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作者:妖火說曆史

在整個漢朝的曆史上,從西漢到東漢,從劉邦到漢獻帝,這期間大概四個皇帝,是闆上釘釘的昏君。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這四個昏君,分别是漢元帝、漢成帝、漢安帝和漢靈帝。這四個皇帝,幾乎是沒有任何可以洗白空間的昏君。尤其是漢成帝和漢靈帝,這兩位在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上,所有的皇帝裡面,都是可以排進前十名的‘著名昏君’。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漢就是亡在漢成帝的手裡,東漢則是亡在漢靈帝的手裡。

當然,除了這四位之外,還有一些漢朝皇帝,後世也存在很大争議。有人認為他們是昏君,但也有人認為他們還有一些作為,不算特别昏庸。比如說西漢的那位漢廢帝劉賀,他本人是一個很道地的昏君,在位不到一個月,就做了一千多件壞事。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但問題是,這位漢廢帝,僅僅隻在位一個月,就被霍光給廢了。再加上後世對于霍光的所作所為,也有很大争議。是以現代也有很多人認為,劉賀或許并不是那種‘無可救藥’的昏君。

而相比之下,漢元帝、漢成帝、漢安帝和漢靈帝,這四位皇帝,他們的昏庸,幾乎是沒有任何争議的。

那麼,這四位漢朝曆史上的昏君,到底都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隻有他們四個,被後世公認為是昏君了呢?

對此,我們可以簡單來盤點一下,這四位昏君的所作所為。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首先是漢元帝。

在整個西漢曆史上,漢元帝在位時期,是公認的西漢由盛轉衰的關鍵點。在漢元帝時代之前,漢朝先後經曆了文景之治、漢武帝擴張,以及昭宣之治,國力逐漸達到了頂點。

但在昭宣之治結束以後,随着漢朝傳到漢元帝手裡,漢朝一下子就開始衰落了。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這裡面固然有曆史趨勢的原因,随着西漢開國時間越來越長,土地兼并問題越來越嚴重。王朝進入衰落階段,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漢元帝作為當時的掌權者,他的所作所為,卻加速了西漢衰落的過程。

縱觀整個漢元帝時代,漢元帝至少在三個問題上,犯了大錯!第一個錯誤,叫做廢黜陵邑制度。在漢元帝之前,西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全國有錢人,都會集中轉移到關中生活。這種轉移,極大的降低了地方上的土地兼并速度。

但是到了漢元帝這裡,漢元帝把這個政策給廢了,進而導緻西漢的土地兼并速度,迅速飙升。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第二個錯誤,就是全面采用儒家管理制度。在漢元帝之前的幾位西漢皇帝,基本上玩的都是‘黃老之道’,或者外儒内法的治國思路。曆史證明,這些思路是很好用的,至少在管理國家的時候很還用。

但是到了漢元帝這裡,漢元帝卻開始全面推行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的唯一思路。這個錯誤,直接導緻西漢後期的官僚階級,和平民階層完全脫節了。很多官員,隻會照着聖賢書做事,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而這個結果,也間接為後來的王莽篡漢,埋下了伏筆。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第三個錯誤,則是漢元帝啟用宦官,打壓士族官員。在整個西漢時期,宦官這個團體,一直都沒什麼影響力。唯獨在漢元帝時代,漢元帝重用宦官,導緻自己威權旁落,很多正直的大臣都掌權的宦官給處理掉了。

漢元帝的這三個錯誤,等于是在已經衰落的西漢政權身上,又狠狠踹了一腳,導緻西漢衰落的更快了。

漢元帝之後,下一位昏君,就是漢成帝。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如果說,漢元帝是西漢滅亡的根本元兇,但漢成帝就是直接元兇。

漢成帝在位時期,最大的錯誤,就是常年不管政務,消極怠工。這直接導緻漢成帝母親的家族,王政君家族,開始迅速掌權。此後在整個漢成帝時代,王家徹底做大,逐漸到了尾大不掉的階段。

是以到了漢成帝在位後期的時候,王家就出了王莽這麼一個代表人。而到了這個時候,因為王家已經徹底崛起,根深蒂固,無法再除掉。等到漢成帝去世之後,後面即位的漢哀帝,雖然意識到了王家的威脅,并且開始打壓王家。但到了這個時候,王家已經到了無法除掉的程度了。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而王莽本人,也就有了後來篡位的資本。

是以,漢成帝消極怠工,重用外戚王家,這是導緻西漢滅亡的直接原因。當然,除了這個錯誤之外,漢成帝還做出了很多标準的昏君事迹。比如說漢成帝寵愛妖後趙飛燕,生活奢靡無度,沉迷後宮享樂,導緻自己沒有子嗣等等。

總之,漢成帝這個昏君,是無論如何都洗不白的。雖然他在位時期,也做了一些好事。但對于西漢的滅亡,他必須得負主要責任。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再往後,就是東漢的漢安帝了。

在東漢的曆史上,東漢前面的四位皇帝,劉秀、漢明帝、漢章帝和漢和帝,都屬于是不錯的皇帝。而且如果隻考慮功過得失的話,他們四個應該都算是明君。

而漢和帝去世之後,因為漢和帝兒子比較少,而他的幼子剛剛登基幾個月之後,就直接夭折了。是以在漢和帝去世不到一年之後,大家就擁立了漢和帝的侄子登基,這就是漢安帝。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漢安帝總計在位二十年的時間,正是他在位的這二十年裡,東漢開始走上了衰落階段。之前漢和帝在位時期,東漢正好處于極盛階段。可是到了漢安帝手裡之後,東漢卻開始迅速衰落了。

當然,迅速衰落這個鍋,也不能完全由漢安帝來背。因為漢安帝在位時期,絕大多數時間,都不是他說了算。當時的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太後鄧綏的手裡。至于漢安帝,在前面長達十六年的時間裡,隻是一個傀儡皇帝。直到最後四年,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

是以,如果我們要追究責任的話,隻能追究漢安帝在位最後的那四年。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而在這四年裡,漢安帝一樣沒做什麼好事。

在自己說了算的這幾年裡,漢安帝沉迷享樂,消極怠工。同時,漢安帝還大肆給自己乳母封爵,并且聽信乳母的讒言,廢了太子。除此之外,漢安帝為了清除鄧太後的影響力,大肆殘害忠良。他不看大臣的好壞,隻看是不是鄧太後提拔。

是以,漢安帝掌權的這段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對東漢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但以上這些,其實還不是漢安帝最大的錯誤。

漢安帝最大的曆史性錯誤,叫做‘沒能及時抑制土地兼并’。

這個錯誤,說起來有點複雜。簡單來說,之前漢安帝在位,鄧綏掌權的那十多年裡,東漢常年發生天災。在這段天災期裡面,鄧綏極力組織救災,這才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如果讓漢安帝直接掌權,那估計這期間漢朝早就崩了,黃巾起義得提前好幾十年。

而為了赈災,鄧綏一方面敞開國庫,赈濟災民。這個選擇,直接東漢的國庫,徹底空了。另一方,鄧綏為了安撫受災百姓,就把原屬于國家的公田,分給了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種。

但是到了漢安帝掌權之後,天災期已經逐漸結束了。是以到了這個時候,漢安帝必須要做的,就是收回國家的公田,至少要收回公田的所有權。同時,要繼續壓制土地兼并,嚴防地方豪強做大。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結果,這些事情,漢安帝一件都沒做,完全沒承擔起自己的曆史責任。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從漢安帝時代結束開始,東漢土地兼并的趨勢,再也無法抑制了。後面的漢順帝和漢桓帝,不管怎麼努力,都堵不上這個口子。

沒能承擔起自己的曆史責任,及時抑制土地兼并,這是漢安帝最大的錯誤。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最後的昏君,就是漢靈帝。

漢靈帝的昏庸,這就不用多說了。漢靈帝在位期間,雖然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是他重用宦官和外戚,壓制士族集團,導緻原有的權力結構失衡。同時,因為漢靈帝沉迷享樂,消極怠工,導緻底層百姓徹底活不下去了。

是以,漢靈帝在位時期,最後爆發了黃巾起義。這場黃巾起義,直接從根本上,重創了東漢的國力,并且導緻地方豪強徹底做大。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雖然黃巾起義的爆發,是一個曆史趨勢,換做其他皇帝也很難扭轉。但是漢靈帝的應對方法,無疑加快了東漢的滅亡速度。是以最後,就在漢靈帝前腳剛剛去世後不久,東漢就爆發了董卓之亂,然後進入了漢末三國的劇情。

當然,除了這四位皇帝之外,漢朝曆史上,還有其他的一些皇帝,也被稱作昏君。比如說西漢的漢哀帝,有斷袖之癖,寵信董賢家族。再比如說東漢的漢桓帝,在後來諸葛亮的《出師表》當中,就被稱作‘歎息痛恨于桓靈也’。

但這些昏君,他們或多或少還做過一點好事,甚至可以說是好壞參半,有洗白的空間。可是那四位公認的昏君,他們真的是連一點洗白的餘地都沒有了。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一個皇帝,到底要做什麼?才能被稱作昏君呢?如果從字面意思來說,昏君就是昏庸無道的皇帝。但是昏庸無道這個定義,大家往往又有很大争議。

而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昏庸無道,其實就隻有一個定義:那就是沒能承擔起自己的曆史責任。或者在關鍵的曆史階段,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作為一個皇帝,多娶幾個妃子,修幾個宮殿,其實都不是最緻命的。就比如說漢文帝,如果他想修幾個宮殿,大家其實是支援的。真正要命的,其實就是那些在曆史的關鍵節點,做錯錯誤選擇的皇帝。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畢竟,在古代的社會體制下,皇帝擁有最高權力。一旦皇帝做了錯誤的決定,而且是在某個關鍵階段,做了錯誤決定。那麼接下來,這個錯誤決定,可能就會導緻無數人家破人亡,國家逐漸崩潰。

相比之下,多花點錢,或者生活稍微奢侈一些,寵愛幾個妃子,其實都是小事。隻要沒對國家産生壞的影響,大家其實都懶得去管。反倒是做了昏聩錯誤的決定,這才是最要命的。

如果按照這個标準,來判斷的話,漢朝這四位昏君,肯定是沒法洗白了,屬于闆上釘釘的昏君。同時,按照這個标準,其他朝代,也都有各自的昏君。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而和後來的清朝相比,這兩個朝代,到底誰出的昏君更多,那就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清朝中後期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沒能很好的承擔起自己的曆史責任。

但同時,這其中也不乏道光皇帝這種‘節儉皇帝’。如果用傳統的道德标準來看,他們或許也不太差。但如果拿到曆史大背景下來看,他們的選擇,卻反倒是把國家推向了更壞的深淵。

是以,漢朝和清朝,到底哪個朝代出的昏君更多,我們不好說。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确定。

漢朝都出過哪些昏君?為什麼有人說,漢朝出的昏君比清朝多?

那就是在古代的集權體制下,一旦皇帝做了做了錯誤的決定,對國家産生的惡劣影響,絕對是緻命的!這種皇帝,其實才是真正的昏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