅的風度與風骨。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倘若沒有李林甫的讒言诋毀,張九齡會不會寫出後面的不朽詩篇呢?興許不會!倘若玄宗聽了張九齡的預言,還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嗎?興許會!

740年,68歲的張九齡因病去世。在此之後,每當有人向唐玄宗舉薦适合當宰相之人,玄宗都會問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755年,安祿山起兵,烽火燃遍大唐疆土,玄宗倉皇入蜀,這時才終于驗證了張九齡當年的谏言有多正确,玄宗悔恨不已:“此際念公真晚矣!”可惜的是,為時已晚。但也并不可惜,因為盛唐已然留下了千古絕唱,也留給後人太多的期待和教訓。

唐玄宗與張九齡,開篇即傳奇,結局卻令人唏噓!

曆史,不會辜負每一個人努力前進的腳步。身為盛唐時期的最後一位宰相,張九齡任官唯賢,頗有盛名,在他被罷相之後,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沿路阻塞,開元盛世由盛轉衰。想當初盛世風華,頃刻間支離破碎,這并非偶然,而是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