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貴ST”,又現三連闆

“史上最貴ST”,又現三連闆

“史上最貴ST”,又現三連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1月17日,有“史上最貴ST”之稱的*ST左江又收獲一個20cm漲停,這已經其連續第三個漲停闆了。而此前公司剛剛經曆了一次大幅殺跌。最高時,其股價接近300元/股。

“史上最貴ST”,又現三連闆

如此大幅的波動,一般的投資者真把握不住。

更何況,A股已經不再是垃圾公司的苟安之地。

全面注冊制之下,不具備盈利能力的公司在A股已經沒有容身之所了,未來将有更多地新人加入,也會有更多地企業退出。之前是“嚴進寬出”,今後是“寬進寬出”。

加大退市力度,是一場遲到的正本清源。

美國《财富》雜志曾有過一篇報道,在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型公司的平均壽命也不到40年。中國則更誇張,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3年,大型集團的這一資料也隻有7-8年。

這意味着,哪怕是一家風頭正盛的企業,隻要時間夠長,終究也會衰退、寂滅。進一步想一下,如果讓一家企業長久地留在股市,那随着時間的推移,其對資本市場最終将是弊大于利。

是以,持續地吐故納新是保持資本市場活力的必然要求,而這也正是美股在長時間内維持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克雷格·多伊奇教授曾在《金融經濟學》雜志撰文,發表對美股退市情況的研究。其在論文中表示,從1975年到2012年,美國三大股市(NYSE、NASDAQ、AMEX)在38年間的IPO總數為15922家,而同期退市公司的數量則高達17303家(包括并購和主動退市)。

換句話說,美股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長期維持退市數量大于IPO數量的狀态。還有一項更直覺地資料,過去40年,美股大約有80%的上市公司都已退市。

反觀中國這邊,截止到2021年底,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4600家,而退市公司的總數隻有區區163家。

維持優勝劣汰,全市場整體盈利能力才能有保障。

中泰證券曾做過一次統計,區間定在2009年-2019年,統計這十年内ROE高于15%的上市公司數量,其中A股隻有18家,而美股有161家;将ROE名額放寬到10%,A股滿足這一要求的企業數量為54家,美股則高達298家。

優秀的業績又帶來了更好地市場表現,投資者也獲得了豐厚回報。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股走出了長達十幾年的牛市,道瓊斯指數從最低的6470點漲到了2021年的近37000點,期間漲幅近五倍。

另一邊,上證指數早在十幾年前就突破了3000點,随後兜兜轉轉,直到今天還在這個位置晃悠。而在這一時期内,國内GDP已經增長了三倍。盡管不能将中國股市的萎靡全部歸因于上市公司的品質和活力不足,但這終究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

更要命的一點是,由于退市數量非常有限,大量垃圾公司總能“絕處逢生”,這種特殊的“困境反轉”甚至飽受青睐,緻使市場長期浸淫在“炒垃圾股”的氣氛中。質地好的企業得不到應有的關注,質地差的公司反而熱鬧非凡,嚴重扭曲、背離了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初衷。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嚴進寬出”的屬性與聯考制度非常趨同,高中階段拼命學習,一旦進入大學就完全放松自己。在上市公司身上則表現為,IPO前拼命沖業績,上市後盈利能力快速“變臉”。

長此以往,在沒有退市壓力的情況下,很多公司開始躺平混日子,演變到最後甚至僵而不死,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市場經濟競争活力的釋放。

“流水”的上市公司,才能換來“鐵打”的資本市場。

通過高頻進出,讓股市中留存的始終是整個經濟世界中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企業。這樣既有利于經濟發展,也能給予投資者回報,形成一個雙赢的良性循環局面。

高壓退市,對苟延殘喘的那部分企業而言是一塊揮之不去的烏雲,而對整個市場來說,換來的是一片晴朗的天。

炒垃圾股的時代徹底結束了,投資者有必要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持倉。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