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征途TALK
編輯 |征途TALK
朱祁鎮被土木堡戰争中被俘虜後,他的弟弟登上了皇位,為什麼他在回來之後毫不費力的又登上了皇位呢?
01
朱祁鎮被俘
明朝,曾是中國曆史上的“富可敵國”時期,然而,曆史總是充滿了驚心動魄的劇情。其中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明朝版“盛世謝幕”大戲——土木堡之變。這一戰,明朝皇帝朱祁鎮被俘,整個朝代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仿佛掉進了曆史的黑洞。
在這場烏雲壓頂的危機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輸了光”,朱祁钰,朱祁鎮的弟弟,橫空出世,接過皇位的接力棒。明朝雖然遭遇了巨大的逆境,但因為這位“出人意料”的皇弟,國運得以延續,朝代的命運也是以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朱祁鎮被俘後,瓦剌人覺得留着他也沒什麼用處,于是便将他送回了明朝,但此時他的弟弟當上皇帝後,并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個寶座,于是便将其軟禁在南宮,禁止他與外界接觸。
在曆史的大舞台上,朱祁钰為了給他的家族版“傳承大計”添磚加瓦,毅然決定廢除原本的太子朱見深,換上了自家的兒子當太子。可偏偏這位新太子好像跟命運開了一個玩笑,早早地去世了。
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钰身體開始報警,皇位傳承的問題變成了大家都想躲避但又逃不過的時候,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和徐有貞等“密謀團”正在策劃一場比肩《權謀高手》的政變好戲,目标直指他病榻旁的皇位。
他們的計劃就是要在朱祁钰身體每況愈下的關鍵時刻,來一場皇位解救行動,把朱祁鎮重新送上封号之巅。于是,在一個正月十六日的深夜,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這幫“黑衣人”帶着一千家兵,猶如一支精銳突擊隊,大搖大擺地闖入了皇城。
當他們來到東華門時,守門的士兵看着眼前太上皇的陣勢,也隻能悻悻讓路,畢竟誰讓太上皇大人光環熠熠呢?于是,他們像是在搞一場皇宮“限定VIP通道”活動,他們毫不費力地穿越了東華門,一路直奔皇宮。他們沒有遇到絲毫反抗,兵不血刃,完美地完成了這場政變。
02
複辟順利的原因
為什麼當時沒人阻攔呢?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場政變的參與者們,石亨、張軏、曹吉祥等人在政變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們各自分工明确,有的負責策劃和執行,有的負責聯絡和協調。
徐有貞作為謀士,他的智謀和政策對整個政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巧妙地安排了曹吉祥進宮,通過太後獲得了支援,并在關鍵時刻帶領士兵進城,確定了政變的順利進行。
于謙作為當時的兵部尚書,手握重兵,原本可以輕易阻止政變,但他卻在政治判斷上出現了嚴重失誤,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範政變的發生。此外,他在京城防衛部署上也存在疏漏,使得政變者得以趁虛而入,于謙的這些失誤,無疑加速了政變的成功。
同時,朱祁钰作為當時的皇帝,他的地位在政變前後發生了巨大變化,起初,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得民心的政策,為明朝帶來了繁榮。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心态逐漸發生了變化,失去了民心,特别是在朱祁鎮被俘後,他的擔憂和不安愈發明顯,當得知朱祁鎮即将歸來時,他的心情變得更加複雜。
“奪門之變”的成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參與者們的智謀、勇氣和忠誠,于謙的政治失誤,以及朱祁钰地位的變化,共同推動了這場政變的程序,這場政變不僅改變了明朝的曆史走向,也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03
于謙冤死
朱祁鎮在親信李賢的勸說下,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随後他對于謙進行了殘酷的清算。他之是以急于殺死于謙和其他朝中重臣,一方面是因為他想要鞏固自己的皇位,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于謙的不滿。
徐有貞作為“奪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對于謙懷恨在心,他在朱祁鎮面前不斷進讒言,聲稱若不殺于謙,則此次政變便師出無名,無法得到天下人的認可。
在徐有貞的推動下,他最終下令處決于謙,但是他是否真的相信必須處決于謙,這個問題至今仍存在争議。有人認為朱祁鎮是出于政治需要,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得已而為之;也有人認為他對于謙早有不滿,隻是借徐有貞之手除去眼中釘。
實際上,徐有貞提出的殺人理由并非完全真實,于謙作為一位忠臣,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和百姓,而非個人私利,但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中,這樣的真相往往被掩蓋,導緻于謙被迫害緻死。
于謙死後,他的家族受到了牽連,财産被沒收,家人流離失所,曆史終究是公正的,他的事迹和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形象也在後世得到了平反和頌揚。
朱祁鎮在位期間,雖然有過一些政績,但他冤殺于謙的行為,無疑成為了他一生中難以抹去的污點,而于謙,這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忠臣,将永遠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