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強全球協作 彌合數字鴻溝(國際視點)

作者:國際線上

國際電信聯盟(以下簡稱“國際電聯”)近期釋出的《2023年事實與資料》報告顯示,全球使用網際網路服務的人口占比為67%,其中15—24歲的年輕人中有79%使用網際網路;5G移動網絡已覆寫全球近40%的人口。報告認為,目前全球網際網路發展已取得積極成果,但網際網路接入不均衡的現狀表明,全球依然存在數字鴻溝。國際電聯秘書長多琳·伯格丹—馬丁表示:“技術發展得越快、越好,我們将所有人連接配接起來的使命就越緊迫。”

數字鴻溝依然存在

國際電聯年度報告《2023年事實與資料》通過對關鍵名額的評估來跟蹤全球互聯互通情況。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已增至54億人,比2022年增長了4.7%。報告認為,網際網路的使用與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密切相關。在高收入國家,2023年有約93%的人口為網際網路使用者;在低收入國家,僅有27%的人口使用網際網路。此外,城鄉網際網路覆寫程度相差較大,81%的城市居民使用網際網路,是農村地區網際網路使用者比例的1.6倍。

有關網際網路資料使用情況的分析結果表明,固定寬帶網絡在辦公室和家庭環境中仍十分常見,其網際網路流量遠遠超過移動寬帶網絡。2022年固定寬帶服務占全球網際網路流量的80%以上。2022年固定寬帶簽約使用者的月平均資料使用量為257吉位元組,而移動網絡使用者的月平均資料使用量為11吉位元組。在相關名額上,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之間存在差距。低收入國家每百人中隻有一個固定寬帶簽約使用者,固定寬帶月平均資料流量為161吉位元組,移動網絡月平均資料流量為1吉位元組。

報告同時顯示,5G網絡的全球分布也不均衡。高收入國家89%的人口已被5G網絡覆寫,而在許多低收入國家,4G網絡隻能覆寫39%的人口,3G通常是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的唯一途徑。

“我們有理由對全球數字發展前景保持樂觀,但各個地區間增長速度并不均衡。”國際電聯電信發展局主任科斯馬斯·紮瓦紮瓦指出,有關5G網絡覆寫和網際網路流量的新名額凸顯了高收入經濟體與低收入經濟體之間存在的差距,全球數字鴻溝亟待彌合。他呼籲各國進一步采取措施推動網際網路接入、促進數字技術發展,為建設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奠定基礎。

推動數字技術應用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3年的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主題活動中表示, 數字革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力量”……随着網際網路在價值創造和創新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最不發達國家有可能更加落後。“我們必須大力改善無障礙環境,增強包容性,消除數字鴻溝;我們必須支援開源軟體、開放資料和開放内容等數字公共産品的創造。”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集團敦促各國推動數字應用與發展,促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聯通性,努力塑造一個技術先進且對社會和環境負責的未來。“加快數字發展可以在繁榮商業與貿易、創造就業崗位、增加獲得醫療保健和教育機會、促進社會平等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以東南亞地區為例,近年來網際網路滲透率持續增長,推動了該地區數字産業快速發展。資料表明,2019年至2022年間,東南亞網際網路使用者數增加了1億人,整體網際網路滲透率升至76%。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釋出的《2023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2023年東南亞數字經濟預計将實作1000億美元營收,在過去8年中增長了8倍,其中,電商等産業貢獻了700億美元的收入,未來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首席數字官羅伯特·奧普指出,數字技術可用于對沖多重風險、應對挑戰,可以成為實作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加速器”。例如,辛巴維(威)推出的一套“普惠數字系統”,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區塊鍊技術為農民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如今這個助農項目已推廣并覆寫非洲上億農民,極大促進了非洲地區農業借貸難題的解決。

《2023年事實與資料》報告還提出,智能手機是最常見的網際網路入口。中國手機品牌傳音在非洲市場占有率排名常年保持前列。該品牌通過大力發展移動互聯業務,包括新聞聚合應用、綜合内容分發應用、音樂流媒體等,給當地使用者帶來便利,大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

促進普惠包容發展

聯合國去年釋出的一份政策簡報指出,數字技術對于提高生産力和産業鍊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各國亟待加強協作,采取更多措施發展數字技術,縮小數字鴻溝,讓數字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項目和非洲增長計劃的進階研究員蘭德裡·西涅認為,彌合全球數字鴻溝需要考慮到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情況,特别要照顧到發展中經濟體的數字服務需求和實際關切。推動數字化轉型程序的跨國界性質,決定了它需要更強有力的國際合作和全球共識,各國政府、企業、民間等都應積極參與并加強協調行動。

目前非洲大陸網際網路普及率不到47%。為促進地區數字發展程序,在世界銀行的支援下,非洲聯盟制定出一項雄心勃勃的數字化“登月計劃”,為廣大群眾提供高速網際網路連接配接,為促進數字經濟繁榮夯實根基。如果該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基于聯合國人口增長的預測,到2030年非洲網民數量将達到16.5億至17.1億。2023年11月,世界銀行還準許了一項價值2.665億美元的西非地區數字一體化計劃,旨在改善甘比亞、幾内亞、幾內亞·比索和茅利塔尼亞的網際網路接入,促進西非單一數字市場的發展,使該地區的網際網路服務更加經濟實惠、數字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同時為包括更多婦女、殘障人士等群體提供就業和擷取服務的新機會。

中國倡議和行動對加快全球數字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中國企業幫助非洲國家新增和更新通信骨幹網約15萬公裡,網絡服務覆寫約7億使用者。以波紮那為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波紮那國家資料中心項目将于近期竣工驗收,它将大幅提升資料讀取效率和使用者上網體驗,并為大型企業提供海量資料存儲空間,助推當地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釋出的《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3》對21個欠發達國家網際網路應用情況的分析顯示,寮國、緬甸、安哥拉等15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網際網路應用發展速度高于其他國家平均增速,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共建“一帶一路”特别是“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對這些國家網際網路發展的拉動作用。(記者 尚凱元)

(本報巴黎1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