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作者:一往曆史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1948年,遼沈戰役結束後,解放軍清點戰俘人數,竟達到32萬。

對于這樣大的一批俘虜,林彪心裡也有其他想法。除了在其中挑選合适的進入我軍隊伍以外,他更是“精心挑選”了6萬俘虜,直接将他們給放了。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這6萬浩浩蕩蕩的俘虜又重新投入國軍陣營,甚至還在後續我們與國軍的對戰中出現,但林彪完全不擔心他們對解放軍的戰争造成影響,反而能夠讓傅作義的13萬大軍潰敗。

6萬人已經能夠組成一支大規模的隊伍,為什麼林彪偏要将他們放走?這6萬人又是如何讓傅作義13萬大軍潰敗的?

點個關注,一起看林彪放出6萬俘虜的背後大計。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遼沈戰役

日本投降以後,老蔣不顧國家實際情況,悍然撕毀合約,發動内戰。

我們多年與國民黨還有老蔣打交道,對他的性格在清楚不過,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蔣介石在黨内奪權,拿到國民黨最高權力的他,不顧黨内各高官的反對,堅持要發動革命政變。

對于他來說,消滅共産黨他才能獨掌中國的大權。别看抗日戰争時,兩黨還能勉強合作,其實在日本投降之前,老蔣的野心就暴露了出來。

那時候經常會有國軍部隊偷襲新四軍,讓新四軍受到了損失,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能夠對我軍做出偷襲的行為,勢必是得到了老蔣的默許。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是以日本投降後,在關于國共兩黨如何治理國家問題上,雙方心裡都有其他想法。而且那時候外部勢力也在幹預。

所謂外部勢力,指的就是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對于這兩國來說,他們的想法是國共兩黨“劃江而治”,也就是兩黨以長江為界限,雙方各管一方,這樣對于他們兩個國家劃分亞洲利益是有好處的。

不過對于這一點,我黨和老蔣都不認同,主席明白,一旦“劃江而治”,勢必會造成中國領土的分裂,說不定還會成為兩個國家,就現在來看,北韓和南韓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蔣介石也不願意,他隻想一人獨掌中國的大權,在整個中國實作他的獨裁統治。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是以日本投降後,我軍一直沒有放松警惕,主席也預言我們與國民黨之間是有一場戰争的,是以我黨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日本投降以後,東北就成為了國共兩黨争奪的目标,因為這裡曾經被日本占領十多年,這裡有着大量日軍留下的重工業基礎,在整個中國落後的背景下,東北能夠為後續的戰争提供堅實的依靠。是以能夠拿下東北,就意味着我軍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在戰争中獲勝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

解放戰争爆發後,東北自然成為了兩黨戰争的重要地點。

1948年8月,解放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按照這個資料來看,我們在東北是有絕對優勢的,不過國民黨在東北的勢力并沒有被完全消滅。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國民黨在東北還有4個兵團,14個軍和44個師,總兵力55萬人左右,由于我軍在前面的戰争中将他們切割開來,這些部隊主要分布在沈陽、長春和錦州。

我軍占據着部分北甯鐵路,不僅将讓這3個城市之間無法互相聯通,就連長春和沈陽通向山海關的路上交通也被切斷,那段時間這幾個城市的士兵全靠空運補給。

中共中央從全國戰争形勢出發,認為我們已經到了與國民黨展開戰略性決戰的時機,經過讨論,大家一緻同意将決戰的地點首先放在東北戰場,由東北野戰軍對這幾個城市剩餘的國軍逐個擊破。

東北野戰軍作為遼沈戰役的出征部隊,林彪則是遼沈戰役的總指揮。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這次戰争先是南下攻打錦州,于是林彪留下部分兵力繼續圍困長春,然而後帶着主力部隊浩浩蕩蕩南下,野戰軍在義縣到灤縣300餘公裡戰線上向國軍發起進攻,切斷了北甯路,直接将錦州孤立。

錦州之困也驚醒了蔣介石,他不願意智取錦州,于是派兵從錦西、葫蘆島等位置向錦州增援,一旦錦州失守,他們在東北留下的部隊就無法撤回,這就是我黨指定的“關門打狗”的政策。

攻打錦州之前,我們就料到老蔣會給錦州增援,是以分了南北兩線阻援部隊,他們在國軍向錦州增援的路上,通過堅守防禦和運動戰的方式,不斷打亂增援部隊的行軍。

另一邊,野戰軍在錦州與國軍激戰31個小時,成功殲滅敵軍10萬餘人,并且切斷了東北東北的國軍向關内撤退的大門。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大量戰俘

錦州一戰結束後,遼沈戰役大局已定,随着解放軍不斷拿下撫順、遼陽等沈陽的外圍據點,沈陽近在咫尺。11月2日,解放軍成功拿下沈陽,同日營口順利解放,遼沈戰役宣告成功。

在整個遼沈戰役中,解放軍基本全殲國軍在東北的精銳部隊,其中俘虜更是高達32萬人。

尤其是錦州一役中,解放軍部隊僅用31個小時就攻破錦州,那些國軍戰士們早已被解放軍的攻勢吓破了膽,這一戰中殲敵10萬餘人左右。

其中擊斃敵軍1.9萬多人,俘虜8萬人,這樣龐大的俘虜對解放軍也是挑戰,據當年參戰的士兵們回憶,那時候可謂是漫山遍野抓俘虜,國軍知道打不過,四處逃跑。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整整32萬的俘虜,其實對野戰軍的作用不大,比起我們剛在東北的時候,野戰軍兵力稀少,對比國軍更是處以劣勢,是以那時候的野戰軍急需擴充兵力,這時候戰場上俘獲的國軍既起到了作用。

我們可以對戰俘們進行思想教育和訓練,讓他們加入到野戰軍的隊伍之中,不過1948年的東北野戰軍兵力充足,我們對戰俘的需求量并不大。

基本上每個縱隊的兵力都處于滿員狀态,并不需要通過戰俘來進行補充。

而且直接将這麼大批量的戰俘安排進解放軍隊伍,并不見得是好事。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戰俘們之前在國軍隊伍裡接受的教育和我們完全不同,對于他們的思想我們還要進行改造,而且他們适應的戰争模式也不同,這些都是需要我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的。

可我軍已經決定打響戰略性決戰,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還會與國民黨之間爆發不少大型戰役,解放軍應該為後續的戰争積極做準備,而不是将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教育俘虜上,這樣一來我軍的負擔也會增加,說不定還會拖延戰争程序。

解放軍本就有優待俘虜的政策,按照我軍的規定,對于那些主動起義和願意投誠的士兵,我們可以網開一面,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也可以加入解放軍隊伍。

至于不願意加入我軍的戰俘們,那就給他們回鄉的路費,讓他們自行離去。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遼沈戰役這32萬士兵可不好處理,單說在這32萬人每天的生活費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這讓東北野戰軍的财力不堪重負。

林彪也清楚我們沒有能力完全收編這群俘虜,于是下令,對于那些無法教化或者存在不端正思想的士兵,還包括那些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給他們一筆路費,不予收編。

經過軍隊的層層排查,最終敲定了6萬人放走。

這6萬人裡,要麼是沒有能力作戰的老弱殘兵,要不就是想思想問題的國軍,這些人不僅沒有堅定的作戰意識,反而在思想上左右搖晃,身上還沾染了不少不良習氣,比如嫖娼賭博、鬧事打架等。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總之他們不僅無法在戰争中沖鋒陷陣,留在軍隊還可能會腐蝕解放軍們的意志,而且改造時他們清楚解放軍不會殺了他們,于是各種插科打诨耍賴,讓解放軍們也很無奈,幹脆直接将這群人給放了。

于是在解放軍的行軍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好笑的場面。

在解放軍行軍的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國軍的散兵,他們三三兩兩走在路上,說說笑笑,看到解放軍路過時,這些身穿國軍服裝的士兵們還會給解放軍讓路。

解放軍也囑咐他們,不要在路上過多停留,趕緊回家去。說起家的問題,這些被釋放的國軍也是一陣哀歎,現在全國都在打仗,他們哪裡還有家啊?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國軍們确實無路可去,于是這6萬國軍浩浩蕩蕩想着天津和北平方向而去,正好傅作義和不少國軍就在天津、北平等地。

天津和北平兩地本就經濟發達,還有大量軍官以及他們的家屬居住在此,那麼這兩座城市暫時是安全的,而且還有大量物資,生活上應該不成問題。

6萬國軍俘虜再次加入國軍隊伍之中,其實他們也不是有意與解放軍為敵,而是實在沒有了出路,隻能這樣。

眼看着遼沈戰役失敗,傅作義獨守平津地區,心裡也是着急,現在有6萬俘虜來投奔他,他正好缺兵,便将這6萬士兵全部武裝起來,希望他們能夠在對戰解放軍的時候出點力。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擊潰傅作義

6萬俘虜回到國軍隊伍中,他們的加入能夠增強國軍的戰鬥力嗎?

這6萬俘虜也是我們“精心挑選”,其實他們什麼樣子我們心裡也有數,即便将6萬人全部放出去,他們也無法掀起風浪。

這6萬國軍進城後,其實對城内的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問題,如果有選擇,傅作義恐怕也不願意收下他們,但他已經到了沒有選擇的地步。

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淮海戰役打響,傅作義估計了形勢,認為淮海戰役解放軍取勝的可能性依舊很大,一旦勝利,那下一步就是打響平津戰役。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和解放軍的兵力相比,他的兵力并不多,雖然清楚自己手裡這些兵不是解放軍的對手,但多一點兵他就安心一點,本着增加兵力的想法,他還是将這6萬人收下了。

那時候的傅作義根本想不到,這6萬人不僅打仗不行,還會在後方給他添亂。

1949年1月,天津外圍的戰争開始了,負責指揮戰士們防禦的陳長捷認為,他手裡可是有足足13萬大軍,要想守護一個天津問題不大。

但他沒有想過,這13萬大軍裡,可有6萬人都是曾經的戰俘,根本沒有戰鬥力不說,在遼沈戰役時他們早就被解放軍給吓破了膽。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14日,陳長捷還在帶兵苦守天津時,這群俘虜們也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

他們并沒有第一時間和守城士兵站在一起抵抗,而是想辦法趁着戰亂為自己謀利益,不少人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裡搶劫财寶,還四處傳播不利于國軍的言論。

由于曾經被東北野戰軍打得太痛,于是提起解放軍他們就害怕,還将這種害怕情緒傳遞給其他士兵,什麼“林彪和東北野戰軍太厲害,那些人打仗都是不要命的,趕快逃吧。”

或者時“解放軍不會随便殺人,隻要你沒殺過解放軍,人家也不會殺你,直接投降他們也會放了你,沒必要拼命”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這些話若是放在以前可能沒什麼效果,畢竟那時候國軍确實比解放軍強,但随着解放軍不斷成長,尤其是解放戰争這幾年兵力空前壯大。

前面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國軍接連敗了,于是這些話開始在國軍之中傳播,他們對國軍的信心逐漸不足。

輿論一旦撕開口子,那就很難再補上,尤其對面解放軍的能力他們也看在眼裡,不少堅定守衛天津的士兵也開始動搖。

畢竟打仗有直接死亡的風險,可主動投降解放軍根本不會殺人,還能給你路費讓你自己回家去。

解放軍衆志成城,萬衆一心猛攻天津,而守衛天津的國軍們早已軍心渙散,為了攻破天津,劉亞樓更是拿出了最先進的大炮對着天津開火。

遼沈戰役俘虜32萬,林彪挑出6萬放了,卻将傅作義13萬大軍覆滅

短短29個小時,解放軍成功拿下了天津。

天津失守讓傅作義徹底慌了,他沒想到天津會輸得這麼慘烈,同樣讓他想不到的是,這次的天津之敗其實是從内部開始潰敗的。

天津一戰讓傅作義明白他徹底沒了與解放軍對抗的力量,這也是他願意進行北平和平解放談判的重要原因。

俗話說“攻心為上”,隻要軍隊内部軍心不穩,再強大的軍隊也會失敗,而解放軍能夠在絕境中成長起來,既是他們内部團結的原因,更是軍民一心的必然結果。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