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作者:擺渡人心河

如果說有一種東西,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卻依然在全世界廣受青睐,可能就隻有酒精了。它既是感情潤滑劑,也是社交萬金油,既能在開心時助興、也能在難過時消愁。人們沉浸在酒和酒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文化中,卻忽略了這個一級緻癌物最真實、恐怖的一面。

今天咱們聊聊,你喝下去的每一滴酒是如何傷害大腦的,沒錯,每一滴都有害,以及為什麼明知道喝酒傷身,你還是不能自已地貪杯。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酒精在體内的代謝過程

我們先從一個傳言說起,你一定聽過“适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據說20世紀80年代,法國人每天的飲食中都含有大量脂肪,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卻普遍較低。于是有醫學研究者聲稱,是因為法國人愛喝紅酒,是以紅酒有益于健康。這不僅讓衆多愛酒人士有了借口,也讓法國出口的紅酒翻了4倍。

但事實上,它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經常喝紅酒的人屬于高收入群體,他們也有較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後來各國的研究者也展開了大量研究,但都沒能找到喝酒有益健康的有力證據。反而是在2018年,全球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釋出了一項研究報告,徹底打破了人們企圖邊喝酒邊養生的幻想。報告分析了近二十多年來195個國家的694項資料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沒有所謂的适量,最安全的飲酒量就是0。

為什麼《柳葉刀》會給出如此絕對的結論呢,接下來我們看看,酒精進入人體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這天你忍不住小酌一杯,酒精或者叫乙醇,就開始了在你身體裡的肆虐之旅。

進入人體後,乙醇被胃和小腸吸收到血液中,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就是一個人醉酒的程度。是以理論上你喝的越快,消化道吸收的越快,醉的也越快。

随後,血液循環把乙醇送到肝髒,進行一系列代謝活動。先是被乙醇脫氫酶分解為乙醛,然後乙醛被乙醛脫氫酶分解為乙酸,最後乙酸再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乙醇代謝得越快代表酒量越大,可惜大部分人的肝髒每小時隻能清除15ml的乙醇,也就是一瓶啤酒的量。是以在你将進酒杯莫停的時候,會有大量的乙醇堆積下來,并跟随血液四處溜達。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這裡要提一下,喝酒臉紅的人是因為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低,代謝乙醛的速度慢,導緻大量的乙醛也堆積下來,也跟随血液四處溜達,乙醛讓血管擴張,看上去就是臉紅。更嚴重的是乙醛有毒且緻癌,會對身體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是以如果你跟我一樣喝酒臉紅,别逞能,那不是能喝而是中毒。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酒精對大腦的瞬時影響

由于超強的滲透能力,血液中的乙醇隻用了30秒就穿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

大腦的神經元是通過神經遞質進行資訊傳遞的,這些神經遞質可以分成興奮性和抑制性兩類,我們可以了解為一個是油門,刺激大腦活動;一個是刹車,抑制大腦活動。正常情況下,二者處于一種微妙的動态平衡,直到乙醇的造訪,打破了這一平衡。

乙醇能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的釋放,減少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釋放,這一捧一踩,你會在喝酒初期感到鎮靜放松。但這并不是好事,因為随着平衡進一步被破壞,資訊傳遞的效率會進一步變慢,你也就變得思維遲緩、注意力下降,可能還有點犯困。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這些表現相當于大腦已經在勸我們别喝了,但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僅不聽勸,反而越喝越high。因為乙醇也能刺激獎賞回路中多巴胺的釋放,給我們帶來愉悅感。你喝的越多,多巴胺釋放的越多,你也就越想喝,跟炫砂糖橘一樣停不下來。

而且喝high了總有人躁動不安,變得活躍話多,因為前額葉皮質的作用也被酒精抑制了。前額葉皮質負責控制情緒、限制行為,讓我們保持理智。乙醇限制了它,它也就沒法限制我們了,兩杯酒下肚,話少的人也可能滔滔不絕,拘謹的人也可能翩翩起舞。總之就是平常不敢說的話敢說了,平常不敢做的事敢做了,酒壯慫人膽就是這麼來的。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氣氛到這了,你自然不會就此打住,這個時候,大腦裡GABA和谷氨酸的平衡持續向抑制端傾斜,你會發現自己意識模糊、情緒失控、行動笨拙,就連說話也挂不上檔了。這是暫時性酒精中毒的表現,因為當血液中乙醇的濃度達到100mg/ml時,你的大腦、小腦和腦幹都已經被酒精深度損害了。

比如它會麻痹負責運動和平衡的小腦,雖然你不會去冒險開車,但也有可能在廁所裡摔一跤。同時由于它也會損害負責短期記憶的海馬體,是以即便你摔了一跤,第二天看着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乙醇還會降低腦幹中延髓的作用。延髓控制着知覺、呼吸和體溫這些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如果它被限制了,醉酒的人很可能會因為極度犯困而昏睡在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冬天寒冷的大街上,再加上呼吸減緩、體溫流失,他們睡過去沒準就再也醒不過來了。

還有一類人,他們酒後不會醜态百出,醉了就去睡覺,睡一覺什麼事都沒了。但真的什麼事都沒有嗎,事實上,喝酒助眠也是一個謊言,雖然它的确讓你更容易犯困和嗜睡。

前面咱們說,酒精會抑制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的釋放,在身體慢慢排出酒精的過程中,大腦會過度糾正,谷氨酸會反彈,讓神經系統變得更加興奮。是以在你睡着時,大腦其實仍然處于興奮狀态,你的睡眠也就時不時被短暫的清醒打斷,隻不過很快會再次入睡,你察覺不到這種間斷。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但腦電波不會騙人,我們平常的睡眠是在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種睡眠形式的重複循環下進行的,非快速眼動睡眠的腦電波比較活躍。但肝髒代謝酒精産生的物質會抑制這種活躍的腦電波,你也就無法進入快速眼動睡眠。真要找一種狀态來形容酒後的睡眠,那應該是麻醉,這種睡眠起不到應有的修複作用,是以即便你睡到了第二天中午,還是會疲憊乏力,同時伴有頭疼惡心的宿醉反應。

酒精對大腦的長期傷害

當你兩天一小喝三天一大喝的時候,酒精會不斷地促進GABA釋放,抑制谷氨酸釋放,大腦長期處于過度抑制的狀态,表現出來就是反應遲鈍、思維緩慢、注意力渙散,整個人精氣神很差,是以有些人你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是個酒蒙子。

為了恢複平衡,大腦激活了神經适應性,降低GABA受體的敏感度,提高谷氨酸受體的敏感度,以此來削弱酒精的影響。可惜好心辦壞事,由于谷氨酸系統變得更加靈敏,當你沒在喝酒的時候,你就會變得特别敏感,容易焦慮,感覺壓力大,情緒也不穩定。你想要平靜放松,就隻能喝更多的酒來調整GABA和谷氨酸水準,也就慢慢産生了依賴性。

你喝的越多,适應性就讓天平越傾斜,你就越難受,就得喝的更多,這是令人絕望的死循環,也是酒精成瘾的主要原因。是以那些長期酗酒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愛喝,而是他們不喝真的難受,不得不喝。

一旦成瘾,大腦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隻能在酒精在淫威下放棄抵抗,乖乖就範。

《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過一個時間跨度長達30年的隊列研究,對550名成年人的每周飲酒量和認知表現進行反複測量,并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核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每周攝入酒精超過30機關的人,海馬體萎縮的風險是不喝酒的人的5.8倍。30機關可能不夠直覺,換算成50度的白酒差不多也就是一周一瓶,好像也不多對吧,其實這些參與者沒有一個是酒精依賴者,但危害已經很大了,更别說那些一天三頓離不開酒的人了。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海馬體是記憶和認知的核心區域,它的萎縮會直接導緻記憶力下降和認知功能障礙。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我記性本來就差,是以問題不大,但你真的不擔心哪天出去遛彎找不到回家的路嗎。因為記憶和認知衰退也是早發性癡呆症的典型症狀。《柳葉刀公共衛生》雜志在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65歲以下的早發性癡呆症患者中,57%都有酗酒史。

酒精對大腦的影響當然不僅僅是海馬體,事實上,它幾乎是雨露均沾,對大腦的各個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最容易受傷的往往也是那些最重要的部位。

根據2007年發表在《神經心理學》上的一篇系統性綜述顯示:酗酒者額葉的神經元密度降低,這會影響很多進階認知功能,比如抽象思維、決策判斷、情緒調節,對喝酒這件事的控制力也會下降,你越喝越控制不住自己;酗酒者下丘腦的反應能力低下,除了内分泌失調和睡眠障礙外,它還會導緻一種奇怪的順行性健忘症,就是你能記住以前的事,但記不住剛發生的事,委婉點說就是永遠活在過去;另外,酗酒者的小腦也會發生萎縮,這會造成平衡性差、運動能力低下,輕者行動不靈活,重者走路不利索。

從小酌到貪杯,大腦會發生哪些可怕的變化

幸運的是,亞洲人似乎天生就有戒酒基因,因為30%-50%亞洲人的乙醛脫氫酶2的基因存在缺陷,代謝乙醛的效率低,一喝酒就臉紅,是以上臉這個現象又被稱為亞洲紅臉症。乙醛在體内的堆積會引起更強烈的中毒反應,惡心、嘔吐、頭疼,是以理論上你喝一次就不想再喝第二次了。

可惜,生理反應最終還是敗給了比酒本身更令人作嘔的酒桌文化,我猜很多時候你并不是要把酒祝東風,也不是要美酒聊共揮,而是坐在對面那個肥頭大耳的家夥讓你頻頻端杯。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呢,這裡有3小技巧:

1、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快得多,如果你喝酒前吃點東西,胃在消化食物時會關閉通往小腸的大門:幽門括約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乙醇進入小腸的時間,你也就更不容易醉,是以别那麼實在,少喝酒多吃菜。

2、如果有選擇,盡量選度數低的酒,因為酒精含量越高,相同時間進入血液的乙醇越多,醉的也越快。另外最好不要選帶氣泡的酒,因為二氧化碳有助于酒精從胃進入小腸,加快吸收速度。

3、該慫就慫、該拖就拖,你喝的越快酒精吸收的越快,是以在酒桌上你就慢慢喝,盡量少增加肝髒負擔,多預留代謝空間,别聽那些勸酒的,知道你不能喝不想喝還硬勸酒的人,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最後還是得說,一旦喝了,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傷害都已經存在了。是以最安全的辦法,就是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