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意大利超級杯決賽,國際米蘭對陣那不勒斯。憑借隊長勞塔羅在傷停補時階段的絕殺進球,藍黑軍團1-0戰勝對手,連續第三年捧起意大利超級杯。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本場比賽踢得比較艱難,特别是那不勒斯被罰下一人之後,擺鐵桶陣死守,使國米失去了空間,進攻很難打出威脅。

【首發陣容】

本場的首發陣容與半決賽隻有一處調整,德弗賴頂替了肌肉疲勞的巴斯托尼。

賽後因紮吉和球員們多次提到賽程和體能方面的困難,看來隻隔三天就踢比賽确實對體能影響很大。有人說一周就七天,周中比賽要麼前三後四,要麼前四後三,一周雙賽階段都是這麼踢下來的,為什麼這次隔三天踢就叫苦不疊的?

因為平時一周雙賽,前一輪聯賽會提前,後一輪聯賽會推後,保證兩場比賽之間間隔8-9天,中間這場與前後都至少間隔四天。當然如果是連續一周雙賽的時候沒辦法,肯定會遇到隻隔三天的情況,是以就必須輪換,同一批人隻隔三天繼續踢肯定很困難。

休六天和休七天差別不大,但休三天和休四天那差別是很大的。那不勒斯多休息一天,而國米沒有輪換,是以體能方面處于劣勢是必然的。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首發及評分)

那不勒斯雖然多休一天,但人員不整。絕對主力奧斯梅恩和安古伊薩參加非洲杯,門将梅雷和後衛納坦有傷,澤林斯基不知道什麼原因近期一直坐闆凳,這就缺了半套主力陣容。

馬紮裡上任之後那不勒斯表現不佳,排名一路下滑。不過有個好消息是馬紮裡用了兩個月時間終于把三後衛戰術練出來了,那不勒斯多年以來一直踢四後衛陣型,上一次踢三後衛,還是馬紮裡上次執教時期,已經超過十年了。是以馬紮裡上任之後沒有立刻改打三後衛,而是比賽中沿用四後衛,訓練中苦練三後衛,終于在意超杯半決賽首次使用三後衛戰術3-0戰勝了佛羅倫薩,取得了上任以來最大的一場勝利。

【不一樣的開局戰術】

近期國米的比賽都使用開局前逼戰術死死壓制對手,但本場比賽卻完全沒有這個意思,開局之後踢得很謹慎。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國米退守半場)

那不勒斯後場組織進攻時,國米球員并不在前場逗留,而是全部退到中線才開始組織防守。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索默開大腳)

甚至在對手試圖前逼時,不再進行後場短傳,而是直接開大腳。看看上圖這次那不勒斯的前逼力度以及國米後場的人數,玩後場傳控是足夠的,但索默做出了長傳的選擇,顯然是因紮吉在賽前就安排好的。

這一切都表明,教練本場的開局戰術是“我方劣勢,先避戰。”

結合賽後小因紮吉在發言中數次提到隻隔三天體力不足的問題,明顯能夠看出小因紮吉是根據球員的身體狀況和體能,專門設計了戰術——猥瑣發育。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當年某些教練,強行安排梅德爾打前腰,甚至某段時間讓巴萊羅也打過前腰,而且還是前插型前腰,一個矮又短,一個軟又慢,插到禁區裡,别說摸不到球,看都看不到。至于為什麼要這麼安排?不是因為球員特點适合,我不管他适不适合,隻是因為我的陣型裡面有前插型中場這個位置需要有人去填上而已。

憶當年,看現在,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上半場小因紮吉确定了穩守反擊的戰略,并沒有大舉壓上,但效果非常好,射門次數7-2遙遙領先。

因為國米的反擊方式非常多樣化。

一、斷球反擊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中場斷球反擊,迪馬爾科傳中)

這次進攻中,勞塔羅再次出現在前腰位置。

最近有人對我說,明明就是正常的前鋒回接,你為啥非要說他是踢前腰位置,還标題黨寫踢10号位,故作高深,故意裝波衣是不是?

這麼說吧,兩個理由。

怎麼差別踢十号位還是中鋒回接?

一是看跑位。

同樣在前腰位置接球,中鋒在完成回接之後,得回到自己的中鋒位置上去幹中鋒的活兒,也就是頂在最前線扛或者吸引中衛,負責無球前插和沖亂對方陣型。而前腰在前腰位置接球傳球之後,繼續留在後排也就是前腰位置等着接應,主動找隊友要球組織。

勞塔羅最近的跑位方式我也專門用動圖分析過了,大部分時候是在刻意用前腰的跑位方式。可以對比之前勞塔羅在完成回接之後的跑位方式,就能看出明顯不同。

二是看頻率。

也就是在某區域的活動時間和觸球次數,當一名球員在前腰位置的活動時間和觸球次數比在中鋒位置還多的時候,你不能閉着眼睛說他就是踢的中鋒。

比如桑切斯,明明是前鋒,但他現在基本不進禁區,長期在中場拿球組織,是以國米下半場加前鋒變陣433,但更标準的說法應該說是變成了4312。再比如勞塔羅本場比賽,雖然也有在前腰位置的接應,甚至接應之後也用前腰的跑位方式,但總次數并不多,更多時候還是頂在鋒線上,是以本場比賽不能算他踢10号位。

至于為什麼要叫10号位,傳統意義上10号位指的是前腰。但勞塔羅并不是純踢前腰,有時候也會頂上鋒線,這種前腰兼中鋒的踢法,傳統上應該叫做九号半。但由于古典10号純前腰已經消失,是以這種具有前腰功能的影鋒踢法成為了新的10号位,以差別于純中鋒的9号位。

好了,還是說回國米的反擊。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中場斷球反擊,勞塔羅支點做球,姆希塔良遠射)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中場斷球,巴雷拉直塞圖拉姆)

通過以上幾次反擊可以看到,國米在斷球之後的反擊非常迅速,每個人都快速出球,簡單幾腳就打進對方核心區。

二、疊瓦式反擊

剛開局時比較謹慎,不敢在後場玩,但15分鐘過後,逐漸控制住了局面,不光是後場配合玩起來,前場甚至能階段性壓迫逼搶對手。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國米後場短傳配合推進)

這次推進中,最關鍵的是兩次背身接球的球員。第一次是姆希塔良,背身接住了索默的長距離傳球,背身接球之後沒法像盧卡庫那樣強行扛人轉身怎麼辦?不要緊,旁邊有隊友接應。迪馬爾科接球之後不會一對一過人怎麼辦?不要緊,前面還有支點在背身。勞塔羅接球之後被貼死無法轉身,沒關系,姆希塔良已經來到身邊接應了。

這種配合跑位推進的方式在英語裡有個專業術語叫“overlap”,翻譯為疊瓦式跑動。國米這種用區域小支點連續配合推進的方式不一定與英語定義的“overlap”完全一緻,但對于翻譯過來的“疊瓦”來說,很顯然,國米的這種配合更形象,一層又一層,層層推進。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又一次疊瓦)

又是以索默的長距離地面出球為起點,勞塔羅作為第一層支點,圖拉姆作為第二層支點。這種配合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不需要支點肉搏扛人,隻需要提前跑動甩開對方球員一步,接球之後立刻一腳出,然後轉身前插變為下一層的接應者。

不過這種配合對跑位和傳球的要求非常精細,稍微偏差一點就會失誤,比如圖拉姆支點傳給恰爾汗這一腳,在對方幹擾之下稍有偏差,就沒能打過去,雖然球權最後拼下來,但反擊速度就沒了。

三、插身後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過頂球找圖拉姆)

看着這個球是不是很眼熟,沒錯,跟之後那個越位進球如出一轍,這個套路在開局階段就嘗試過了。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圖拉姆助攻勞塔羅,越位在先)

這個球我截取的進球之前的片段有點長,不用看後場倒腳,盯着看兩名前鋒的跑位,為什麼右前鋒圖拉姆會在左邊路插上?那不勒斯的三後衛去哪兒了?

國米後場倒腳,那不勒斯想壓上去搶,三前鋒對國米三後衛,邊後衛對邊翼衛,但是中場隻有兩人,怎麼盯國米三中場?右中衛迪洛倫佐隻能頂出去,盯姆希塔良。

右中衛和右邊後衛都壓上去了,勞塔羅立刻橫移來到他們的防區,拖後中衛拉赫瑪尼隻能跟着橫移。橫移還不算,勞塔羅直接回到後場去接球去了,完全把拉赫瑪尼帶離位置,那不勒斯防線隻剩下左中衛小胡安和左翼衛兩人。

橫移繼續,圖拉姆來到了邊路,小胡安跟了,但不敢完全跟,因為他是左中衛,現在已經跟到右邊路了,他還得顧着中路啊。是以圖拉姆無人盯防,可惜啟動着急了一點,越位了。

這種戰術其實跟疊瓦跑位有類似的地方,通過跑位,一層一層把對方防守球員剝離,然後自己的球員跑到這個空當去前插。

這個戰術大家覺得是叫“拆瓦”還是叫“剝皮”比較好?

說到無球跑位帶走防守球員,還有一次經典的進攻。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圖拉姆單刀過門将)

看直播的時候大家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後場好好倒着腳,突然姆希塔良就直接面對後衛了?

仔細來看倒腳的過程才能體會其中精妙。

一開始,右邊鋒波利塔諾盯着恰爾汗,右後腰洛博特卡盯着姆希塔良,左後腰卡尤斯特留在後場,因為帕瓦爾頂上去了。勞塔羅大幅回撤并橫移,把左中衛小胡安帶到了右路,波利塔諾被恰爾汗帶走,沒人盯持球的阿切爾比,洛博特卡隻能往前頂,放空了姆希塔良,右中衛迪洛倫佐被迫頂上去。

回傳門将,恰爾汗橫着往中路走,把右邊鋒波利塔諾帶離位置,阿切爾比再次持球,還是隻能右後腰洛博特卡去頂,他一頂,姆希塔良就空,這次右中衛迪洛倫佐沒有頂出來,是以姆希塔良就空了。

國米在倒腳過程中,故意多次讓阿切爾比長時間持球,就是為了把洛博特卡吸引出去,放空姆希塔良。那不勒斯中場少一個人,對位時需要迪洛倫佐頂上去,他一頂上去,前鋒就橫着往他身後跑,他不頂上去,姆希塔良就沒人盯。

可以說國米準确找到了那不勒斯陣型上的漏洞,并精準利用,可惜沒能收獲進球。

【鐵桶陣與變陣大賽】

下半場前15分鐘,國米的戰術還是以穩為主,沒有大舉壓上圍攻對手,看起來小因紮吉已經做好了打消耗戰的準備。

可60分鐘小西蒙尼的紅牌改變了一切,少一人作戰的那不勒斯開始深度退守,擺大巴。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那不勒斯變陣540,放棄進攻,退守40米)

其實如果那不勒斯不少人,國米的進攻還好打一些。人數占優之後,雖然防守端壓力沒了,但是進攻的難度加倍了。

紅牌之後,那不勒斯立刻用中衛厄斯蒂高換下邊翼衛澤爾賓,之前迪洛倫佐是客串右中衛,現在回到邊路去,三中衛都變成正牌中衛,右翼衛原來是用邊鋒打,現在用邊後衛打。兩條邊路深度回撤,342變成了540,或者531,偶爾頂上去一個前鋒騷擾一下國米後衛拿球。

國米也換了兩人,都是對位換人,不過用奧古斯托打左中衛,很明顯是要加強進攻,當然還有弗拉泰西的前插。

國米在這一階段的進攻完全依賴傳中,特别是左路的迪馬爾科。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迪馬爾科傳中,帕瓦爾後點回做,圖拉姆射門踢空)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迪馬爾科傳中,勞塔羅後點射門打高)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角球進攻,帕瓦爾頭球,圖拉姆錯失良機)

破密集防守,除了傳中以外,遠射也是很好的方法,國米也進行了嘗試。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恰爾汗遠射)

那不勒斯的540陣型,中場4人并不是一字排開,而是菱形站位,卡尤斯特後腰,洛博特卡前腰,兩名邊鋒回收邊前衛。

兩名邊鋒位置比較靠邊,中間兩人又是前後站位,覆寫面積不夠寬,弗拉泰西前插把卡尤斯特壓進禁區,國米幾次橫向拉扯之後,帶走洛博特卡,制造了中路遠射的機會。

這次遠射之後,馬紮裡立刻換人,兩名邊鋒同時換下,上了一名中場和一名邊鋒,三名正經中場,保證了中路的防守寬度,而邊鋒林德斯特倫直接去了邊後衛位置,陣型變成630。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那不勒斯630陣型)

這樣的防守陣型,既保證了寬度,又在禁區裡堆了足夠多的人,傳中戰術效果下降。

但是這樣死守太過于被動,後衛壓力太大,于是很快馬紮裡再次換人,左翼衛對位換人,另外用拉斯帕多裡換下了一名中場,林德斯特倫也頂回中場,陣型變回531。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那不勒斯反擊射門)

很快馬紮裡的換人收到效果,被壓了20分鐘的那不勒斯終于打出了一次進攻,關鍵人物正是替補前鋒林德斯特倫和拉斯帕多裡。

時間所剩不多,81分鐘,因紮吉隻能換一套打法。換上鋒線二老,減了一名後衛,變陣433,當然由于桑切斯的踢球習慣,叫4312更合适。

接下來的時間,進攻将由桑切斯主導。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桑切斯肋部直塞,阿瑙射門被撲)

可以看到,桑切斯正是擺脫了對方不擅防守的邊鋒林德斯特倫,從三名中場之間的空當完成了直塞,如果馬紮裡不留一名前鋒在前面,中場放四名球員,互相距離更近,就不會被這麼輕易打穿。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桑切斯中路直塞,勞塔羅射門被撲)

可以看到又是中路的防守出了問題,拉斯帕多裡不參與防守,單後腰洛博特卡出去撲持球的姆希塔良,陣型立刻脫節,中場與後衛之間距離太遠,被國米鑽進來兩個人在弧頂拿球。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帕瓦爾傳中,勞塔羅絕殺)

拉斯帕多裡不參與防守,三名中場裡單後腰洛博特卡先撲出去,然後左邊的林德斯特倫也撲出去,再次造成兩線距離太遠,桑切斯在中間接球,左翼衛魯伊頂出去,但是不敢撲。

此時禁區裡4對4,後點拉斯帕多裡防守姆希塔良(眼神防守),弧頂加埃塔諾盯弗拉泰西(看球不看人)。邊路帕瓦爾前插,對位的林德斯特倫是邊鋒,沒有跟防意識,這麼明顯要套邊傳中的态勢,他居然不跟人。

禁區中央的勞塔羅是怎麼被放空的?弧頂的加埃塔諾看球不看人,丢掉了弗拉泰西,弗拉泰西插前點,帶走了本來盯阿瑙的中衛拉赫瑪尼,本來盯勞塔羅的右中衛厄斯蒂高隻能去防沖門前的阿瑙(典型中鋒跑位),于是放空了勞塔羅。

總的來說,那不勒斯最後階段沒守住,跟馬紮裡的換人有關,馬紮裡換上兩名前鋒是想釋放防守壓力,但半個小時時間就攻過半場兩次,沒有達到戰術目的,反而是減少了防守人數,特别是中場三人得兼顧邊路,覆寫不了那麼寬,被桑切斯多次在弧頂和肋部拿球制造威脅。

而且前鋒客串防守,即便站在位置上也經常跟不住人。不過看看替補席,那不勒斯已經沒有防守球員可用了,闆凳上後衛隻剩個18歲預備隊小孩,中場還剩兩個,一個是澤林斯基,一個是近兩年沒怎麼踢球的德姆。

因紮吉的換人收到了奇效,果斷放棄傳中戰術,啟用鋒線二老,桑切斯準确抓住了對方陣型的漏洞,連續制造威脅。隻是不知道是因紮吉看準了這個點實施的精準打擊,還是别無選擇隻能上桑切斯,瞎貓碰到死耗子。

丢球之後,那不勒斯已經不管陣型了,留了三個人在後面開大腳,其他人全部壓上去,可以叫做306陣型吧。而國米則是用比塞克換下勞塔羅,變回了352,當然,防守的時候叫532。

本場比賽,馬紮裡一共用了5個陣型,從開始時的343,到罰下一人的540,換下前鋒變630,又換上前鋒變531,最後搏命時刻306。

而因紮吉也用了4個陣型,開局352,第一次換人左路雙翼衛算是253,第二次換人4312,但邊後衛當邊鋒用,弗拉泰西也不待在中場,其實是2215,領先之後又變成532。

一場比賽,雙方共用了9個陣型,實屬罕見,如果這是一場陣型變化大賽,比誰變得多的話,馬紮裡赢了。但馬紮裡變來變去,陣型出現漏洞,被桑切斯精準命中。

【兩個細節】

最後再聊兩個細節。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達米安累到壓腿,帕瓦爾壓上進攻)

78分鐘,達米安已經累到蹲下壓腿了,實在是精疲力盡。體力更好的帕瓦爾則順勢壓上,完成換位,之後替達米安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邊翼衛,讓達米安留在後面喘口氣。

雖然最後進球時達米安頂在前面,但基本是跑不動了,還是靠帕瓦爾的突然前插傳中制造了殺機。

提這個細節,主要是想說兩點:

一是達米安、阿切爾比、姆希塔良三名老将得不到休息,年輕人都在輪換,隻有這仨一直踢,生産隊的驢都舍不得這麼用啊。

二是有多位置屬性的球員真香。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德弗賴單防克瓦拉茨赫利亞)

不是為了誇德弗賴,隻是想聊聊KK。

KK上賽季43場比賽3238分鐘,14球17助,平均104分鐘造一球。

本賽季28場比賽2160分鐘,5球5助,平均216分鐘造一球,效率直接減半。

去年KK最紅的時候,我就說過,他值不了8000萬,這個價誰買誰虧。

仔細分析KK的技術特點,你會發現,他的腳下技術不夠細,絕對速度不夠快,柔韌性、平衡性、步頻等都不是頂級,隻是因為他的球風很獨特,身體對抗能力不錯,猛沖猛撞,看似莽夫卻會突然一扣,後衛不習慣他這種踢法,是以比較吃虧。

二年級牆,後衛熟悉了他的踢法,他又沒有絕對碾壓的實力,自然就吃癟了。

當然也并不是說KK一無是處,盤帶突破的各項能力值雖然不是頂級,但也還過得去,單挑普通後衛還是可以的,本賽季的資料才是他的真實能力展現。意甲球隊是消費不起,英超球隊花個四五千萬買去還是可以用的,但現在德轉身價都超過8000萬,那隻能是那不勒斯自己用了,除非遇到英超冤大頭。

【結語】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資料統計)

本場踢得很艱難,即便沒有出現紅牌,也要踢到比賽末段才能分出勝負。德佬說要給馬紮裡時間,确實如此,本場那不勒斯雖然缺了一半主力,但是比上個月馬紮裡剛接手的時候,要難對付多了。等全隊适應了馬紮裡的三後衛體系,等主力都回歸以後,以那不勒斯的實力,争一個歐冠資格,還是希望很大的。

國際米蘭1-0那不勒斯:陣型變化大賽,因紮吉獲勝

國米拿下了2024年第一冠,增強了信心,提升了士氣,希望回到聯賽之後,能夠再接再厲。

拿下聯賽冠軍是最低目标,歐冠還能有驚喜,那就是額外獎勵了。本賽季幾支豪強都不在最佳狀态,夢想當然是要有的,作為上賽季歐冠亞軍,想還是敢想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