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随着微軟市值反超蘋果,最強職業經理人的競争,再次在微軟CEO納德拉和蘋果CEO庫克之間上演。

截至1月12日美股收盤,微軟市值升至28872億美元,一舉超過蘋果的28747億美元,重奪全球市值第一寶座。

核心産品iPhone銷量預期的下滑,成為蘋果股價持續下跌的導火索。投資銀行傑富瑞預測稱,盡管包括iPhone 15系列在内的多款iPhone機型在中國進行了大幅降價,但iPhone銷量在新年第一周仍舊較上年同期減少30%。

受此影響,包括巴克萊、Piper Sandler、Redburn等部分機構紛紛下調蘋果股票評級。

反觀微軟,受雲計算部門持續增長提振,過去一年内,微軟股價一路走高,專注于股票業務的GMO主管Tom Hancock指出,“從整體情況來看,微軟能取得這樣的位置,是因為它們把自己嵌入到了世界上的每一個IT部門。如果你成立新的IT部門,你就會去找微軟。”

尤為重要的是,在一衆科技巨頭中,微軟不僅豪賭初創公司OpenAI,且率先将AI大模型融入旗下核心業務之中。受益于AIGC的時代紅利,外界對微軟軟體業務未來的收入激增,展現出了更為樂觀的預期。

根據FactSet統計的52位分析師報告,平均而言,分析師預測微軟2024年股價将上漲超9%,蘋果股價同期上漲幅度約7%。截至目前,微軟年内股價已累計上漲3.31%,蘋果股價則累計下跌3.43%。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兩人,任期内都帶領各自的公司創造了新的輝煌:2011年,庫克接手蘋果CEO,當時蘋果市值約3000億美元。在庫克執掌蘋果的13年内,蘋果市值一路突破萬億、兩萬億美元大關,并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新關口。

2014年,納德拉接任微軟CEO,同樣将當時市值約3000億美元的微軟,一路帶入萬億美元俱樂部、兩萬億美元俱樂部。

幫助公司股價飙升之際,納德拉和庫克也将微軟和蘋果的關系,帶入競合新常态:Office套件得以在蘋果裝置上運作,Siri中開始使用Bing搜尋功能。2016年,納德拉還一度會見庫克,希望用Bing頂替掉谷歌搜尋,成為蘋果裝置的預設設定。遭庫克拒絕後,納德拉仍未放棄努力,直到現在,納德拉每一年仍要問問庫克“蘋果是否願意将Bing作為預設搜尋引擎”。

在競合階段,2018年、2021年,納德拉曾帶領微軟兩度在市值上短暫超越蘋果。進入2024年,随着微軟再次奪下全球市值第一,來自蘋果的反擊也即将到來。

2月2日,備受關注的蘋果Vision Pro将正式開售。Wedbush分析師Dan lves認為,智能眼鏡有望将蘋果股價每股提高20美元。一旦成功,這将是支撐蘋果沖上并坐穩三萬億美元的一個新增點。

究竟是押注MR的庫克更勝一籌,還是押注AI的納德拉繼續領先,現在到了市場檢驗的時候。

A

“時光倒轉到2011年10月,人們在說,都結束了,當你從那個男人手中接過上司權時,一切都有可能搞砸。但是,庫克做得非常好。”喬布斯長期顧問、蘋果前高管團隊成員邁克·斯萊德評價道。

彼時,蘋果剛剛完成對微軟的市值反超,庫克猶如接手了一枚還在升空的火箭,等待他做的事情便是讓火箭繼續飛行。

庫克為蘋果找到的飛行引擎則是,通過圍繞喬布斯的革命性發明,建立一個産品和服務帝國來追求新增長,即借助軟硬一體化建構閉環生态,進而将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最大化。在這一方法論指導下,庫克将蘋果公司變成了曆史上最賺錢的商業公司。

從接手蘋果CEO的那一刻起,庫克就知道“成為喬布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也從未試圖把“成為下一個喬布斯”作為人生目标。“喬布斯曾經幫助我思考過自己的定位,他選擇我當繼任CEO的時候,就和我談過,‘不要想,如果是喬布斯的話,他會怎麼做。你就做自己覺得正确的事情’。”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蒂姆·庫克(Tim Cook)

全面接管蘋果後,庫克一改喬布斯時代的專注政策,開始逐漸擴充核心硬體産品線。蘋果從每年隻推出一款手機變為一年内同時更新數款。豐富iPhone産品線外,庫克還在任内推出一系列周邊配套硬體,打造出可穿戴裝置新增長點:2015年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2016年推出無線耳機AirPods;2017年推出智能音箱HomePod。

更大的變化來自軟體服務端。庫克讓蘋果擺脫了幾乎靠銷售硬體盈利的模式。從2018年開始,蘋果在庫克主導下由硬變軟,大力開拓軟體服務收入,陸續上線了Apple News+、Apple Card、Apple Arcade、Apple TV+等訂閱服務,嘗試将其打造成iPhone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在軟硬一體化戰略推動下,蘋果市值相繼邁過萬億美元、兩萬億美元門檻。

為了保持軟硬一體化的生态優勢,庫克還從技術和成本兩端,幫助補強蘋果競争力。

通過頻繁收購初創公司,庫克将擁有優秀人才和優秀知識産權的公司收入囊中:2011年,蘋果收購半導體公司Anobit Technologies,以完善蘋果閃存元件,同時将一批晶片工程師團隊收歸麾下;2012年,蘋果收購指紋傳感器公司AuthenTec,幫助解決手機支付問題;2013年,蘋果收購3D傳感公司PrimeSense,以完善iPhone面部識别能力……

迄今為止,蘋果最高一筆收購,還是2014年30億美元收購Beats耳機。造成蘋果不熱衷于大規模并購的原因,庫克曾給出過解釋,“我們不會為了擴大營收而展開收購。我們最看重的是人才和知識産權。”

在重組供應鍊降低營運成本上,庫克更是蘋果的關鍵先生。早期因為一筆高達10億美元的訂單遲遲無法傳遞,被彼時的媒體列為史上“最大的供應鍊災難”之一,甚至蘋果差點被大量未能出售的計算機拖累至破産地步。

庫克上任後,在喬布斯從兩個月縮短到一個月的庫存周期基礎上,庫克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将庫存期縮短到了一周。

惠普前供應鍊執行長福克斯評價庫克,“人們總是喜歡談論蘋果成功的關鍵是它們的産品。雖然我同意這一點,但它們的供應能力和将新産品推向市場的效率是前所未有的,這是一個巨大的競争優勢。”

B

如果說庫克接手的蘋果是一枚還在升空的火箭,那麼交到納德拉手中的微軟,則是一枚正在失去動力引擎的火箭。

當時的微軟帝國正一步步走向沒落:PC時代衰落,業績處于下滑周期;75億美元收購的諾基亞,也未能幫助其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上任後的一封公開信中,納德拉告訴全體員工,微軟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為此,納德拉開始重新整理戰略,放棄前任CEO鮑爾默時代妄圖重建立立一個軟硬一體化移動生态平台的想法,全面擁抱開放,建立生态同盟。

上任微軟CEO僅8周後,納德拉就将對手逐一變為朋友,推出為蘋果iPad專門打造的第一版Office套件。在出席2014年的Salesforce年度營銷會議時,納德拉還首度借用iPhone來展示微軟的官方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Skype……

蘋果之外,微軟也與谷歌合作,讓Office産品進駐Android平台;和Meta合作,讓Facebook等應用可以整合進Windows産品;與Linux平台合作,允許它們利用微軟Azure服務拓展全球業務等等。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2015年,納德拉正式做出出售諾基亞手機品牌的決定,開始将業務重心從Windows作業系統,轉移到雲服務,确立“雲為先”核心戰略。相比銷售許可軟體的曆史業務模式,基于雲服務的訂閱模式,在納德拉看來收入更加穩定,且增長空間更大。

内部磨合三年後,2018年,納德拉正式重新整理組織,成立兩大新部門——體驗和裝置部,以及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部,同時将原有獨立的Windows業務分拆,歸入其他部門,不再作為焦點業務。

為了帶領微軟從曾經的閉環生态走向開放生态,納德拉接任微軟CEO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邀請外部專家,給高管們安排一個特别的正念研修活動,以此激發大家的同理心,進而達到納德拉重塑企業文化的期望。

正念研修活動,也成為納德拉調解内部派系鬥争的手段之一。當時,微軟伺服器與工具部門(STB),是微軟内部黨派鬥争最為嚴重的部門之一。作為STB負責人,納德拉回憶道:“(STB)團隊中的每一位上司者,本質上都是其所主持業務的CEO。他們獨立生存、獨立營運……我在這個位置完全沒有施力點,而且更糟糕的是,很多人認為他們應該坐在我的位置上。”

理順内部文化群組織難題後,納德拉帶領微軟在雲服務領域高歌猛進,到2018年,雲服務收入正式超過Office,成為微軟最賺錢的業務。受此影響,微軟在當年短暫地從蘋果手中奪回了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不同于庫克鐘情于收購初創公司,納德拉則帶領微軟走上了大手筆并購明星公司的道路:2016年,微軟以262億美元收購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2018 年,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代碼托管平台Github;2020年,微軟花費75億美元收購遊戲公司ZeniMax;2022年,微軟以690億美元收購遊戲廠商動視暴雪,成為遊戲行業曆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借助上述大規模收購,納德拉在擴充微軟業務邊界的同時,也為旗下雲服務的推廣和增長尋找到了新管道。

C

納德拉和庫克,兩人變革公司的方法論,延續到了當下的新競争之中。

AI大模型浪潮來臨之際,納德拉再次迎來“雲為先”戰略落地的新場景。大規模的雲基礎設施成為推動AI浪潮前湧的勝負手。頂尖風投機構a16z,将頭部雲廠商視為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最大赢家,認為這些雲計算公司會分走AIGC産品收入的10%—20%。一個明顯的例子是,OpenAI獲得的數十億美元投資和使用者訂閱費,基本流向了微軟雲服務。

秉持開放生态政策的納德拉,并未如谷歌一般選擇自研AI大模型,而是豪賭OpenAI:2019年,微軟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2021年,微軟繼續向OpenAI投資20億美元;2023年,微軟決定再次向OpenAI追加100億美元投資。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投資強化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并将AI大模型技術融入微軟産品的方方面面,是納德拉為微軟制訂的2024年戰略重心。

庫克為蘋果制訂的2024年戰略重心則放在了MR上。據彭博社科技記者古爾曼爆料,庫克希望能在退休之前,再為蘋果“開發一個重要的新品類”,2月2日正式開賣的Vision Pro便是承載庫克這一雄心的載體。

iPhone+iOS建構起來的軟硬一體封閉生态模式,正在被庫克複制到智能眼鏡領域。

去年6月Vision Pro亮相時,庫克正式對外推出了适配MR頭顯的全新作業系統vision OS。如同AI大模型有望重塑所有應用一樣,庫克也希望開發者借助Vision Pro,能重新構想現有的所有APP,并打造出全新的APP。這個屬于智能眼鏡的App Store,可以用以釋出下載下傳遊戲、流媒體視訊等内容,彭博社将其描述為專為遊戲、媒體消費和通信而設計的“包羅萬象的3D數字環境”。

納德拉與庫克,誰是最強接班人?

Vision Pro

在曆經八年打造Vision Pro的過程中,通過頻繁收購初創公司,将擁有優秀人才和優秀知識産權的公司收入囊中的操作,也被庫克一一照搬。

據不完全統計,蘋果陸續收購了十餘家AR/VR公司,涉及傳感器、AR軟體、AR内容生态甚至是AR鏡片等多個方面,包括瑞典面部識别技術公司Polar Rose、以色列實時3D運動捕捉公司PrimeSense、德國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etaio、瑞士面部識别技術公司Faceshift。以及NextVR、Spaces等等。

2017年接受《Indenpendent》采訪時,庫克表示:“AR是一個像智能手機一樣偉大的想法。”

将智能眼鏡視為替代智能手機之後下一個操作終端的,還有紮克伯格。2014年花30億美元收購Oculus後,紮克伯格就曾對外表示,錯過智能手機及其作業系統的設計後,很多公司隻能淪為谷歌和蘋果的附庸。“未來,隻有有了自己的硬體平台及系統,才能掌控命運。”

但在蘋果和Meta大力投資MR之際,同期的微軟卻選擇了戰略收縮,于去年解散工業元宇宙團隊,HoloLens AR頭顯也再無新動向傳出。

去年10月一次訪談中,納德拉對外承認,放棄Windows Phone和移動裝置是一個錯誤。如今,Vision Pro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乎庫克的雄心,可能也埋下了納德拉再次承認錯誤的契機。

參考資料:

《又被歐盟盯上,微軟與OpenAI的“特殊關系”不斷引發擔心》财經e法

《蘋果MR7年開發史:内部預期一降再降 庫克令員工“沮喪”》愛集微

《一個職業經理人,任上7年,創造超兩萬億美金的價值奇迹》中歐商業評論

《蒂姆·庫克傳》中信出版社

《重新整理》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