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變降臨……

巨變降臨……

原創 劉曉博

一場轟轟烈烈的樓市“供給側革命”,正從四三五線城市開啟,将影響到大多數國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1月22日),多家媒體關注了湖南湘潭的“城市更新新政”。不過遺憾的是,媒體沒有抓住重點,隻關注了“允許土地分割”和“商改居”等。

更重要的,是下面紅框裡的内容。

巨變降臨……

我在湘潭市政府官網上,查到了這份《湘潭市加強土地利用推進城市更新的若幹措施(試行)》的原文,其中第六條“支援開發改善性住房”的原文如下:

引導房地産企業提供多元化産品,加大品質型、綠色生态型、康養型住房開發比例,将改善性住房項目優先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鼓勵推出大平層、第四代住宅、低層低密度住宅等改善性住宅産品,放寬住宅建築面寬控制要求,鼓勵建築内部創新設計,取消高低配限制,可建設除獨棟獨院低層建築外的住宅産品。

住建部年度會議通稿釋出後,我曾撰文指出:通稿裡7次提及了“好房子”,意味着樓市發生了曆史性轉變。以前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未來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在這個原則下,樓市發生了一系列曆史性變革:

第一,2023年14号文明确,保障的歸保障、商品的歸商品。未來配售型保障房将完全封閉流通,不能轉為商品房上市自由交易。商品房将主要建設“好房子”,而不再強調剛需。

第二,在這個思路下,“7090政策”、“禁墅令”、“土拍限價”、“新房限價”,乃至“二手房成交參考價”等老辦法,都将逐漸廢止。

未來的商品房市場,将主要開發改善型住宅,鼓勵差異化、豪宅化。

最近,多個三四線城市都釋出了類似湘潭這樣的檔案。比如連雲港:

巨變降臨……

再比如南通:

巨變降臨……

中國的城市正在分為“兩組”,迎接樓市的新時代。

第一組,是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超大、特大城市,他們主要在搞保障房、城中村改造、低效用地再開發。這類城市外來人口多,自有住房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工作重點仍然是解決住宅“有沒有”的問題,同時也開始關注“好不好”的問題。

第二組,是以湘潭、連雲港、南通為代表的三四五線城市,主攻第四代住宅、大平層、帶院落住宅。這些城市外來人口偏少,自有住房率偏高,未來重點是解決住宅“好不好”的問題。

全國人口中,生活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比在超大、特大城市裡的人多。是以,三四五線城市的新動向,對中國樓市的影響更為深遠。

什麼樣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定義是多元的,最終由老百姓說了算,市場說了算。

不過官方還是先給出了一個定義,具體可以參照湘潭最新檔案裡的表述,其主題詞是:大平層、第四代住宅、底層低密度住宅等。

什麼是“第四代住宅”?

關于住宅的“代際劃分”大概是這樣的:古代中國,老百姓的茅草屋是第一代住宅;後來的磚瓦平房,是第二代住宅;過去40年流行的多層、高層單元房,是第三代住宅。

所謂第四代住宅,百度詞條是這樣描述的:

是綠色建築的衍生品,融彙疊加了中國傳統建築四合院、街巷胡同、低層别墅以及第三代住房電梯房的特點于一身,并且能向高層建築形态發展,又稱“空中庭院房”“空中城市森林花園”。每層都有共享的公共院落和開放式可自由行走的街巷,人們可将車開到空中家門口,每戶都有私家庭院,可實作種花、種菜、遛狗的田園生活,建築外牆長滿植物。

它的樣子大概是這樣的:

巨變降臨……

或許有朋友恍然大悟:這種房子不是已經有了嗎?

的确,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第四代住宅,比如成都的某“森林花園”就被稱為中國首個第四代住宅。一些前衛的辦公樓也搞成了這個樣子,比如碧桂園總部大樓。

但問題是,這樣的房子住着舒服嗎?

在網上,吐槽上述項目的聲音不少。

網友吐槽的主要問題是:為了保持外觀統一,各家的陽台綠植是統一種植的,不是每家想種什麼就種什麼,而且是統一維護綠植,要支付費用。綠植會影響室内采光,但不能随意修剪(目前是否還如此規定,需要進一步核實)。綠植會帶來蚊蟲、潮濕等問題。

優點是:為了鼓勵第四代住宅,允許開發商“拓展面積”或部分不計入面積,得房面積往往超過建築面積。即便如此,項目的入住率也不高。

說實話,我也不喜歡這種郁郁蔥蔥的建築。我更重視采光,希望遠離蟲蟲蟻蟻,希望有管理自己陽台的權力。

我理想中的第四代住宅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把産品設計權、定價權完全交給市場,這樣才能有百花齊放、适合不同需求的真正改善型住宅。

第二,自己買的房子,要有權決定陽台種什麼(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範圍内),種不種綠植。自己買的房子,不能決定陽台上有什麼,那還不如第一代住宅。

第三,第三代住宅最大的痛點是車位電梯配比少、隔音差、層高低、面寬小、物管水準不高,外立面檔次不夠,小區配套不全,以及不夠綠色低碳。

把上述痛點解決了的住宅,才是真正意義的第四代住宅、改善型住宅。在綠色低碳上不能太激進、太膚淺。不是種滿綠植的住宅,就是綠色低碳的。綠植影響了采光,需要白天開燈,就不低碳了。

第四,在第四代住宅上,不要急于定标準,可以讓子彈飛多一會兒,讓市場自己創造、博弈。

總之,樓市的大變革時代到來了。

大變革的起因是:在絕大多數城市,住房“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老百姓希望有改善型的住宅,而發展這種住宅可以讓樓市繼續拉動經濟,創造天量需求。

三四五線城市因為增量人口少,外來人口少,率先進入追求“好不好”的時代;一二線城市會晚幾年,最終也會進入到這個時代。

将來的商品房将高度分化,個性化的豪宅将不斷湧現,疊加好的位置、好的配套,價格會非常高;中級改善、入門級改善等産品也會湧現,滿足不同購買力的家庭。

以前建設的高密度、剛需型住宅,價值将受到壓制。尤其是普通地級市、縣級市、縣城至今仍然空置的剛需型、高密度樓盤,未來命運堪憂。相當一批會在空置多年之後,自行拆除。

第三代住宅中的偏剛需戶型,如果不在大城市核心區,抗通脹能力将不斷下降,甚至失去這種能力。

就在我即将完成這篇文章的時候,股市繼續向下破位,上證指數跌了40多個點。如今的市場已經出現非理性超跌,到了“有形之手”應該強力幹預的時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