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周概念股:功率半導體漲價函紛飛,國産手機作業系統突圍

作者:集微網
一周概念股:功率半導體漲價函紛飛,國産手機作業系統突圍

集微網消息 本周内,需求低迷已久的功率半導體因漲價函而備受市場關注,包括捷捷微電、三聯盛等多家本土功率半導體廠商傳出調漲旗下功率産品價格的消息,二級市場部分股價也出現反彈。

與此同時,鴻蒙的關注度在持續升溫。根據華為的戰略和動向來看,2024年将是原生鴻蒙的關鍵一年,包括能否打好國産手機作業系統改變市場格局的轉折之戰。機構預測還稱,鴻蒙OS将在2024年取代蘋果iOS成為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作業系統,但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全球市場的布局。

功率半導體漲價函紛飛

2023年12月15日,一則關于揚州晶新微電子有限公司的調價溝通函在業界流傳。揚州晶新表示,2023年以來國内晶片市場惡性競争,價格不斷下滑,内卷極其嚴重,整個産業鍊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終端廠商對産品的性能和品質要求層層加嚴,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要求。是以,揚州晶新決定:從2024年1月1日發貨起對所有背錫晶片價格上調10%-15%。

随後四川藍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23年12月29日釋出關于産品價格調整通知稱,由于上遊原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持續上漲,導緻公司成本大幅增加,原有價格已難以滿足供貨需求,經過公司慎重研究後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公司全系列産品單價上調10%-18%。

僅時隔一天,深圳市三聯盛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也釋出調價通知函稱,由于原材料的價格及人工成本上漲,導緻公司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已經遠遠超過公司能承受的範圍。經過公司慎重研究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公司全系列産品單價上調10%-20%。

1月14日,捷捷微電旗下子公司捷捷南通科技也釋出價格調整函稱,公司成立至今,為了不斷地提升産品的品質和豐富産品型号,前期一直不斷加大對先進裝置及工藝研發的投入,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市場低迷,産品價格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已獨自承擔了材料、匯率、人工等多項增加的成本。經長期虧損原有價格已難以滿足正常供貨需求,經公司慎重研究讨論決定:自2024年1月15日起,公司Trench MOS産品線單價上調5%~10%。

此起彼伏的漲價函一般會在市場行情較好時出現,那麼此時功率半導體領域是否已經迎來了需求反轉?集微網通過采訪多位本土廠商高管得知,功率半導體市場訂單量未見明顯好轉,目前并未到漲價的時候,預計2024年市場應該還是以内卷為主。

業内人士指出,市場需求低迷使得分立器件産品價格内卷非常嚴重,小廠的價格太低了。相對中大型功率半導體企業,可以通過綁定優質行業頭部客戶保障公司的訂單量,價格波動幅度不會太大,小廠顯得更為被動,為獲得訂單隻能以低毛利在市場上“血拼”,遇上通貨膨脹就直接“扛不住”了。

鴻蒙加速成為國産手機作業系統

關注度在持續升溫的鴻蒙方面,早在1月2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就在其釋出的全員信中稱,“2024年是原生鴻蒙的關鍵一年,我們要加快推進各類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集中打赢技術底座和三方生态兩大最艱巨的戰鬥。”他還強調,要建構強大的鴻蒙生态,拉動中國電子工業崛起,開啟終端未來大發展的新十年。

華為于1月18日下午舉行鴻蒙生态千帆啟航儀式,餘承東表示,2019年鴻蒙HarmonyOS正式釋出,如今鴻蒙生态裝置已快速增長至8億。其中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終端作業系統已覆寫手機、平闆、電視、智能手表、汽車、智能家電等品類,此外,第三方商用發行版可覆寫航天、交通、金融、教育、能源、醫療等行業。

目前,原生的HarmonyOS NEXT系統擺脫了對安卓的依賴,正逐漸建立起鴻蒙系統的獨立生态。機構預測還稱,鴻蒙OS将在2024年取代蘋果iOS成為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作業系統,但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全球市場的布局。

據悉,搭載HarmonyOS NEXT的手機已經在醞釀中,華為預計到2024年,鴻蒙生态裝置數量将達到8億台至10億台。分析人士認為,即将正式登場的HarmonyOS NEXT及其原生應用,将為全場景下的鴻蒙作業系統開啟一個新時代。鴻蒙産業鍊、作業系統、軟體應用、硬體內建合作夥伴等,将迎來新流量、商機和未來。

值得一提,鴻蒙系統正在拓展在PC等領域的應用,如香橙派在國内率先将開源鴻蒙作業系統運作在PC裝置上。此外,日前智微智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內建商、裝置商在鴻蒙PC應用的意願非常強烈,催促公司基于國産平台提供整合方案,盡快啟動運作。預計2024年上半年(鴻蒙PC)開始批量試用,下半年預計會有數量級猛增。

新能源汽車新年激戰已啟

“沒有最卷,隻有更卷”,特斯拉近日再次掀起價格戰,不過此次車企對“價格戰”的響應速度更快,包括新勢力、自主傳統車企以及合資廠一衆企業馬上入場,紛紛推出了一系列優惠、補貼、福利等政策。據悉,今年以來已有超20款車型降價,最高降幅超3萬元。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将加速内卷,但整體市場的走勢還是呈高速增長。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5.8%和37.9%。展望2024年,中汽協的預測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1150萬輛左右。

銷量穩步上漲,而對于中國多數自主品牌車企而言,增收不增利卻是他們急切想要走出的尴尬局面。過去的2023年,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下,“以價換量”攤薄了車企利潤,甚至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賣的越多虧得越多,從造車新勢力2023年前三季度情況來看,除理想汽車外其餘車企2023年前三季度均在虧損的泥潭中掙紮。

不過,随之而來的是,中國汽車産業在整車制造、底盤懸架、車身控制、動力電池、晶片、智能座艙、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的突破,助推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終于走到了全球汽車産業的舞台中央。

更值得關注的是,相比2023年初,2024年初整個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将帶給純電動汽車約2萬元成本的節省,尤其是在技術研發、整體規模進一步擴大之後,帶來的成本優勢更會加強。同時,伴随自主品牌車企整體收入增長,産品結構提升,利潤率向上的可能性更大,是以車企盈利表現有望在2024年改善,市場排位賽也将不斷更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