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比不了,隻有中國敢玩,将科技線連成一片:用空間站測試晶片

作者:盧忠誠TALK
美國比不了,隻有中國敢玩,将科技線連成一片:用空間站測試晶片

最近幾年,中美在晶片領域的博弈是越發激烈,中國偶爾傳出的一些消息,也多次讓美國一些政客成了“驚弓之鳥”。在越發嚴重的“落後焦慮”面前,歇斯底裡的要切斷一切和中國相關的晶片産業。不過,在最近,卻有消息顯示,在巨大壓力面前,中國準備在太空幹件大事,而這也是美國不敢玩的。

根據港媒《南華早報》的消息,随着航天領域的不斷突破,中國正在考慮用航天技術反哺晶片技術。比如利用“天宮”空間站的獨特優勢,測試各種晶片處理器。

美國比不了,隻有中國敢玩,将科技線連成一片:用空間站測試晶片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清楚,在太空測試晶片,和在地球測試有什麼不一樣的。我們簡單提一下。太空中的大量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線,它們對電子器件的損害和幹擾是非常直覺的。此外,而太空中又沒有什麼散熱條件,物體對太陽光一面和背面的溫差會非常的大,這也導緻太空級晶片在制程技術和材料技術上,有極高的要求。總的來說,這就導緻國際航天領域的晶片明明需求很大,但産量卻始終很少。價格更不必多說。

這也是為什麼,當中國放出要在空間站測試晶片之後,有業内人士就提到,國際上對于高性能、低成本、高穩定性的太空晶片需求,始終存在巨大空缺。全球各國對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肉眼可見的在增加。一旦中國能夠将這種測試鋪開,那麼中國未來的相關晶片市場,将會呈現爆炸式增長。而進一步來說,這就類似于在汽車制造業領域,中國從新能源産業入手,在高端領域,反而實作了對西方、日韓的傳統車企的“彎道超車”。

事實上,這個“玩法”,還真就隻有中國可以嘗試。相對于美國來說,太空中使用的晶片技術,依舊是上個世紀的250nm制程晶片,不是美國不想提高,而是NASA已經有心無力。我們就不去提美國人搞的那個“重返月球”計劃,已經一拖再拖,單純拿國際空間站來說,美國人想這麼玩就非常的麻煩。

美國比不了,隻有中國敢玩,将科技線連成一片:用空間站測試晶片

國際空間站的确是可以進行晶片的測試,但是因為參與建設的國家衆多,是以,最早的規定中就提到,參與國有權力獲得國際空間站中相關測試參數和詳情。這就意味着,美國想要在國際空間站玩測試晶片這一套,就幾乎是在給其他參與國送機密資料。這是萬萬不可能的。更不用說,這裡面還有個俄羅斯。但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自己建的,自然是想怎麼測試怎麼測試,也不存在需要共享機密資料的問題。

本質上來說,這是中國作為全産業鍊的集大成者的優勢。能夠将“科技線”連成一片,當某一個領域突出成果之後,可以反過頭來,反哺落後産業技術,能夠在市場和資金上,滿足落後産業的追趕需求。單純就這一點來說,中美之間的産業競争,其實已經逐漸淪為2種次元的競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