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作者:毒sir财經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2023年10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進一步收縮對華晶片出口,并明确規定了受限晶片的硬體性能名額。

這項史上最嚴禁令一經推出便引人矚目。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最高性能晶片A100和H100就在美方黑名單中,更諷刺的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竟然還是位黃皮膚的美籍華人。

這個時常穿着一身皮衣黑褲亮相于人前,臉上挂着标志性微笑的矽谷大佬,究竟什麼來頭?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1963年,黃仁勳在台北出生。

父親是化學工程師,母親是國小老師。和巅峰期的高光相比,黃仁勳的出身顯得平凡無奇,甚至還充斥着些許灰暗底色,拿颠沛流離來形容也毫不過分。

70年代的台灣局勢動蕩,一家人迫不得已隻得遷往泰國。可越南戰事正酣,戰火又逐漸蔓延到泰國。

為了兒子黃仁勳的未來,黃父咬牙将剛滿9歲的黃仁勳獨自送上了開往美國的飛機。

可美國親戚也是自顧不暇,英文并不好的舅舅誤讀了招生資訊,将本該去預科學校的黃仁勳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寄宿學校。

該寄宿學校主要接收來自當地的問題少年,是以學生随身攜帶匕首早就成了家常便飯,老師們也對渾身布滿紋身的學生見怪不怪了。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期間,黃仁勳還和一個剛從少管所出來的刺頭合住,也免不了遭受校霸的拳打腳踢,放學後他還被學校安排打掃全校的男廁所。

身為少數族裔的黃仁勳,置身如此惡劣的環境,卻沒有消沉下去。

相反,他慢慢接受并适應了環境,通過幫刺頭補課還和對方成了好哥們,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如何在混亂中找到出路,成了這段時期黃仁勳最大的收獲,也讓他養成了不畏困境的性格。

好在兩年後黃仁勳父母也移民到了美國,這才結束了黃仁勳糟糕的寄宿生活。

在正規學校裡,黃仁勳徹底展現出中國人的基因天賦。

15歲的他不僅成績優異,自學能力強大,還在乒乓球上實力過人,在職業比賽中取得全美雙打第三的佳績。

不過,黃仁勳并沒有像谷愛淩那樣投身運動。

相反,黃仁勳慢慢愛上了技術,并決心為自己的熱愛買單。

高中聯考過後,黃仁勳就從一衆興趣中抽身而出,果斷進入俄勒岡州立大學攻讀電子專業。

後來又順利進入斯坦福大學深造,成功拿下碩士學位。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深耕電子行業也為他日後建立英偉達夯實了基礎。畢業後,黃仁勳選擇在AMD任職晶片設計師。兩年後,渴望繼續成長的黃仁勳又去另一家晶片公司LSI Logic做銷售,在這裡黃仁勳一待就是八年。

長達10年的晶片公司任職經曆讓黃仁勳受益匪淺,從開發端到銷售端的綜合經驗使黃仁勳深刻了解了晶片産品的内在需求。

憑借對晶片市場的了解和熱愛,30歲的黃仁勳決定和摯友創立屬于自己的公司,從仰慕(Envy)和下一代(Next Version)兩個詞中取義,将新公司命名為英偉達(Nvidia)。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可剛起步的英偉達就被專家潑了盆涼水。

當時CPU才是市場主流,而圖形處理器(GPU)除了做顯示卡給宅男打遊戲外,似乎沒有任何應用前景。

更别提市場魚龍混雜。大大小小差不多30多家公司都想從GPU行業裡分一杯羹。面對專家的竭力勸阻,黃仁勳卻鐵了心要躬身入局。

當然,黃仁勳并非“愣頭青”,習慣在不可控環境下劍走偏鋒的他,隐約嗅到了一絲商機。畢竟在藍海領域,才更有可能發現别人未曾察覺到的風景。

特立獨行的黃仁勳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抛開主流的三角形繪圖渲染技術不做,反而撿起無人問津的方形成像技術,冒險押寶在晶片的多功能性上。

就這樣,英偉達第一款産品NV1不久後便問世。

它是一款集2D顯示和3D加速功能于一體的顯示卡,雖然該晶片科技含量十足,但成本卻十分高昂,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更緻命的地方在于黃仁勳堅持使用方形繪圖技術,和市面上三角形繪圖技術裝置根本無法相容。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眼看公司初創資金已經見底,卻遲遲不見産品盈利,黃仁勳不得不大幅裁員,将公司規模縮減掉三分之二。

然而,在英偉達的至暗時刻,日本遊戲主機廠商世嘉卻向黃仁勳抛來了橄榄枝,一筆價值700萬美元的訂單着實緩解了英偉達的燃眉之急。

原來就在黃仁勳焦頭爛額之際,世嘉土星遊戲機正尋找兼具2D和3D性能的晶片,幸虧遊戲機不需要考慮相容的問題。于是英偉達作為僅有的生産商,正好迎合了世嘉的需求,雙方一拍即合。

由于第一次合作圓滿完成,世嘉決定撥款700萬美元并派專家來資助英偉達開發NV2晶片,想讓最終生産的晶片能應用在自家Dreamcast上。隻不過因為方形繪圖技術仍然存在缺陷,世嘉希望英偉達能使用主流三角形繪圖渲染技術。

可英偉達堅信自己的直覺,并堅持使用方形繪圖,結果導緻NV2研發失敗,直接導緻Dreamcast難産。如果世嘉堅持讓英偉達退錢,黃仁勳一手締造的公司就隻能面臨破産倒閉的局面。

關鍵時刻,黃仁勳誠懇地同世嘉交涉,并承認研發失敗。不知道是否是黃仁勳的坦誠打動了世嘉,700萬美元的研發費竟沒被世嘉要回。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不得不說,黃仁勳的大膽,無意間救活了公司。原本因研發失敗,英偉達已經岌岌可危,愣是靠黃仁勳力挽狂瀾又多活了三個月。

不過這次失敗也讓黃仁勳變得更加重視技術領域的選擇,他開始積極吸納行業新技術。

英偉達員工透露,黃仁勳經常會查閱很多論文,參與超算大會了解行業動态。他還會和一線工程師直接溝通,給工程師交代任務并檢查進度。

黃仁勳成了晶片公司裡最了解技術的CEO。即便臨時登台演講,黃仁勳也能脫稿将技術細節講得清清楚楚,連比較硬核的産業動态也分析得頭頭是道。

要知道,這項成就放眼整個矽谷公司也沒幾個CEO能夠做到。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1997年,在英偉達NV2失敗後,3D圖形時代已經悄然而至。

憑借對技術的精準把控,英偉達趁勢推出第三代産品Riva128,靠着遠超競品4倍的性能得到市場青睐,四個月狂銷100萬片,英偉達徹底站了起來。

1999年,英偉達推出全球首款GPU——GeForce 256顯示卡。

起初,英偉達隻是為玩家打造最好的3D圖形晶片,但慢慢黃仁勳發現,GPU能被用來加速更複雜和龐大的計算。

而GPU背後的算力市場,正處在曙光乍現的階段,前景并不十分明朗。可黃仁勳偏偏決定賭上一切,押注這個未知領域。

黃仁勳任命大衛柯克為首席科學家,專門研究名為CUDA的項目,意在打造一個通用的并行計算模版,讓GPU發揮出最大的算力。

GPU在黃仁勳眼裡不再僅僅隻是圖形處理晶片,而是解鎖未來的鑰匙。不過那時距離AI爆發還有十年之久。

當然,黃仁勳的孤注一擲也讓股東們吓破了膽。

聯想到英偉達當初差點栽在NV2上,如今在年營收不足30億美元的基礎上卻每年豪擲5億對賭GPU。一旦研發失敗,英偉達便會萬劫不複。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那時黃仁勳壓力山大,眼看公司盈利能力被CUDA平台拖垮,無數投資人紛紛坐不住了,他們找到黃仁勳苦口婆心地勸他改弦更張。

可黃仁勳下定決心便堅決不肯動搖,在他眼裡如果認準了一件事,不撞南牆他絕不會輕易回頭。

而很多時候,南牆其實不是為了攔住你,它隻是要你證明,你究竟有多渴望到達目的地。

幸運的是,這次黃仁勳賭對了。

時間來到2006年,CUDA架構正式上線。兩年後,人工智能教授吳恩達基于CUDA建構出第一個深度學習模型,讓GPU第一次以算力而非顯示卡的身份嶄露頭角。

後來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業界對于GPU的認知。

2012年,吳恩達領銜谷歌大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一千萬張圖檔中識别出一隻貓。他首先使用16000個CPU,集結1000台電腦,整整耗資100萬美元才完成目标。

可往往研究項目都時間緊,任務重,不可能每次都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于是,吳恩達決定拿GPU試試手。

令人震驚的是,相比CPU的繁瑣,這次吳恩達僅用16台電腦,64個GPU就搞定了同樣的事情。

更讓吳恩達興奮的是,一場新的算力革命正席卷而來,颠覆着整個行業。

畢竟自1978年英特爾開創X86架構以來,CPU就統治了近半個世紀的晶片江湖。這種擅長邏輯運算的處理器,卻在人工智能誕生後,對大資料運算顯得力不從心。

而英偉達的“并行計算”巧妙地解決了上千個線程同時處理的問題,天然适合“量大簡單”的操作。

簡單來說,CPU就像一個博士生,它精通複雜的算法,但一次隻能埋頭解決一個難題,而GPU就像一群能熟練應用四則運算的國小生,當面對海量的簡單計算任務時,一群國小生也能輕松吊打一位博士生。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是以,在大資料時代,異軍突起的GPU便直接碾壓了精通傳統計算的CPU,搖身一變成為AI時代最亮的“崽”。

市場更是用鈔票做出了最終選擇。

2020年7月,英偉達便以2500億美元市值超越英特爾實作兩級反轉,等2023年3月,英偉達市值更是超過5000億美元,反觀英特爾已經不足1100億美元。

2023年5月30日,在短短幾小時内,英偉達股票竟暴漲2000億美元,直接漲出一個AMD和将近兩個英特爾,市值一度突破 1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的科技公司。

黃仁勳的身價借此飙升至440億美元(3132.8億元),比去年狂飙2144億元!

從曾經岌岌可危的遊戲顯示卡公司,到大資料時代的算力之王,英偉達厚積薄發的背後,離不開黃仁勳對技術的執拗和敢為人先的勇氣。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2016年,英偉達設計出首款超級計算機DGX-1,内部搭載新研發的GPU産品P100。

4個月後,黃仁勳将一台DGX-1親手送給新成立的人工智能機構OpenAI,其創始人之一正是有着“矽谷鋼鐵俠之稱”的馬斯克。

憑借英偉達的DGX系統,OpenAI訓練出了當下炙手可熱的ChatGPT。

随着算力不斷突破極限,英偉達又陸續推出了性能更加強大的A100和H100,讓AI迎來質的飛躍。

如今,英偉達成了AI算力的首選,無論從性能還是通用性上來講,隻要做AI,就繞不開英偉達的晶片。

而一家AI初創公司的八九成資産也都花在購買算力上,晶片價格順勢水漲船高。

可即便這樣,英偉達的晶片也早已供不應求,甚至OpenAI CEO薩姆也不得不發聲懇求人們不要過度使用ChatGPT,因為連“地主家”也沒有足夠的GPU來優化ChatGPT。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如今,英偉達業務更是延伸到多個領域。

在圖形處理領域,英偉達顯示卡仍舊處于壟斷地位,并為虛拟現實提供着技術支援。在汽車領域,英偉達車載計算機也為實作自動駕駛提供着解決方案和産品基礎。

當然,即便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商,黃仁勳也時刻保持着清醒,他明白隻有不斷奔跑才能遠離危機。畢竟關于增長神話的緣起和破滅,他見得太多。

就像2017比特币大火時,顯示卡的價格暴漲,那時在數字貨币市場英偉達晶片同樣炙手可熱,可僅僅一年後,随着加密貨币的崩塌,GPU的價格和需求也迎來了過山車般的跌落。

而2021年元宇宙的興起又讓英偉達股價再度上漲,可惜不久後市場反響又歸于平淡。

更别提還有來自競争對手的背刺,老牌公司AMD在換帥崛起後,新任CEO蘇姿豐也宣布将進軍半導體行業,企圖在AI熱潮中和英偉達分庭抗禮。

除了矽谷巨頭外,美國新出台的對華出口限令也讓英偉達損失慘重,丢掉的中國市場占英偉達利潤總額的25%。

此消息一出,英偉達市值更是一夜間蒸發掉535億美元。

而英偉達的缺席也導緻中國市場的空白,無疑讓華為等後來者受益無窮。

為了不被美國“卡脖子”,中國政府決定募集3000億人民币成立國家大基金,用于加快半導體的發展程序,未來“中國芯”的崛起勢必會給英偉達造成不小挑戰。

比“晶片斷供”還可怕!美國晶片專家中大多是華人,他是頂尖大佬

不過作為AI晶片元老,英偉達産品在成熟度和成本效益上仍能輕松碾壓所有競争對手。

經曆過虛拟貨币,元宇宙和AI爆發的科技浪潮,黃仁勳作為AI領路人,能否延續輝煌仍取決于他對最新科技的掌控和對行業趨勢的判斷。

如今花甲之年的黃仁勳執掌英偉長達30多年,身家高達238億美元的他卻完全沒有退休的想法,每天仍然保持充沛的熱情和精力投身工作,渴望引領英偉達走向下一個30年。

喬布斯曾說:“不要讓他人喧嘩紛亂的見解淹沒内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去追逐自己的心,跟随自己的直覺。”

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一事無成,别慌,黃仁勳是30歲歸零才開始創業做晶片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拼很勤奮了,别牛,黃仁勳如今60歲還在浪潮之巅奮力狂飙。

-END-

參考資料:

1 . 《黃仁勳:無法辨識自己是獵人還是獵物時,奔跑就好》南方人物周刊

2 .《人工智能是“玩”出來的?》九邊

3 .《矽谷硬通貨英偉達,一夜大漲5000億》南風窗

4.《英偉達躍過“萬億美金”,黃仁勳做對了什麼?》邏輯思維

5.《60歲黃仁勳:希望再工作三四十年,之後變成“機器人”》澎湃新聞

作者:楓葉青

編輯:柳葉叨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