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歐洲自己晶片都不夠,憂慮中國競争是錯的

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歐洲自己晶片都不夠,憂慮中國競争是錯的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月24日,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首席執行官彼得·溫甯克(Peter Wennink)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生産能力建設速度太慢,歐洲将無法實作到2030年将全球計算機晶片市場佔有率提升至20%的目标。他還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工業國,中國對晶片的需求幾乎是無底的,對所謂中國過度投資晶片産業的擔憂是錯誤的。

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歐洲自己晶片都不夠,憂慮中國競争是錯的

1月24日,阿斯麥CEO溫甯克公布了公司去年全年和第四季度财報

歐洲晶片産能“根本不夠”

溫甯克在阿斯麥當天公布财報後接受了媒體采訪。他談到歐盟此前制定的晶片目标時坦言:“這完全不現實。”溫甯克預測,歐洲在全球計算機晶片市場的份額“最多為8%”。“如果想達到20%,你隻要算一下需要在這裡生産多少就知道結果了。”

根據去年9月正式生效的《歐洲晶片法案》,歐盟将募集430億歐元公共和私有資金(其中33億歐元來自歐盟預算),目标是到2030年将歐盟占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有率翻一番,從現在的10%增加到至少20%。

報道指出,在希望利用歐洲補貼的主要晶片制造商中,隻有台積電決定在歐洲開設新工廠。台積電稱,2024年計劃投資100億歐元在德國德累斯頓開建一家新工廠,歐洲晶片制造商博世、英飛淩和恩智浦将持有台積電項目10%的股權。英特爾則表示,如果補貼申請能夠獲得歐盟準許,就計劃投資300億歐元在德國馬格德堡建廠。

“雖說這對歐洲汽車行業而言是好事,但還不夠。”溫甯克說,“這根本不夠。尤其是當你需要向電動汽車轉型時。”

擔憂中國過度發展晶片産業是“錯的”

路透社稱,在美國限制對華出口先進制程晶片的背景下,中國晶片制造商正在用較舊的技術生産成熟制程晶片,包括許多用于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闆的晶片。

溫甯克表示,歐洲對所謂中國過度投資晶片産業的擔憂是錯誤的。他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工業制造商,進口的半導體比石油還多,對這些成熟制程晶片的需求幾乎是無底的。

“如果你看看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在中國生産的所有電動汽車中,隻有10%的晶片來自中國國内的晶片廠。”

盡管歐洲晶片制造商目前把注意力放在滿足自身産能上,但溫甯克認為,他們應該同時尋求在中國和歐洲擴張。

阿斯麥1月24日釋出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報顯示,阿斯麥全年表現優于預期,淨銷售額同比增長30%。除部分市場複蘇原因外,阿斯麥還受益于中國去年的強勁需求。2023年,中國大陸替代南韓上升為阿斯麥的第二大市場,占其光刻系統銷售額的29%,高于前一年的14%,總額超過64億歐元。同時,中國大陸占去年第四季度銷售額的39%,成為該季度阿斯麥的最大市場,與一季度8%的占比差距明顯。

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歐洲自己晶片都不夠,憂慮中國競争是錯的

阿斯麥NXE3400型EUV光刻機/阿斯麥官網

阿斯麥首席财務官羅傑·達森(Roger Dassen)表示,2023年傳遞給中國的大部分裝置是基于2022年乃至更早的訂單。他預計,随着美國和荷蘭最新頒布的出口限制措施的生效,2024年中國市場銷售額或将受到10%至15%的影響。

溫甯克将2023年稱為阿斯麥的“巅峰之年”(top year),但他預測,2024年無法實作像30%這麼高的增長。他說,在未來幾個季度,中國大陸在阿斯麥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很可能”會降低。不過,阿斯麥在中國大陸近九成的業務都與成熟制程技術相關,這一技術目前沒有受到管制影響。

今年1月,荷蘭新的對華出口管制全面生效。彭博社早前披露,這一舉動是應美國拜登政府的要求。在禁令生效前數周,阿斯麥持有可向中國公司提供三款頂級浸潤式深紫外光刻機的許可證。但熟悉内情的人士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美官員去年與阿斯麥進行了接觸,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向中國客戶出貨部分裝置的預定計劃。

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2日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各種借口脅迫其他國家搞對華科技封鎖。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産業,在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方有關霸道、霸淩行徑嚴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嚴重破壞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嚴重沖擊國際産業鍊供應鍊的安全和穩定,必将自食其果。

他強調,我們敦促荷方,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和市場原則,尊重契約精神,以實際行動維護中荷兩國和雙方企業的共同利益,維護國際産業鍊供應鍊的穩定和自由、開放、公正、非歧視的國際貿易環境。中方将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