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中文網際網路上,都是唱衰豐田的聲音,原因就是豐田在電動化上面的态度和行動。

客觀上說,豐田在電動化上面的确是固執的抵觸和滞後。在國内,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被國産新能源車吊打。豐田倉促拿出來的電動車産品bZ4X和bZ3,産品體驗上完全無法與國産新能源車匹敵。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我們知道豐田前任社長豐田章男是反對全盤電動化的頭号積極分子,這些年,章男君隻要有機會就會在不同場合下表達對電動車的反對,甚至還會拉上其他日系車企組成反電動車聯盟。

這不豐田章男最近又發表言論稱,純電動車最多隻會占據30%的市場佔有率,剩餘大部分市場佔有率将由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油車占據。甚至他還在采訪中表示,電動車是“低級産品”,不算新能源,要抵制到底。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豐田為啥不慌,反而還要堅決抵制到底?說起來,豐田還是有這個底氣的。

銷量和利潤是豐田“嘴硬”的底氣

我們說看一個車企,最重要的是看什麼?技術,産品,銷量,利潤。

那麼我們先來看銷量。雖然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了1.7%,但是2023年豐田汽車在全球還是一共賣出了1065萬輛,相比2022年有1.6%的增長,繼續在全球車企銷量榜上霸榜。這說明,除了中國市場外,豐田在全球其他汽車市場的表現還是有明顯增長。在多次抵觸電動車的背景之下,豐田還有這樣的銷量表現,可以看出豐田在全球汽車市場,特别是在燃油車領域的影響力已經是根深蒂固。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其實,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市場比較特殊,在新能源方面跑得最快,新能源車滲透率是最高的;其他地區不管是歐洲,還是北美、日本,新能源車的增速都沒有預想中的快。這說明,燃油車依然還有很大的市場。不能單拿中國市場的表現來評判一個車企。

再來看利潤。從豐田公布的2024上半财年(2023年4月至9月)财報看,公司營收為219816億日元,淨利潤為25894億日元,同比大幅增長121.1%,換算成人民币是1296.5億。這相當于比亞迪同期利潤的11.8倍,是國内十大頭部車企利潤總和的3.5倍。得益于強勁的上半财年業績,豐田還上調了全年利潤預期至4.5萬億日元。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出色的銷量和利潤表現,也助長了豐田的市值。進入2024年以來,豐田汽車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5%,市值最高時達到48.7萬億日元(合3288億美元),創下了日本公司市值的新紀錄。

我們不否認電動化的趨勢,但是我們也要認清現實是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們目前還是在用虧損或者微利來換取市場銷量的快速增長。但對于豐田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不會用這種冒險的方法來轉型。用賣燃油車的利潤來投入電動車的開發,補貼電動車的虧損,逐漸有節奏的轉型,才是大象轉身的最好途徑。

是以,銷量和利潤,還是豐田的底氣之一。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你真的相信豐田沒技術嗎?

我們再來看技術和産品。豐田車在電動化方面的技術落後嗎?放在中國市場上看,從産品體驗上來說确實是顯得有些落後,中國市場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要求确實很高,但海外市場則未必。大部分海外使用者還是會把車作為交通工具,而不是消費電子産品看待,他們對電動和智能的需求并不高。比如在挪威,豐田bZ4x的價格比國内高出十多萬元,但銷量僅僅排在Model 3之後。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如果從技術儲備上來說,作為一個百年老廠,如果說連豐田都沒有啥技術儲備,相信誰也不會相信吧。自從豐田宣布要加快“電動化”轉型後,我們就看到豐田不斷地釋放一些新技術的進展,而且不僅僅限于純電動領域。

比如在去年,豐田就承諾将從2027-2028年開始,大規模生産新一代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這些動力電池将采用固态形式,而且技術上會有重大突破,可以實作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裡,體積、重量、成本較現有電池可以減半,充電速度會達到目前特斯拉充電速度的1.5倍。同時,豐田也在醞釀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來降低生産成本。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再比如最近,豐田又透露正在投入巨資研發一款神秘且極具颠覆性的“超級發動機”,内燃機技術發展過百年早已進入瓶頸階段,電動化潮流剛剛興起,豐田這個舉動着實有點逆潮流而行。雖然豐田沒有透露這款發動機的具體開發計劃、技術細節或工作原理,使得這個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引人懷疑,但是從豐田目前堅持的混動技術路線來看,這也有可能是一款應用于混合動力的專用發動機。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還有豐田一直戀戀不忘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盡管目前氫能的商業化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但豐田從來都堅持認為氫能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技術,在這方面也從來沒有放棄過研發投入。

是以你看,豐田這種大廠是不會孤注一擲押寶在一種技術路線上的。而且豐田是個長跑型選手,相當有忍耐力,你現在不認同他沒關系,他還是會固執按自己認定的方向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你認同他。當年搭載第一代混合動力技術的普銳斯問世時,也沒少被質疑過。豐田混動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普及足足花了将近二十年。一時的失勢,還真動搖不了豐田。

豐田“嘴硬”的底氣:利潤甩國内頭部車企幾條街

結語:

是以看豐田行不行,你得把時間周期拉到更長去看。豐田銷量、利潤、技術儲備其實都不缺,缺的隻是時間。他需要時間去了解電動化需求是什麼,并把他的新技術落地。豐田現在抵制電動車,釋放各種技術煙幕彈,都是為了争取更多時間。一旦在有限時間裡不能打敗豐田,等他緩過勁來時,豐田還會是那個豐田。

(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