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文 | 米粒媽

前幾天,複旦天才留美博士後在美國街頭流浪的事兒都刷屏了。米粒媽朋友圈都在讨論這件事。

傳出的視訊中,部落客講述自己在美國紐約街頭遇到一名流浪漢,知道對方很久沒有吃飯了,于是請他吃了一份中餐。

吃飯的過程中,流浪漢向部落客講述了自己的經曆。

這名流浪漢姓孫,江蘇江陰人,今年54歲,在美國已經生活了30多年,其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街頭流浪。

他還說自己大學畢業于複旦大學,在美國獲得了實體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還做了一兩年的博士後,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工作了一兩年,月薪曾達到13萬美金。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好家夥,這不就是妥妥的精英發展路徑嗎?看上去每一步走得都是對的,而且這條路走得那麼順,說明孫博士的智商絕對是線上的。

一個大學複旦的高材生,扶搖直上直抵華爾街,這樣的人才怎麼說也不至于成了流浪漢啊。

高開低走的人倒是不少,求學階段成就很高,出了名牌大學放不下身段找不到好工作,又不甘屈就普通工作的人也很多。

但像孫博士這樣,明明擁有着非常優越的職業路徑,卻直接流落街頭的,真的很讓人一臉黑人問号。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天之驕子變流浪漢

孫博士有多牛呢?據說當年中考滿分是640分,孫博士考了628分。怎麼說呢,隻能說,中學時代幾乎沒有他不會的知識吧,這跟滿分也差不多了。

他國中的校友說,他一直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也是師生之間口口相傳的人間學霸模闆。

他曾經是江陰市的聯考狀元,15歲就進入了複旦大學少年班。

他還是複旦大學實體系“87少年班”的神童少年,後來CUSPEA全額獎學金去了美國。

1997年畢業于紐約城市大學,師從Carl M.shakin,在1992年到1999年之間發表30多篇論文,多篇論文發表在核實體頂刊Physical Review,是名副其實的學術精英。

後來改讀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在華爾街做過兩年程式員,當時年月薪10萬美金。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樣的人生履曆,擱在誰身上都是相當炸裂。這就是妥妥的别人家孩子的範本。

是以沒有人懷疑作為學術精英的孫博士,會在美國過得不好。大家都自然地認定他一定過得風生水起。

但當他再次出現在國人面前的時候,衣衫褴褛、牙齒掉了好幾顆、頭發花白、神情落寞,在冰冷的街邊,隻有一張薄被傍身。

但是他一開口,邏輯清晰的談吐、高精尖的實體學知識如行雲流水一樣侃侃而談,有點世外高人的意思,這讓米粒媽想到了一部叫《宇宙探索編輯部》的電影,裡面的男主就是這樣的。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堅信有外星人,身邊的人都覺得他是神經病,沒人搭理他。但是他腦子裡的理論和哲思,說出來還都又深刻又經典。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是以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一個頂級精英直接淪落成流浪漢呢?

全網的吃瓜群衆搜尋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強,現在收集到的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說他受了情傷,跟一個帶着孩子的中國女人結了婚,結果對方卻因為隻是想利用他拿美國綠卡,拿到綠卡後跟他離婚,他就瘋了。

另一個版本是,孫博士在美國華爾街工作時,他每周坐飛機去拉斯維加斯豪賭。

結果輸得傾家蕩産,老婆受不了才跟他離婚,于是他瘋了。

這個說法後來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有人說他借錢賭博,周圍的人都借遍了,而且不還。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路是怎麼走窄的

孫博士告訴媒體他想回國,有好多吃瓜群衆又聖母心泛濫了,覺得他心系祖國,心疼他在異鄉受委屈了,想趕緊把這個精英接回來。

對于這個事兒,一向犀利的張雪峰老師又點評了: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深扒才發現,原來孫博士早已是美國公民了,他所謂的“回國”,其實是出國。

他的整個求學發展經曆,其實也并不算高尚。雖然是個學神,但是可以說他是一個絕對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除了自己之外,在他眼裡親情、家國情,都是沒有的。

複旦大學畢業後,他獲得李政道教授賞識,被公派去美國攻讀碩士、博士。

“公派”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說,他出國的機會、費用,都是由中國資助的。

花了無數精力和财力,公派留學生,為的就是希望他們學成之後,回來報效祖國。

然而他不但沒有回國,反而舍棄了中國身份,拿到了美國綠卡,成為美國公民。

谷歌學術平台顯示,1992年到1999年間,孫博士在美國發表30餘篇全英論文,學術含量極高。

也就是說,他所學的知識,全貢獻給美國了。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是全心全意把自己當個美國人,而且他确實也是美國人。當他流落街頭的消息傳出來之後,江陰老家的親戚很快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的原生家庭。

而得知他下落的家人,居然根本不想見他。

他的弟弟當年考上的是軍校,後來自己的親哥哥成了美國公民,對弟弟的前途還造成了一些影響。

而且他們村的人,都聽過他出國前的一段往事。

從複旦畢業出國前,孫博士的父親趕到上海想見兒子一面。作為一個農民,他穿得非常樸素,久别重逢見到兒子,本想着父子之間來個溫情告别,沒想到孫博士見到父親一臉嫌棄:

“你怎麼不穿西裝、皮鞋來見我?穿這身過來,不是故意丢我的人,拆我的台嗎?”

這個事讓父親徹底寒了心,回村後逢人就說:養兒子還不如養兔子。

那是父子倆最後一次見面,這個光耀門楣的大博士,以極度冰冷的态度隔絕了親情,從此就再沒有回過家鄉。

現在父親已經去世,母親病重。弟弟對外表示說,根本不想見到他,怕影響母親的情緒。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美國賺那麼高的薪資,他也從沒給家裡打過錢,也沒承擔過贍養義務,更沒有聯系過家人。

極端淡漠的親情觀,以及絕對的精緻利己,勢必導緻他的路會越走越窄。當遇到人生挫折的時候,他一向順風順水、志得意滿的前半生,根本無法給他提供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經驗,于是他因為賭博痛失往日榮光,妻離子散,患上了精神疾病。

對于為什麼落魄至此,孫博士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我被孤獨幻想迷糊住了。”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能高智商導緻高内耗吧,但生活的打擊導緻了抑郁,回頭發現身後空無一人,真的都是有原因的。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高智商人群稀爛的精神世界

高分低能的人并不少,很多智商超高,學曆一路狂飙突進的人,卻無法過好這一生。

他們不會與人相處,情商極低,為人處世的方式怪異,人緣不好,抗壓抗挫能力也不行。但人生總不可能一路都是坦途,遇到點溝溝坎坎,他可能就卡住了。

而且英國《精神病理學》期刊中有研究顯示,18%的科學家患有精神病,這個比例遠遠高于普通人。

他們的高智商決定了他們看待事物可能會更加深刻,對客觀現實的思考更深入,也就更容易陷進去拔不出來。

很顯然,孫博士并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他漠視親情,對父母沒有同理心,也無視自己作為兒子的贍養義務。

對祖國,他更是利用公派的便利作為跳闆,直接留在美國入了籍。

對妻子,他對外宣稱人家騙了他的綠卡就跟他散夥了,自己賭博到處借錢不還的事卻是隻字不提。

種種做法都表明,他的心理、人格都是不健全的,他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隻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周圍的事物,可以說是精緻利己,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有人格缺陷。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心智發展不健全的學霸其實挺多的,比如聯考省狀元、名校畢業的劉琦。

他畢業後卻屢屢碰壁,後來幹脆回家躺平啃老9年。最讓人震驚的是,9年間劉琦竟4次被父母強行送去精神病院:《昔日聯考狀元在家啃老9年,被父母4次送精神病院,他怎麼了?》。

劉琦4次被父母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分别被醫生診斷為偏執型精神病、抑郁症、躁狂症、自閉症。

出院後,劉琦對父母更加冷漠。為了兒子的事,劉琦父母互相争吵埋怨,他們求助媒體,讓媒體幫着勸說兒子出去工作。

故事很令人心酸。從一個人人羨慕的聯考狀元,到現在變成一個啃老族,失業在家裡蝸居9年,一把年紀了還要靠父母打工養活。

還有失業二婚生6娃的692分人大學霸武繼紅,她出身農村,通過刻苦努力,以692分的傲人成績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同年跟她是校友的劉強東,現在已經是京東大boss了。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武繼紅雖然是學霸,想法卻特别窄,就想着如何走出農村,不再回家種地就行。

畢業那年她抱着留在北京的想法,參加了北京事業機關的考試,以優異成績進入了面試環節,但最終面試不利,沒有被錄取。

事與願違的她意志消沉,直接南下打工,跟國中同學結了婚,生了3個孩子。後面離了婚,又嫁了個農村單身漢,又生了三個孩子,精神也漸漸失常,最終竟然淪落成現在這個樣子。

複旦天才流落美國當乞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被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阻礙了個人前途命運,其實真的是一件可惜的事。孫博士利用國家的公派資源“叛逃”出國、對父親冷漠絕情固然可恥,不值得同情。

再說,一個美國流浪漢的歸去來,也不用咱們中國人操心。

把一把好牌打爛,除了扭曲的人生觀和親情觀,還有所有人都攔不住的作死行為:命運的饋贈,早就标注好了價格。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