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讀對了嗎?關公故裡地名99.9%外地人都讀錯,新華字典也能搞錯

作者:小題行迹

武聖關羽故裡山西省運城市解(hài)州鎮的解州關帝祖廟(現已更名為“運城關公故裡文化旅遊景區”),其地位大約和文聖孔子故鄉山東省曲阜市的孔廟地位相當。這座關帝廟也被稱為“武廟之祖”。

封建帝制年代,關公頗受統治階級推崇。宋徽宗宣和年間,關公納入官方祭祀對象,明神宗萬曆十年敕封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四十二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地位日漸崇高,廟宇越建越大。

你讀對了嗎?關公故裡地名99.9%外地人都讀錯,新華字典也能搞錯

解州關帝祖廟位于硝池東南岸,距離運城市區約20km。關于解州的解字為什麼在這裡讀作hài而不是jiě、jiè或xiè,衆說紛纭。對于當地約定俗成的讀法,不熟悉情況的外地人肯定是一臉懵,讀錯實屬常事。尴尬的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均将解州的解讀作xiè!

當地人認為,古時解州稱“解梁”,因城周水網密布,城池就像是汪洋中的一隻眼睛,故而“解”的讀音是“海”,後逐漸演變成hài,“解州”、“解縣”、“解池”均讀hài音。在山西不少地方的方言裡,鹹也讀作hài,比如說“菜鹹了”讀作“cài hài le”,不知是源出于運城,還是說在當地的文化習俗裡,海=鹹。

你讀對了嗎?關公故裡地名99.9%外地人都讀錯,新華字典也能搞錯

解州關帝廟始建于隋代,起初為民間小廟,後更新為“祖廟”,曆代均有增修擴建,明末清初毀于大火,現存木建構築均為清康熙年間重建,為“前朝後寝”的宮殿式布局,當下乃為國内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且儲存最完整的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春秋樓,是關帝寝宮,以關公夜讀《春秋》掌故而得名。春秋樓的精華,一是環樓四周挑承的“懸梁吊柱”,二是頂部懸垂的三眼“菊花藻井”,均是珍品。據說以前藻井會随風旋轉,後來出于安全考慮予以固定,今人便無緣一睹這奇觀了。

你讀對了嗎?關公故裡地名99.9%外地人都讀錯,新華字典也能搞錯
你讀對了嗎?關公故裡地名99.9%外地人都讀錯,新華字典也能搞錯

關帝廟端門前的琉璃影壁,燒制于明宣德年間,壁心嵌有“四龍圖”,四條龍都是四爪龍,而不是北京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的五爪龍,這是為何?

據說其原因是,關公生前為将、為侯,殁後封王、封帝、成神、成聖,四海共仰,四龍壁是為了顯示他的特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