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末日鐘”維持倒數90秒,諾貝爾科學家如何看待未來?

作者:梁察天下

早上起床看到一則有些令人驚恐的消息!

1月23日,象征人類距離全球浩劫還有多久的“末日鐘”(Doomsday Clock)指針維持在午夜前90秒,與去年相同,也是它在70多年曆史中最接近午夜的一次。

之是以說這是一則令人驚恐的消息,并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而是這則消息所報道的内容,非常具有權威性,且觀點明确!

很多朋友跟我一樣,有着同樣的疑惑,何為“末日鐘”?我在網絡上查找了一下"世界末日鐘"的由來,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945年參與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的一些美國科學家,以及17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創辦了一份《原子科學家公報》,該雜志1947年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内設立了一面虛構鐘面,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雜志社因應世界局勢不定時的将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危險的來臨。目前的90秒是自時鐘設立以來,提醒人類危險程度最高的一年。

“世界末日鐘”維持倒數90秒,諾貝爾科學家如何看待未來?

從上面的資料,我們就知道這則消息的權威性了。他并不是來源于坊間傳言,而是每年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與安全委員會專家都會讨論全球狀況,評估倒數還剩多少時間,該委員會目前包含了九名諾貝爾獎得主。

而這個機構創立之初,參與人甚至包括為二戰時期參與原子彈研發的“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們,包括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人。

從這份資料來看,世界末日鐘,是要警醒全世界,人類面臨的滅頂之災的時間,是越來越遠還是越來越近,也警告全世界善待自己的生存環境,正視人類進步發展中鎖存在的問題,不要把自己引向一條不歸路,特别是核威脅!

我也在網上查找了一下這個世界末日鐘,自設立以來,鐘表秒針的調整情況,整體來看,并不樂觀,或者或有些悲觀。

“世界末日鐘”維持倒數90秒,諾貝爾科學家如何看待未來?

1947年,該組織推出“末日鐘”來衡量人類造成自我毀滅的可能性,當時距離世界毀滅還剩下7分鐘。1991年冷戰結束後,“世界末日鐘”最遠倒數延長到17分鐘。不過,在過去幾年全球劇烈變化下,倒數機關已經從“分”變成“秒”,2020年至2022年都是還剩100秒,去年縮短成90秒。今年繼續維持在90秒,不過原子科學家公報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布朗森說,今年,指針沒有移動并不代表世界仍然穩定!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世界末日鐘”警醒人類,世界已經越來越不安全,風險越來越大,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所覺察或感受?這兩年,俄烏戰争、以哈戰争等沖突都存在核更新威脅,氣候變化已經造成死亡和破壞,人工智能和生物研究等颠覆性技術也存在失控風險;種種趨勢都在持續不祥地朝着全球災難發展。

當然了,我們需要正視的是世界在發展中可能面臨的風險,而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真的會很快來臨,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化解風險,解決問題!

2024年已經到了,希望俄烏沖突盡早結束,中東亂局盡快恢複和平,美國大選,千萬不要選出瘋子總統,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應該盡快出台更多的監管措施,隻要人類正視這些問題,積極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我想,我們未來的世界,還是會越來越美好!

關注此類相關資訊的朋友,可以點選關注,我會把相關資訊和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的批評指正,點關注、不迷路!

“世界末日鐘”維持倒數90秒,諾貝爾科學家如何看待未來?

#世界末日##俄烏##人工智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