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enAI删除“禁止用于軍事用途”條款 解析:松綁國防訂單限制

OpenAI删除“禁止用于軍事用途”條款 解析:松綁國防訂單限制

财聯社1月15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有關OpenAI公司修改“使用者政策”一事逐漸發酵,輿論最關心的一點,正是擁有全球最先進AI技術的公司,拿掉了 “禁止将公司AI用于軍事、戰争用途”的限制。

先解釋一下整件事情,OpenAI在上周(1月10日)悄悄更新了使用者條款,旨在提供“更具有可讀性”、“更加針對具體業務”的指引。由于上周市場的焦點是新上線的GPT Store,是以科技媒體們過了幾天才反應過來——OpenAI這次修改條款竟然還“别有用心”!

在修改前,OpenAI的條款中明确表示,禁止将公司模型用于“造成實體傷害的高風險活動”,包括武器開發、軍事和戰争等。“軍事”一詞,極為明确地将美國國防部、美軍、CIA等排除出了OpenAI的使用者範疇。

OpenAI删除“禁止用于軍事用途”條款 解析:松綁國防訂單限制

在上周的修改後,OpenAI在“通用政策”條款中雖然也有“不要使用公司服務傷害自己或他人”,并明确表示禁止“AI開發或操縱武器”,但軍事這一關鍵限制性詞彙,卻從政策中消失了。

OpenAI删除“禁止用于軍事用途”條款 解析:松綁國防訂單限制

面對反應過來的媒體,OpenAI一開始依然在玩“文字遊戲”。公司發言人在回應調查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時表示,公司重寫使用者政策的目的是建立統一的原則,既容易被記住,也容易應用。像是“不要傷害他人”這樣的原則就非常廣泛,非常容易了解且能關聯大量的語境。

這名發言人拒絕透露,“不傷害他人”是否等同于禁止一切軍事用途,僅舉了一堆例子強調,OpenAI的技術不得被用于武器、(傷害或摧毀)财産,或者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侵犯任何服務或系統的安全。

然而,面對死咬着“軍事”這個詞不放的媒體,OpenAI最終還是松口了。在發給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追加聲明中,公司确認這一條款的調整,就是為了滿足“與公司使命一緻的國家安全用例”。

OpenAI在聲明中表示:

我們的政策不允許使用我們的工具來傷害人們、開發武器、進行通信監控,或傷害他人或破壞财産。然而,存在一些與公司使命一緻的國家安全用例。例如,我們已經與美國國防部的進階研究計劃局(DARPA)合作,促進建立新的網絡安全工具,保護那些對關鍵基礎設施和産業至關重要的開源軟體。在之前的政策中,這些有益的用例是否被允許使用在“軍事”領域并不清楚。是以,我們政策更新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清晰性,并能夠進行這些讨論。

總結來說,相較于上一份政策直接将“軍事用途”排除在外,OpenAI的最新政策打開了“軍事GPTs”的大門,當然前提是“與公司使命一緻”。

國防用途=多金錢途

事實上從數年前開始,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中一直都有價值數億美元的AI專項撥款。而在上個月最新通過的法案中,更是給美國國防部下達了多項與AI有關的任務,包括設立“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官員的治理委員會”,檢測五角大樓可能用到的人工智能模型中,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舉個“離錢更近”的案例,去年底美國國防部授予上市公司Palantir價值2.5億美元的合同,為美軍使用AI的能力提供支援。除了國防部外,Palantir的“大金主”還包括美國的中央情報局。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us的報告,2023年全球軍事AI市場規模大緻為89億美元,這個市場有望維持12.4%的年化複合增長率,并在2032年達到247億美元。

OpenAI删除“禁止用于軍事用途”條款 解析:松綁國防訂單限制

(軍事AI市場預測,來源:market.us)

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在現代戰争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包括高效處理大量軍事行動中産生的資料。一系列軍事應用中都有AI的身影,包括資訊處理、威脅偵測、網絡安全、戰場物流和運輸等。

(财聯社 史正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