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作者:茯苓瞳

還記得當年古天樂、林峯主演的港片《尋秦記》火遍大陸。特種兵項少龍穿梭時空誤回到戰國時期,于是憑借心中所學,助質子嬴政傳回秦國登上皇位并一統天下。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電視劇自然會根據劇情需要進行改編創作,那麼現實中嬴政是如何在那個百家争鳴、硝煙四起的春秋戰國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統江山的始皇帝的?

後世的我們隻能依靠流傳下來的文字、物品研究推測。研究文字的是漢學家、史學家,研究物品的就是考古學家了。考古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以實際物證證明一個民族的曆史起源和文化變遷,其意義非比尋常。隻不過考古的報告都是專業的、理論性的,一般老百姓很難看懂,也提不起興緻。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近年來國家意識到老百姓隻有搞清曆史、了解文化遺産的重要性,才會産生民族驕傲、更加自覺主動地保護文物。于是一批“講故事”般的考古科普讀物應運而生。

《尋秦迹》就是由從事秦漢考古研究三十餘年,曾參加秦始皇陵兵馬俑發掘二十餘年,擔任一号坑第三次發掘領隊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和她的女兒申坤用老百姓聽得懂的方式講述了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的諸多細節和趣事。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比如在秦都鹹陽城遺址出土的“二十六年”銅诏版就實證了秦始皇于執政秦國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宣告統一天下。

不管秦始皇性格如何,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史書中尋得的蛛絲馬迹顯示他是一位有野心、霸氣的君主。六國說滅就滅,錢币度量衡一聲令下排除萬難全部統一,這是何等魄力!同時,或許是自幼在他國質子的經曆,據說秦始皇接人待物能屈能伸、頗有城府。正是這樣一位人物才能在活着的時候舉國之力修築長城,死後以人馬實物大小制作陶俑陪葬。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開始百姓不識兵馬俑的價值,認為它們是不祥之物,不小心挖到了非但不聲張,還要偷偷将其打碎棄于亂土之中,導緻我們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時機拖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也是如今要讓所有人都了解曆史文物的意義所在。

秦始皇用來陪葬的陶俑規模史無前例、後無來者,如今已開采出來的坑穴成了遊客去西安旅遊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往哪兒挖、如何挖都需要分析考量。比如古時出兵必先占蔔,根據卦象決定陣型布局。工作者沒有未蔔先知的超能力,在發現部分陶俑後如何完整地重制先民創下的奇迹實屬不易。

看過《盜墓筆記》的觀衆都知道有墓就有盜,秦始皇陵也不例外。在挖掘的過程中,考古學者們發現了不少後代人為的破壞。這種後來者居上的疊壓和打破,在曆史長河的變遷中,甚至形成了文化層年代。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書中除了對考古過程的記載描述、通過開采文物推敲論證史實外,還講了一些令作者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作者因為近視觀察土塊顔色時比較貼近,卻被人當作盜墓者中依靠土壤味道辨識地下情況的“聞家”對待,氣得她直呼“考古不等于挖墓”!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書的裝幀設計>

《尋秦迹》整體采用褐色系書封文字,甫一翻開就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厚重感。随書附贈四張藏書票,可以沿虛線裁開單獨使用,也可以連成一串兒當作屏風。還有兩張明信片兒,分别是兵俑和馬俑。人物栩栩如生、馬匹生動逼真,仿佛下一秒就會跟随它們穿越時空,站在那一片硝煙漫漫的土地上……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

附∶年少時的我曾擁有過一個考古夢,雖然随着歲月流逝逐漸淡忘,但是翻開此書後,那些塵封的記憶和躁動重新湧回大腦,幾個小時愣是書不離手的一氣讀完了。受此書吸引,我還特意在網上買了幾款考古盲盒,和孩子一起體驗了一把考古的樂趣。接下來就等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打卡參觀時,不經意間顯露一下于此書學到的專業知識了!

塵封在地下的秦俑,用另一種訴說靜候知音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