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要問一瓶可樂多少錢?相信不少人一定會脫口而出三塊,然而最近三塊錢的飲料越來越少,面對着三塊錢的飲料集體消失我們到底該咋看?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一、三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

據中國小康網的報道,3元錢已經買不到飲料了”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大網友的熱議。許多消費者發現,超市3元以下的飲料似乎越來越少了。

此前,一張康師傅部分飲料漲價的告知函,就曾引發網友熱議。其中,中包裝産品(500ml為主)從3元漲至3.5元,1L裝産品則從4元漲至5元。而最具代表性的4元冰紅茶,漲價1元,又徹底擊碎了年輕人的靈魂港灣。

康師傅客服曾表示,漲價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漲等原因。此次漲價并非康師傅獨有的現象,2023年早些時候,農夫山泉、養樂多等品牌也已上調部分産品價格。

除此之外,可口可樂、百事、統一這些傳統飲料品牌的産品,價格逐漸突破“3元”,而更多的新銳飲料品牌的産品價格更是直逼5~7元,甚至瓶裝飲用水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一瓶飲料涉及多個領域的原材料,通常包括蔗糖、PET樹脂和紙箱。民生證券研報表示,軟飲料行業成本構成中,糖占31%、瓶坯PET占19%、紙箱占18%。而對于含糖飲料來說,白砂糖價格的起伏決定着飲料價格的高低。

2023年2月以來,受國際地緣局勢和高溫天氣等因素影響,白砂糖價格快速走高。截至2023年11月7日收盤,白糖期貨價格已達到6949元/噸,2023年4月最高點達到了7202元/噸,達近年最高位。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二、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近年來,市場上3塊錢的飲料似乎越來越少見,這一現象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這件事的原因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首先,在過去的消費市場中,3塊錢一瓶的飲料曾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心理價位基準。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行業巨頭如可口可樂等品牌的産品定價政策,它們在制定價格時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市場競争狀況以及自身的成本利潤結構。由于這些大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其他飲料企業紛紛效仿,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低價飲品區間。消費者逐漸習慣于以3元作為衡量飲料成本效益的重要标尺,這也讓衆多廠商在該價位段内展開了激烈的競争。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其次,近年來,全球範圍内的原材料價格顯著上漲,這包括制作飲料所需的水、糖、果汁、茶葉、咖啡、奶制品等基本原料,以及包裝材料、運輸成本等間接成本的上升。這種情況下,維持原有3塊錢的價格定位對許多飲料生産商來說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随着勞動力成本增加、環保政策趨嚴等因素影響,生産成本的整體擡高使得“3塊錢飲料”所代表的低成本營運模式難以為繼。是以,客觀上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沖擊了3塊錢飲料的生存空間,導緻其在市場上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第三,原材料價格上漲并非是3塊錢飲料消失的唯一原因。事實上,心理預期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飲料企業漲價的決策。随着消費者對健康、品質的需求逐漸提高,飲料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些投入都需要通過提高産品價格來獲得回報。同時,随着消費更新的趨勢,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在逐漸降低,這為企業提價提供了空間。是以,越來越多的飲料企業開始調整價格政策,以提高利潤空間。

3塊錢的飲料正在集體消失?為啥廉價飲料買不到了?

第四,盡管消費者對于飲料價格的接受度有所提高,願意為更高品質或者更具特色的産品支付更高的價格,但這并不意味着無限制的漲價不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頻繁或大幅度的漲價超過了消費者的心理承受範圍,可能會導緻部分消費者回歸至更加經濟實惠的選擇,或是減少購買頻率,進而引發飲料市場需求的短期或長期衰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需要平衡市場需求與消費者滿意度,通過精細化管理、創新研發和優化供應鍊等方式,盡量減輕成本上升對終端售價的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