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讀《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好書續讀,手不釋卷。
在前兩輯裡,我看完了一段完整的戰國史,看着始皇帝如何一步步締造了龐大的秦帝國。
而在第三輯裡,“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麼龐大的秦帝國,曆時僅十四年就土崩瓦解了,令人不勝唏噓!
跟随作者的筆觸,我走進煙塵浩渺的曆史長廊,一段段塵封的記憶逐漸浮現,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從眼前掠過,讓人看到痛快處仰天長笑,看到不平處拍案而起,看到凄涼處潸然淚下。
一、一位名将
李齊何人也?你也許從未聽說過。
他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效力于趙王歇的将領。
在著名的巨鹿之戰中,李齊在被圍困的巨鹿城中,苦苦抵抗着秦國的幾十萬大軍。
在諸侯軍隊都不敢與秦軍對戰作壁上觀,己方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李齊如何打的守城之戰,如何堅守到楚軍的到來,曆史上毫無記載。
如今流傳下來的巨鹿之戰,耀眼之處隻有西楚霸王項羽,如何破釜沉舟,如何大勝秦軍。
在《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中,馮唐因孝道聞名天下,得以進宮為官侍奉漢文帝。漢文帝回憶當年曾有一名侍奉飲食的官員高祛,他經常講起趙國将軍李齊在巨鹿城的英勇戰迹,以至于每到吃飯時,漢文帝就想起李齊來。
漢文帝問馮唐:“你了解家鄉的這位英雄嗎?”
馮唐回答:“李齊為将,其實比不上廉頗和李牧。”然後話題就轉到廉頗和李牧身上。
這就是李齊在曆史上唯一一次出場。
這樣一位戰功赫赫,足以留名青史的英雄,在曆史的夜空中隻如流星劃過,轟轟烈烈的人生湮滅于人們的視野之外。
而又有多少像李齊一樣值得被銘記被歌頌的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被曆史選擇了遺忘。
我們今天看到的史書,是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曆史,而讀史,就是在理性與感性之間走走停停,去撿拾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記憶,去碰觸一個個鮮活的靈魂。
二、一個名句
“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此句何意?
這句話的意思類同于我們都會背誦的名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這樣一個铿锵有力的名句,你為何從未聽說過?
因為這是秦二世用來稱頌人的句子,而被稱頌的人名叫趙高。
曆史上指鹿為馬的趙高,仆役出身,倚仗二世胡亥寵信,弄權不止,貪欲無度,陷害忠良無數,首開宦官專權先河,把秦朝的暴政推向頂峰。
這樣一個人,在秦二世看來,卻高風亮節,忠心耿耿,是披肝瀝膽的忠臣。可笑的是他最後是被趙高逼得自盡了,為自己的識人不清付出了代價。
而這樣一個富于修辭之美的名句,也因是形容趙高的,一直被文人雅士們束之高閣。
曆史睡了,時間醒着,世界睡了,人心醒着。曆史無法改寫,但時間會篩選出善惡忠奸,歲月自會作出選擇。
結語: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讀史,不僅在于了解過去,更在于啟迪未來。
曆史的長河中,無數的英雄豪傑、智者謀士、普通百姓,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為我們提供着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而除了讓我們提升思想深度,增長處世智慧,打開人生格局以外,曆史自有其魅力所在。
葉芝曾寫過一句詩“山坡的青草,隻會留下,野兔躺過的痕迹。”
一樣的史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解讀,每個人都可從史書中獲得樂趣。
曆史“在審慎與豁達之間,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在文字與想象之間,在血脈與超然之間,在科學性與詩性之間”,永遠冷眼旁觀,又永遠觸手可及。
我想,這就是讀史的魅力所在吧!
《資治通鑒熊逸版》第三輯 ¥2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