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到底是誰還在樂視上看劇?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陶淘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很多人一直好奇,樂視是如何持續生存至今的。

據2023年樂視網三季報,樂視目前的負債高達209.3億元。喊了6年半“下周回國”的賈躍亭還未現身,10年前曾經在長視訊賽道嘗過高光滋味的樂視,在曆經了激進的多元化擴張後,已陷入債務危機7年之久。

高懸于頭頂的負債,是樂視必須面對的過去。自債台高築以來,樂視網的一部分生命力,當然離不開賈躍亭時代的舊資産——《甄嬛傳》《幸福像花兒一樣》《太子妃升職記》《芈月傳》等品質内容。

但樂視的今天,想繼續活下去,不能依靠吃老本。直面未來,樂視隻能破釜沉舟。最近,樂視想在“螺蛳殼裡做道場”。

樂視視訊是樂視網最重要的核心産品,包括網站、APP,還有M站;樂融緻新跟樂視視訊分開,樂融緻新主要的産品跟樂視電視有關。樂融緻新在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時從樂視網出表,但是樂視網仍然持有樂融緻新股份,是樂融緻新的股東,二者也是關聯方的關系。

近日,樂視想在樂視視訊大刀闊斧改革一番。但頭部的長視訊公司具有的資金優勢、專業的人才儲備,樂視都不具備,樂視選擇另辟蹊徑——2023年12月底,樂視釋出了讓利于制片方的分賬模式,希望吸引内容提供方入駐,進而帶動樂視視訊的使用者拉新,同時為老會員帶來增值服務,拓寬平台流量。

具體地來說,在2026年1月1日前,進駐樂視開放平台的内容在扣除必要的費用後,收益将全部傳回内容提供方,分賬比例為100%。此外,不同于頭部長視訊平台,樂視在排播和定價方面還給予内容片方充分的自主權。

“當下,樂視開放平台的核心是海納百川,不是尋求差異化競争優勢,而是活着。”當被問及2024年樂視視訊的上新内容重點和特色時,樂融緻新CEO張巍對包括《中國企業家》在内的記者答道。

樂視此項新政,看似将制片方從頭部平台久違的“不平等條約”中解放出來。不過,于負重累累的樂視而言,讓利引流的舉措,是否會因營運費用增加而造成虧損,才會是這一措施能否成功的根本。

對此,樂視方面回應,相較于頭部長視訊公司,隻有零頭的營運成本,是樂視100%讓利片方的底氣:“樂視網與樂融緻新目前的營運人員之和隻有400人左右,其中樂視視訊隻有200人,大概隻有頭部平台的十分之一。”

但是,在版權資源欠缺、使用者基數有限的情狀之下,樂視視訊讓利舉措的有效性,仍有待驗證。

活着不隻靠《甄嬛傳》

樂視曾回應,《甄嬛傳》在樂視網的營收中占比不足5%,加上樂融緻新,占比更是隻有2%。

“每天想着巨額的債務,日子也就沒法過了。錢一時半會兒也還不上。”樂觀主義者張巍透露,“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經營,讓樂視維持正向的現金流。我希望債權人還能找到我們,樂視還能為現有的員工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

在樂視網的發展戰略上,為了不重蹈賈躍亭時代的覆轍,目前樂視網的版權采買方針在于“小而精”。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在幾大視訊平台中,愛奇藝、騰訊視訊、芒果TV實作了盈利。其中,最早盈利的芒果TV,背靠湖南衛視,版權交易費用隻有其他幾家的一半不到。優酷視訊、B站仍在虧損,版權采買與制作費用的負荷,可見一斑。

在樂視APP上不難發現,這兩年平台上新的内容不多。包括《熱搜》《無價之寶》《二手傑作》《拯救嫌疑人》《我愛你》等,都是中小成本但口碑和熱度俱佳的電影。

張巍表示:“樂視不會大規模去采買新的作品,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儲備和資金實力,目前的樂視都不具備。”

樂視視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2023年,樂視視訊上新劇集197部,動漫251部,電影508部。此外,在二創領域争議不斷的2021年,在版權分銷領域,樂視也開放了獨家影視版權内容,供影視二創作者使用,為樂視帶來了更多現金流。

近幾年,硬體行業毛利較低,尤其是電視領域,商家大都虧損。是以,張巍談到,樂融緻新的戰略在于“砍旁枝、減虧損”。

在企業管理與公司營銷方式上,張巍時代,以達觀和自嘲的态度面對無底的債務,成了這家被冷落的公司的生存底色。

當張巍被不熟悉的人問及在哪裡工作時,他的标準答案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如果對方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才會硬着頭皮說出“樂視”二字。“‘是你們老闆跑了的那個嗎?’我才會說‘是’。”張巍說道。

于是就有了2023年1月,樂視四天半工作制的采取的契機:“希望員工不自卑,讓他們在親朋好友面前有個交代;提升員工的士氣,至少讓他們覺得樂視在人性化方面,反而是讓人豔羨的公司。”張巍透露。

今年1月初,樂視又釋出了公開信,提及今年過年可以多放假2日,加上每周半日休假,相當于員工每年增加了25日休假。

更早之前,在2021年,樂視視訊用戶端就曾用“欠122億”的圖示吸引使用者在春節大促期間購買優惠會員。在該圖示上線後,樂視很快帶動了與平日相比增幅達20%的下載下傳量。

改革之下,樂視網确實顯示出了較強的生命韌勁。截至2023年9月底,盡管樂視網因為計提高額負債,資産負債率達1116.52%,但樂視網去年前三季度維持了正現金流,達494.6萬元。2022年同期現金流同樣為正。

100%分賬+版權解綁

如果說“小而精”的版權采買,是樂視網的守擂方式,那開放平台的推出,就是樂視以小博大的進攻方式。

時間追溯到2023年9月,彼時,在樂視釋出投影儀時,就曾表明2024年初即将上線讓利于影視制片方的分賬模式。

分賬模式具體如下:在2026年1月1日前,進駐樂視開放平台,僅扣除必要稅費、第三方支付通道費及小程式推廣成本,其他将全部傳回内容提供方,分賬比例為100%。樂視平台也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

而目前頭部平台的影視劇分賬模式,制片方的分賬比例在50%~90%之間不等,具體根據是否為獨播劇、劇集的定級(根據劇集的品質與影響力評判,目前多為播後定級)等次元來決定。

在排播模式和定價方面,樂視給予内容片方充分的自主權。而其他的頭部視訊平台,都是由平台方根據市場預期,制定内容的排播期。暑期、元旦,還是春節排播,是否上線變相的“超前點映”,進而為平台創造更多收益,即是由來于此。

此外,為了給内容制片方更多的靈活合作權,樂視版權負責人許天揚介紹,在樂視上架的作品,版權綁定的最短期限為3個月,到期之後,便可以另覓他主。而頭部視訊平台目前的版權最低起簽年限,在3~5年。

許天揚還透露,無論首輪播出或是非首輪播出,獨播或拼播,樂視視訊的所有内容,都可在樂視開放平台進行授權分賬合作。對使用者的定價也由片方自主決定,單集定價0.1至50元,專輯定價不大于單集定價之和,如作品≥20部,還可建立點播專區。

“直接注冊、經稽核後上架作品,不需要與平台去談版權合作的具體事宜,這就簡化了作者與平台的關系。”張巍表示。

“之是以在會員體系之外,同步推出點播體系拉新使用者,而不是擴大樂視視訊的廣告規模,是為了把内容的選擇權更多交給觀衆。”張巍特别提到。

與此同時,為了激勵内容片方入駐,樂視承諾将針對第一年入駐合作的影視片方推出三大扶持政策。其中,授權給樂視全平台獨播的電視劇且授權期不低于1年的,一次性補貼每部劇5萬元,一期總補貼資金池100萬元。

此外,張巍還強調,樂視此次對内容的吸納,是廣泛而全面的:“不論長短視訊,什麼類型的題材,隻要願意入駐樂視,我們都歡迎。”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來源:受訪者

樂視的新舉措,在業内顯然是空前的。不過,讓利是否與樂視高額的負債相悖?

對此,張巍表示,樂視此前仍舊擁有不少影視版權,也依然有一定比例的會員體系作為樂視網的營收支撐,此次開放平台,将版權100%回饋片方,從文字上看是“讓利”,但從邏輯上來看,其實是讓渡了部分的營收增量。

至于片源增加後,如何面對增加的營運負荷,張巍回應:“樂視視訊目前的營運人員隻有200人,不足頭部平台的十分之一。開放平台推出後,估計初期也不會有太多内容湧入,邊際成本不會增長很多。”

關于樂視網讓利片方的此次動作,華福證券的分析師陳澤敏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隻要現在的帶寬成本能覆寫掉,那平台通過這種方式來引流,對樂視視訊來說成本應該是比較低的。”

另外,從對創作端影響來看,12月底的那場開放平台宣講會演講後,現場提問者中多半都是制片方。微短劇、網絡編劇楊華傑也表示:“我周圍不少朋友都在探讨樂視此次的新分賬模式,大家在考慮在頭部平台首發一輪内容作品後,後續可能會去樂視做二輪分銷。”

可見不少創作者對于樂視的優惠政策都抱有一定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硬體領域,樂視電視的高光時刻也早已不在。在價格拼殺愈發焦灼的電視、手機等市場,樂融緻新面臨着持續的盈利難題。這些都會是樂視未來兩年的大考。

使用者權益欠考量

雖然樂視開放平台的計劃惠及片方,但新舉措并沒能足夠惠及使用者。

張巍介紹,目前,樂視的視訊主要分為免費(帶廣告)、會員獨享、付費點播三種商業模式,付費點播即為2024年1月新上線的付費模式,用樂豆結算,樂豆與人民币價格之比為10:1。樂視會員在充值之後,除了每月可以享受包月内的影視内容外,還可以獲贈一定數額的樂豆,滿足一些增值體驗。

探究新版樂視APP後,《中國企業家》還發現,一直被诟病的樂視會員價格問題,在目前與頭部平台内容儲備相去甚遠的情形之下,成本效益仍較低。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愛奇藝(左)、樂視(右)的小屏價格對比。來源:APP截圖

與此同時,樂視開放平台的推出,确實讓利于片方,卻欠缺對新老會員權益的考量。目前,點播内容全部需要會員内購的設定,對于隻能獲贈少量樂豆(即可以購買内容的代币)來享受點播權益的會員來說,獲得的增值服務空間較窄。相較于頭部長視訊平台,自主定價還導緻了許多口碑欠佳的劇集、電影價格虛高。

近一年來,樂視上新的主要内容以跟播劇為主,《大盛魁》是樂視視訊今年為數不多的獨播劇。而愛奇藝、騰訊視訊破圈的獨播劇衆多,前者包括《狂飙》《蓮花樓》,後者如《三體》《漫長的季節》《繁花》。在樂視當下并不涉及的綜藝領域,頭部平台上新内容也集中在64~99部之間。

電影方面,盡管樂視購買了《熱搜》《無價之寶》《二手傑作》等2023年熱門影片的版權,但這些内容至少在超過5家平台上分銷。樂視也不具備獨家優勢。

與此同時,樂視視訊會員模式的弊病,還在于高比例的内購。

不同于其他平台隻有個别爆款劇超前點播,少量高價版權電影需在短期内以折扣價會員内購,絕大部分内容無需單獨付費。而樂視較高比例的點播内容都需額外付費。

樂視新政,沒抓住使用者

樂視點播内容。來源:APP截圖

可見樂視視訊雖然賦予了創作者充分的議價權,但未能充分考慮為使用者前置把關成本效益的平台作用,隻能靠市場滞後的機制調節價格。樂視具體的定價機制,還應同時兼顧創作者與使用者的共同權益。

此外,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盡管不少人在樂視新政推出後,開始密切關注該開放平台的後續動向,但目前狀态仍在觀望。

楊華傑表示:“雖然樂視的分賬模式很吸引人,但它畢竟沉寂多年了,頭部平台至今也未能全部盈利,是以,樂視新措施的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我身邊的朋友們還沒有最近打算入駐的。”

在他看來,樂視視訊未來還需在重點領域聚焦。楊華傑分析,對于燒錢的内容領域來說,樂視視訊未來的機會主要可能在短劇:“畢竟成本低、流量拉升快。”

據藝恩資料,2023年短劇上線總數量超過1400部,同比增長率達到50%。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近400億元,該資料已經接近電影市場體量的70%。短劇市場的前景向好。

但,短劇賽道也早已越來越擁擠。快手、抖音在前,優愛騰芒在後,前赴後繼,樂視目前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

除了樂視網之外,在硬體方面,樂融緻新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小。曾經做到智能電視頭把交椅的樂視,從2016年11月開始,在曆經資金鍊危機後,出貨量大規模下降。時至2023年,智能電視的Top4品牌,已變成了海信、TCL、小米與創維,這幾家品牌的市占率高達75%。

國内彩電市場本身也已經過了它的黃金時代。在白熱化的競争之下,硬體領域的利潤空間在不斷被壓縮。樂視的理想很豐滿,但夢并不易實作。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