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陽山大力推行“雙季稻+”輪作模式,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陽山融媒
陽山大力推行“雙季稻+”輪作模式,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晚稻收獲後的農田沒有閑着

——綠油油的菜心長勢喜人

百畝油菜花露新顔

蓄勢綻放

……

近年來,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陽山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充分盤活土地資源,大力推行“稻稻菜”“稻稻油”“稻稻糧”和“稻稻肥”等“雙季稻+”輪作模式,在晚稻成熟收割後種植蔬菜、冬小麥、蠶豌豆、油菜、紫雲英等作物,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稻田經濟效益,讓“冬閑田”變“增收田”,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時下,陽山鄉村田間處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

休耕稻田變“菜田”,促進農民增收緻富

1月17日,太平鎮沙陂村的田間地頭,700餘畝菜心迎來豐收。一顆顆綠油油的菜心長勢喜人,10多名勞工正在忙着采摘、整理、裝筐……原本應該是冬閑的農田裡呈現一派繁忙的農耕景象。

陽山大力推行“雙季稻+”輪作模式,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勞工正在忙着采摘、整理、裝筐……田間一片繁忙。

據了解,沙陂村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優質絲苗米試驗示範基地,雙季稻種植面積達2400多畝,年産量近200萬斤。同時,該村在晚稻收割完成後引進實施主體開展冬種蔬菜項目,實作冬種菜心畝産3000多斤。

“收完水稻,用稻稈培肥養地,為接下來的冬季種植菜心做準備。如此輪番種植,能保證土地肥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沙陂村村幹部駱海燕介紹,沙陂村“雙季稻+”輪作基地種植700餘畝菜心,日常用工需求50人左右,采收高峰用工需求接近300人。農戶通過“土地出租+家門就業”實作增收1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沙陂村也由此在推動農田實作“一年三收、四季不閑”同時,實作村集體經濟和農戶收入“雙增收”。

冬種蔬菜,既可減少土地使用“空窗期”,又可提高冬閑農田使用率,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沙陂村種植戶孟雙平将“農閑時間”變成增收緻富的“農忙時間”。“冬閑田不閑!前不久,我們利用晚稻收獲後這段時間,種植了700畝菜心,現在菜心剛成熟,我們聘請幾十名當地農戶來幫我們采摘菜心,除去人工化肥等花費,每畝帶來的收益有近2000元。”孟雙平說。

據了解,除了推行“稻稻菜”輪作模式外,陽山還根據實際情況,在村耕地及河道兩邊撂荒耕地開展“稻稻油”和“稻稻肥”等輪作模式,提升耕地品質,降低生産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穩定雙季稻生産。

積極推廣輪作模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2023年冬季,陽山雙季稻輪作實施面積達到13000多畝。

據了解,在全面推行輪作模式過程中,陽山堅守“不誤農時”的底線,提前部署冬季糧食種植。通過全縣統籌、提前規劃、落地指導各鎮依據當地實際情況種植冬季農作物,如馬鈴薯、蠶豌豆、冬小麥等,并做好農資儲備,讓收割晚稻與冬季種植工作無縫銜接,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陽山大力推行“雙季稻+”輪作模式,推動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群衆利用冬季閑田種植油菜。

同時,強化政策宣傳引導,大力推廣輪作模式。通過制定輪作項目實施方案,明确實施内容、目标任務、資金補助方式、保障措施等内容,陽山積極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申報項目、承擔輪作項目。目前,全縣規劃輪作試點面積13000多畝,近30家經營主體實施休耕輪作項目,主要種植菜心、油菜、綠肥等作物。此外,線上線下同步做好輪作政策宣傳工作,全覆寫為農戶解讀利益補償機制,引導農戶将小規模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集中,盡可能整村實施、集中連片推進“雙季稻+”輪作。

為發揮土地最大效益,陽山優化農業生産結構,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在開展“雙季稻+”輪作的區域,陽山指導各鄉鎮打造了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産高産的高标準農田,持續改善農田配套設施,同時引進米香占2号、19香絲苗米等優質高效品種,以及對實施“雙季稻+”輪作的農戶及經營主體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最大限度滿足輪作生産實際需要,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陽山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