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于搞懂了左傾、右傾

作者:花解語語如花

一直以來,我對什麼是“左傾、右傾”一直都不很明白,也說不清楚。我猜想是不是因為齊步走的時候先邁左腳,是以把激進的叫“左傾”,而右腳是後邁的是以把保守的落後的叫“右傾”。

終于搞懂了左傾、右傾

今天,周末繼續追劇《問蒼茫》,看到任弼時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厲聲斥責陳獨秀是典型的右傾機會主義。于是搜尋了一下,終于,在領袖的選集中看到了解釋清楚的答案——

有人問:什麼叫“左”右傾?過去我們講過,事物在空間、時間中運動。這裡主要講時間,人們對事物的運動觀察得不合實際狀況,時間還沒有到,他看過頭了,就叫“左”傾,不及,就叫右傾……總而言之,事物在時間中運動,到那個時候該辦了,就要辦,你不準辦,就叫右傾;還沒有到時候,你要勉強辦,就叫“左”傾。

終于搞懂了左傾、右傾
終于搞懂了左傾、右傾

聯系當時的革命實際情況,我終于明白了什麼是右傾機會主義。就當時而言,蔣介石已經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向我黨舉起了屠刀,是以我們應該認清了國民黨的真面目,應該覺醒,不能再對國共合作抱有任何希望了,這就是到了“該辦了,就要辦”的時候,可是共産國際和陳獨秀不準辦,依然要和國民黨協商解決,這就叫右傾。

同時,我又搜了左傾右傾說法的由來,終于明白了,分享給大家。

左傾和右傾的概念起源于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制憲會議上的座區,當時有兩派代表,一派坐在大會場的左側主張革命和廢除舊王朝;另一派坐在右側主張維護封建王朝統治,采取保守主義和逐漸改革。是以坐在左側的代表被稱作左派,坐在右側的代表則被稱作右派。

是以,我們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過于遲緩滞後。比如“揠苗助長”的宋國人就屬于左傾,而“刻舟求劍”的楚國人就屬于右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