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冬萍,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面。
我的父親生于上世紀50年代,他是家中的老大。
那個年代雖然家庭貧窮,經常飽一頓饑一頓的,但是父親是當初那個大家庭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出生仍然令我的奶奶和我的老奶奶開心了很久。
我的老奶奶,也就是父親的奶奶,對于這個長孫那是格外的疼惜。
父親快要出生的時候,老奶奶就把屋子裡的桌角、床腳都用棉花給包了一層,就是為了防止父親磕到。
那個時候我奶奶的奶水不夠,父親都吃不飽。老奶奶就用米粥來喂父親。常常是老奶奶把米粒給嚼碎,然後一點點喂到父親的嘴邊讓他吃掉。
那個年代普遍每家每戶生的孩子都多,我奶奶一共就生了6個孩子,除了我父親之外,我還有2個叔叔和3個姑姑。
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家吃飯的人口多,很多都還小無法去掙工分,是以當時奶奶家的糧食就常常不夠吃。
但是還好我們有一個好親戚,我的姑奶奶家經常會接濟我們,給我們寄糧食和糧票。
我的姑奶奶是我爺爺的妹妹,她當初嫁去了外地,過得還算不錯。
我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生下來的子女衆多,但由于我的老爺爺因病身亡的早,是以我爺爺的好多兄弟姐妹都沒有活下來,最後隻有我爺爺和我姑奶奶兩個人活了下來。當初他們手足情深,即使到後來也多虧姑奶奶的一路扶持。
在我的最小的姑姑剛出生後不久,爺爺卻不知為何高燒不退,也沒錢去大醫院裡看病,在床上躺了幾天硬生生的去世了。
從此我的老奶奶和奶奶就擔起了養育六個孩子的重任。
日子當然是艱苦的,但是我奶奶沒有哭哭啼啼的,反倒是在我老奶奶哭泣時安慰她。所幸雖然爺爺去世了,但是還有姑奶奶一直在接濟着我們。
在姑奶奶的省吃儉用之下,我們一大家子8口人,硬是撐過來了。
姑奶奶很早就想念母親,希望把母親接到身邊來盡幾年的孝道。但是老奶奶一直舍不得自己的家鄉,也舍不得自己的孫子孫女。
但是姑奶奶也是年紀大了,坐車就暈車,好幾年才能來一趟。
後來家裡孩子逐漸長大,我的爸爸和二叔也可以去隊裡掙工分,我的老奶奶才可以放心的跟随我的姑奶奶去外地。
老奶奶和奶奶這對婆媳,在一起生活幾十年,沒有談過分家,更沒有吵過架,一起互相支撐着彼此走過最艱難的歲月。
老奶奶走的那天,奶奶特意摸黑起來,做了一頓隻有過年才能吃上的餃子。奶奶邊燒鍋邊用手擦眼淚,同時老奶奶望着一屋正在熟睡着的孫子孫女也流下了眼淚。
老奶奶隻吃了幾個就沒吃了,她把剩下的餃子留給了奶奶和孫輩們。她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五年後她被葬在了異鄉的土壤。
又過了幾年,奶奶一個人拉扯着幾個孩子艱辛的長大成人,漸漸的父親和兩位叔叔都組建了自己新的家庭,奶奶才看到了奔頭。
父親結婚以後,沒有立即想着去分家的事情。
但是我外公的生活條件還不錯,除了種自己的地以外,還常常去賣點苦力,做點小生意,日子過的還算可以。
外公家幫了我們家很多忙,也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過得舒坦點。他每次來奶奶家都會在背簍裡裝一些糧食過來,有時還會有白面饅頭。
在外公的接濟下,好歹我們一家的吃是不用愁了。
但是自從我們家兄妹三個都出生以後,奶奶家的人口就變多了,經常吃飯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到院子裡面吃。
爸爸這時候才終于和奶奶分了家。
分開的時候,母親也沒有要很貴重的東西,就挑走了一個她很喜歡的比較精緻的小瓦罐。
奶奶說讓母親再挑點,母親卻說不用了,都留給弟弟妹妹吧,奶奶聽完很是感動,拉着母親的手說:“兒媳呀,自從你嫁過來我就把你當做自己家的親閨女看待,這麼多年你不僅沒和我吵過架,你們家也給我們家幫了不少忙。臨分家,你拿這麼點,我心裡過意不去呀。”
我母親反手握住奶奶的手說:“娘呀,你這說的是哪裡的話,一家人就應該互相幫助呀。”
雖然分了家,但是我兩個叔叔的蓋房子等這種大事,也都少不了我父母的參與。
再後來我的兩個姑姑就去了外地去投奔姑奶奶了,并在那裡嫁了人。
奶奶忙活了大半輩子,當所有兒女最終安好家以後,終于可以享清福的時候,她卻好像突然倒下一樣,身體也愈發沉重了。
奶奶經常頭暈,而且腿腳也不利索了,走路也走不好了,隻能每天都待在屋子裡面。
叔叔和姑姑商量着要輪流給奶奶養老,但是都被奶奶給拒絕了。
父親則是直接說:“娘,我想好了,你就在我們家住着,誰家也不用去。”
奶奶過意不去,說不能把負擔都壓在父親一個人身上。
可父親卻說奶奶年輕的時候為了養育這6個孩子,已經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到老了不能再因為養老問題東奔西跑了,再說自己本來就是章子,理應承擔這些責任。
于是父親就把奶奶接到了我們家,奶奶就安心在我們家住了下來。
父親幹活利索,頭腦也是比較靈活。自己用積蓄買了一輛拖拉機,在農活忙完之後,還開着拖拉機給别人運東西賺運費。
我們這裡盛産水果,但是因為山區沒有修路,路不好走,父親就看準了這其中的商機。收購農民的果實,拉倒縣城裡去賣。
這樣的管道果然是個好機會,父親每天賺的也比之前的多多了我們家的生活條件也是大大改善了。
每天下午太陽要落山的時候,父親就會開着拖拉機從城裡回來。
奶奶隻要聽到拖拉機的聲音,就知道父親要回來了,每次都是拄着拐杖來到院子外守着。
父親一看見奶奶,老遠就喊:“娘,我給你帶好吃的回來了。”
父親還為了讓奶奶不悶的慌,給奶奶買了一個收音機,奶奶就整天抱着她的收音機,解悶的同時,也跟進時代,有時候還能和我們聊兩句現在發生的新鮮事呢。
奶奶尤其喜歡聽關于國家大事的新聞,她總會教育我們說要好好感謝國家和政府,現在吃的用的都比之前好了,這種日子之前哪裡想象的到呀!
奶奶常常感到非常的滿足,她經常跟父親說:“兒啊,雖然我前半生過得苦,但是還好老天對我不薄,晚年給了我一個對我這麼好的兒子。”
父親總是會笑着說這才算些什麼,以後生活條件變好了,還會有更好的在等着奶奶呢。
我們村是附近村子裡最早通上電的,父親就拿出積蓄,買了一台黑白電視。雖然現在看起來很老式,但是在當時看來那可是稀罕物件。
電視機買回來之後,每到下午吃完晚飯,屋子裡總會是坐滿了人,我們常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好不熱鬧。
人老了就愛看熱鬧,雖然那個年代的電視機常常飄着雪花,但是光聽着熱鬧的氛圍,也把我奶奶樂得不行。
我們家一共有三個兄弟姐妹,我是家中的老大,我考上了中專,上了師範院校,下邊的兩個弟弟也都上完學後找到了工作,被配置設定到化肥廠和農機站工作。
等我們都打工掙了錢之後,對奶奶就更加的孝順了,奶奶每天的笑容就更多了。
幾個叔叔和姑姑也常常來我們家裡串門,和奶奶聊天。
記得那年夏天的晚上,奶奶吃完母親包的豬肉白菜餡的水餃,一個人坐在搖椅裡乘涼,母親怕奶奶着涼,還特意蓋了一個毛毯。
但是沒預想到,奶奶就是這樣的沒有了呼吸,安靜的走了。
奶奶走的很匆忙,我們都難以接受。
家裡已經習慣了奶奶的存在,突然沒有了奶奶,大家都感覺到空蕩蕩的。
尤其是父親,那幾年根本就不能提奶奶,一提他就落眼淚。
後來我兒子的出生,給這個家裡帶去了不少的歡樂,這個家才又重新振作起來。
但是有次我們家裡又包了白菜豬肉餡的餃子,父親什麼都沒有說,但是食量一向大的父親就吃了兩口就吃不下了,走到院子裡坐着,我知道他是想奶奶了。
又過了幾年,從來就身體健康的父親被查出了癌症,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選擇了保守治療不到三個月就去世了。
父親的去世,對我的打擊是巨大的。
在那些一個人待着深夜裡,我常常想起父親。我床頭的燈一直在亮着,就那樣我三天三夜沒有合眼。
我終于了解了奶奶去世後父親的傷痛,但是卻用了如此慘痛的代價。百善孝為先,孝道才是我們這個家最值得傳承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