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回潮,人們在跑些什麼?

跑步曾是很多人的 “苦刑”,它枯燥、讓人疲累。或是受“身材焦慮”影響,或是為了追求成績,許多人不情願地邁開步子沉重地跑着。
最近,跑步又在小紅書上流行起來了,人們發掘了這項古樸的運動一些新的魅力。有的人跑着探索全球各地的城市,用“city run”的方式留下鮮活的城市記憶,有的人在跑步社團結交好友,也有的人将每日的跑步訓練視作調節生活狀态的節拍器。
跑步人的步伐變得輕盈起來。
新生活的開關
全身上下沒有哪裡不痛。
2024年1月7日,廈門馬拉松的跑道上,劇痛穿透蘇子缙的身體。他熟悉這種痛感。身為馬拉松新入門的跑者,從2022年開始跑馬拉松以來,每次跑到後程都會渾身肌肉酸痛不已。疼到脫力,他連腿都擡不起來,卻總是堅持,硬挪也要挪到終點。
廈門馬拉松是蘇子缙參加的第3次全程馬拉松賽。廈門的沿海跑道有很多上下坡,耗費體力,大腿肌肉在比往常更早開始抽痛。原本,蘇子缙還想在這次比賽沖擊個人最好成績,最後隻能疲憊地完賽。邁過終點線,他的心情有些低落。
圖 | 蘇子缙在廈門馬拉松的賽場上
網際網路上,蘇子缙有一個更為大衆熟知的名字,叫“紙巾老撕”。他在社交平台上的個人簡介上寫着“暴走漫畫的主編”。對于許多80、90後來說,暴走漫畫與紙巾老撕的名号格外響亮,即使沒看過具體的内容,凡是上網的人大抵都看過暴走漫畫系列作品。2018年,暴走漫畫宣布停更。蘇子缙和團隊成員開始探索内容創作的其他方向,做視訊,也做遊戲設計。
開始跑步以後,蘇子缙記錄下參加馬拉松的經曆,做成視訊發在社交平台上。在小紅書,他成了一名“跑步部落客”,在馬拉松賽場上時常會被粉絲認出來。
對蘇子缙來說,跑步是開啟新生活的開關。起初選擇跑步,源自蘇子缙人到中年對健康生活的渴望。編劇工作需要長期伏案,也經常要熬夜。常年如此,30歲之後,他開始感覺到身體機能下降,頸椎的不适變得頻繁,經常覺得脖頸後和背上有壓力。一次外出拍攝熬通宵,要疲憊好幾天才能恢複過來。平時開編劇會、寫稿靈感枯竭時,同僚們會一起點一桌垃圾食品提振心情。到年底體檢,蘇子缙發現自己有了脂肪肝。
2020年前後,他意識到自己該培養長期的運動習慣來改變亞健康的狀态。他試着每晚在操場一圈圈地跑步,沒多久就因為枯燥放棄了。一個困惑深埋心底,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如此熱愛跑步,甚至能對苦刑一般的馬拉松甘之如饴?
2022年,他與一個經常參加馬拉松的跑者朋友交流,對方告訴他,一個對跑步零基礎的人,隻需要10周的訓練就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蘇子缙不太相信,但看着朋友發來的課表,為了改變自己的健康狀況,也為了解答心中疑惑,他決定試一試。
訓練的進展超乎他想象。前兩周,他每天堅持跑3公裡,到了第三周,他竟能一次跑到5公裡。訓練第一個月的後半段起,他每一周都會有所突破,跑出一次自己從來沒有跑過的距離。
跑步能在短時間裡持續給人帶來實作目标的成就感,努力就可獲得回報,這樣的确定感,在蘇子缙的生活裡已經罕見。
工作的成就是難以量化的。工作兩三年以後,蘇子缙時常會陷入迷茫中,時常會想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自己做的事到底行不行。尤其是在2018年前後,他的事業遇到了突然的下滑。這些年,蘇子缙曾一度計劃有朝一日再做一個網際網路賬号,達到曾經的高度,過程中難免常有焦慮。
一些長跑跑者習慣在跑步過程中,将漫長的路途拆解為一小段一小段的目标,借此緩解路途漫長帶來的精神疲倦加劇。蘇子缙說,跑步讓他對“拆解目标”這一簡單易懂的道理有了進一步的确認。
2023年,跑了一年過後,當他回望過去的日子,發覺在與不确定感共存的生活裡,焦慮發生的頻率和程度降低了,整個人變得坦然了一些。以前他時常想,如果沒有好的作品,人是不是就算白活。走過這幾年,他愈發确認,人生的旅程中總能不斷發現新的意義。他活得放松了。
2023年10月,蘇子缙到陝西參加寶雞馬拉松,報名了半馬。在這之前,他有好幾次挑戰半馬都是到後程渾身痛得要命。在寶雞的比賽,最後沖過線時他竟然沒感覺特别累,還跑出了個人最好成績。
圖 | 蘇子缙在寶雞馬拉松的賽場上
開車回他生活的西安市的路上時,蘇子缙在心裡回味這次比賽,心跟着變得通透,時間真的會在人的前行路上刻下痕迹,不斷的重複确實可以給人帶來潛在的改變。
心态如同走在螺旋樓梯,有時想通了,過幾天可能又會回去。穩定下來一個好的心理狀态需要時常提醒自己,逐漸養成習慣。這和跑步訓練一樣。剛開始跑步時,蘇子缙花了許多時間調整跑姿、心率、步頻,直到形成肌肉記憶。
如今,跑步與調節心理狀态,成了蘇子缙生活裡并行的兩條軌道,相輔相成。他會在跑步時想到現實生活同樣如此,在工作中有一些反思時,又會提醒自己跑步也應該有相似的注意。
在小紅書更新的視訊裡,蘇子缙袒露自己練習過程中的痛苦、内耗、思索與成長。蘇子缙知道自己不是天生樂觀的人,也不是天生擅長跑步,身心都需要在後天練習中強健。許多與他性格相似的人,因為他的分享而鼓起邁出第一步的勇氣。一個與他同齡的36歲男人留下評論說,看了蘇子缙的視訊,他也開始訓練跑馬拉松。根據男人的講述,他的體重比蘇子缙重50斤,第一次跑馬拉松時也像蘇子缙一樣“痛不欲生”。但和蘇子缙一樣,他也已愛上了跑步,開始在小紅書上記錄跑步日常,說跑步“真的太讓人快樂了”。
圖 | 蘇子缙在視訊裡用簡筆畫描繪跑步感受
決定參加廈門馬拉松的時候,蘇子缙原本期冀自己的成績能再進一步,沒想到卻遇到瓶頸,隻是勉強完賽。他再度陷入左右互搏中,一方面勸自己把目光放遠,自己作為跑步新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又不甘自己沒發揮出好成績。
苦悶之中,他背着行李緩緩往機場走着。以前,每次跑完馬拉松他的身體就會痛五天,走路都歪歪扭扭的。這次,他卻發現自己居然還能背動行李,一種隐隐的感覺在心裡醞釀。
等飛機飛抵西安,走在下飛機的廊橋上時,他發現自己身體雖痛,走姿卻能維持正常。此前的想法得到确認——看來,雖然這次成績沒有進步,但身體的力量還是增長了一些。确認了這點後,他的内心安定了不少。
一邊跑步,一邊旅行
晨跑路上,蔻一與七八隻野狗狹路相逢。
這是在秘魯烏魯班巴市的鄉間。人生地不熟,她一下慌了神。往前是危險,往後跑也怕被狗追上,蔻一常年跑馬拉松,但這群野狗要是追趕、攻擊她,耐力型跑者的她顯然跑不過。
情急之下,蔻一緩緩俯下身,拾起幾塊石頭往遠處擲去。趁着狗的注意力被吸引,她調轉方向,快速跑遠了。
蔻一喜歡旅行。後來愛上馬拉松,她每到一個城市旅行,都會規劃路線在城市裡跑一段路,有機會的話還會去參加那個城市的馬拉松。至今,她已經在超過70個城市跑過步。
她把這些“馬拉松環遊”的經曆記錄在自己的小紅書賬号上,吸引了近42萬粉絲關注。很多人學習她用馬拉松的方式開啟旅行,引發潮流。
跑步旅行,在跑者中早已蔚然成風。2020年12月,蔻一去秘魯遊覽亞馬遜雨林,順路出門跑步。在秘魯的城市裡,她一路看到不少野狗,汽車尾氣刺鼻。一路跑進鄉村,她看到路兩側破舊的村屋,院子裡傳來雞叫和村民早起的聲音。
跑步時,人的五感似乎變得更敏銳。跑到鄉下,吸入的空氣變得濕潤清新,兩邊草木蔥茏,她嗅到青草的清香,不遠處有從巨大瀑布流下來的大河,耳畔持續着“嘩啦嘩啦”的水流聲,蔻一不覺得煩躁,反而感到平靜。
圖 | 蔻一在秘魯晨跑時看到的大河
如果不是為了跑步,作為遊客,她不會有這麼“在地”的體驗。當時,她在備戰馬拉松,秘魯這座城市位處高原,許多職業運動員會定期到這些地區進行訓練,适應了高海拔地區低氧環境後回到低海拔地區,供氧量增加,肌肉強度能夠得到強化。是以,蔻一想到趁着這次機會,在高原自己來一次“特訓”。跑步時,嘴唇發麻、手指發紫,她也樂在其中。
用跑步方式來打卡世界已經成了蔻一習慣的生活方式。比起走馬觀花式地看景點,跑着發現的風景,動用五感記下來的感受,豐富又立體,往往會留下更為幽深的記憶。
在開始跑馬拉松之前,蔻一幾乎每個月都要去旅行。2018年,身邊時常跑半程馬拉松的同僚推薦她嘗試馬拉松,蔻一吃下了“安利”,正好當時她計劃外出旅行,便報名了旅行目的地準備舉辦的馬拉松。
跟随教練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訓練後,蔻一參加了第一次半馬,最後受傷脫力,挪動着步子到了終點。那一趟回去後,她意猶未盡,又報名了半年後在另一個城市舉辦的一場全馬。又是6個月的訓練後,她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成績就達到了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準入門檻,而波士頓馬拉松,是全球含金量最高的六大馬拉松賽事之一。
一個小小的野心由此生長起來——她決心打卡“六大馬拉松”,覺得這既能遊曆全球,還把參賽作為人生的一條支線,達成目标的過程可以給生活注入沖勁。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蔻一跑完了世界六大馬拉松。她重視這些努力的結果,如今,也把“馬拉松大滿貫六星跑者”的标簽,放在了自己小紅書首頁的介紹之中。後來決定二刷六大賽事,她還在這一頭銜後,标注了“二刷中”的字樣。
圖 | 蔻一在香格裡拉旅行時跑步
在小紅書上關注她的網友受她鼓舞,時常在文章下面分享自己跑步的路線、感受,或是詢問裝備推薦。一個網友留言說自己零下18度堅持出門跑步,蔻一佩服她的毅力,同時提醒她注意不要凍傷。
用馬拉松的方式進行的環球旅行中,蔻一感受到文化的碰撞。東京的賽事主辦方很嚴謹,準備的物資齊全、說明書很長。路兩邊觀賽的人都是默默駐足,或是禮貌地小聲加油。在波士頓,觀賽的市民則非常熱情,會上前擁抱、親吻選手,跑過一條尖叫隧道,有許多學生奮力鼓掌,尖叫着為選手加油。在德國比賽,蔻一感覺到選手們的競争心更強,超越時都是擠着過去。
每次,蔻一都是将馬拉松比賽融入到旅行計劃中。開始跑步以後,她在規劃旅行時,總會習慣性地先看看目的地是否有即将舉辦的馬拉松比賽。2018年7月的假期,她計劃去冰島旅行,過程中,她規劃了參加冰島的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行程。
當時,賽事舉辦地正處在極晝,參賽是在晚上,太陽仍高懸空中。她是選手中唯一一個亞洲人。當地人不說英語,跑着步,她感覺自己如同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望着四周本地跑者的身影,也有人向她投去目光。他們語言不通,無法形成交流。她忽然覺得自己身置一個無比陌生的地方,卻仿佛不是遊客,而是有些許融入進了當地人的生活。
圖 | 蔻一在冰島跑步
兩年後,蔻一整理了這段在冰島旅行和參賽的經曆,更新到了小紅書上。她翻找出當時的照片,附在文章中,還借此細緻介紹了報名馬拉松的方式。她特别提醒網友,歐洲和美國的網站标注年月日的格式各不相同,報名時一定要看仔細。
在小紅書上,跑者蔻一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馬拉松指導員”。許多文章下,網友書寫評論感謝她的分享,還有一些人說,看過她的分享後也去了各地參加了比賽。
圖 | 網友給蔻一的留言
将馬拉松旅行作為生活方式,蔻一有了全身心的改變。以前,她是個享受夜生活的人,喜歡和朋友下班後小聚、喝酒聊天。為了準備馬拉松賽事,她隻能抽出清晨的時間做訓練。這就意味着要早睡早起。她減少了夜晚聚會的頻率,使用各種技巧促使自己早起,逐漸養成習慣後,感覺自己大大受益于此。蔻一說,她感覺人總是會在夜裡反思、焦慮,陷入到對生活工作中未解的難題中,而在晨間,人更容易聚焦于待解決的事務上。
她對世界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2024年1月,蔻一去香格裡拉跑步。趕在日出前出發,零下7度的天氣裡,3400米的海拔她穿着一件單衣跑着,從松贊林寺一路往山頂沖。沿路她遇到當地的藏族老人們,對方好奇地問她會不會冷,誇她身體好。蔻一向他們詢問路線,想延長跑步路線。在當地人指引下,她走到了遊客鮮少到達的地方,過程中看到了松贊林寺的全貌。太陽出來了。陽光照亮雲層,一種仙霧缭繞的感覺。眼前的景色令她感動不已。
跑着跑着,遇見了更多有趣的靈魂
在街頭向人們介紹自己的“順手撿跑團”活動時,楊惠雯和同伴跑者時常提到,可以上“小紅書”搜尋他們跑團的理念和活動,歡迎人們加入他們。
2020年秋天,楊惠雯看到朋友分享了一批照片,圖中,穿着運動裝的人們手裡都拿着塑膠夾子和垃圾袋,正在街道中撿拾垃圾。
了解過後,楊惠雯知道,這是一個名叫“TrashRunning順手撿跑團”的團體,他們提倡環保理念,跑者們一邊在街頭跑步,一邊彎腰拾起城市垃圾。在上海,這個跑團每周都會組織多條撿跑路線。這激起楊惠雯的興趣,她也報名參加了活動,挑選了一條臨近自己住所的路線參與。
楊惠雯按時去了約定集合點。跑步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有時停下來撿垃圾,有時拍照。可能職業跑者在城市中跑步時不喜歡停下,等紅綠燈的時候都要原地跑步。但她感覺,對于新手來說,跑步途中停下來撿拾垃圾,反而成了一種休息。那次初體驗跑到後程,楊惠雯有些岔氣,隊裡有經驗的跑者開始指導她調整呼吸,也鼓勵她,幫助她跑完了全程。
圖 | 跑團成員在街頭撿拾垃圾
那天,恰好是跑團裡一位成員第100次參加活動。跑團準備了小型的慶祝儀式,當天參與活動的人一起分了蛋糕。楊惠雯心生佩服,對當時還是小白的她來說,100次看起來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标,她猜想這位跑友一定是對跑步有十足的熱愛,跑了很久。
對楊惠雯來說,通過跑團,她認識許多工作中接觸不到的、不同職業的人。一些年齡稍長的叔叔阿姨、旁邊學校的學生或是外國友人有時也會加入其中。和其中一些跑友的相識,拓寬了她對生活的認知。
跑團中,她認識了幾位年紀稍長的姐姐,平時她們一起聊跑步、聊工作,從來沒覺得彼此之間有身份的不同。直到有天她們聊到要把孩子帶來一起跑,她才意識到,眼前身材健康苗條的女人已經是媽媽了。
知曉這些跑友是母親後,楊惠雯偶爾會向她們請教婚姻和家庭的問題,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間還能抽出時間發展愛好。女人們分享了快速給孩子做好晚飯好騰出空出來跑步的技巧,也有的說,自己的丈夫負責做飯。在她們身上楊惠雯看到此前不曾知曉的婚後經營個人空間的可能性。如果自己最終選擇結婚,她希望自己也能夠像這些媽媽一樣。
參加跑團活動次數多了,她與成員逐漸熟悉,有一位跑團的營運者邀請她來跑團幫忙,做設計和品牌活動方面的工作。應允後,楊惠雯在工作之餘開始為跑團做事。為了做好這份工作,她從2022年起堅持每周都參加跑團活動。
雖然是“為愛發電”,楊惠雯在為跑團工作時還是格外認真。她更換了跑團的整體視覺風格,想辦法策劃各種有意思的活動,例如在跑步路線中安排拍照打卡點,借此吸引更多人加入。秋季,他們跑過銀杏落下的地方;聖誕節,跑團成員打扮成聖誕老人的樣子,帶着聖誕老人的紅色袋子用來裝垃圾……
圖 | 成員們參加聖誕節活動
這些有趣的活動,有時會結合跑友們拍攝的照片,整理後發到小紅書上,為跑團宣傳。楊惠雯覺得,他們上街撿垃圾不止是為了有限地清理城市垃圾,也是用行動提醒更多居民關注到環保問題,凝聚更多有共同志願的人。時不時地,有新成員因為在小紅書上看到“順手撿跑團”,聯系上他們申請加入。小紅書賬号的評論區和背景,也時常能收到網友詢問如何加入的資訊。
在街頭跑着撿垃圾時,時常有市民好奇地詢問,以為他們靠撿垃圾賣錢。楊惠雯和跑友們總是借此向人們介紹跑團的情況:成員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關心周圍環境,希望透過一個人影響一群人,進而影響一座城。有人當即表示感興趣,他們就會給對方跑團的聯系方式,邀請對方之後來參加活動。
圖 | 跑團活動宣傳
2023年11月15日,是楊惠雯參加第100次跑步活動的日子。還是楊惠雯熟悉的那條路線,在她家附近。有跑友給她帶了附近攤點上買的蝦餅。有跑友給她準備了仙女棒。跑着跑着,一個跑友像變魔法一樣送上了一束鮮花,說是就在街邊買的。跑友們沒見過幾次,卻已如同親近的朋友。
在這條再熟悉不過的路線上,這天就像舉辦了楊惠雯的生日派對,楊惠雯和好朋友們一起歡度,被溫暖萦繞。
當天,和楊惠雯關系最親近的朋友因為工作無法出席活動,但對方還是在下班後趕到了跑步後的跑友聚餐現場。他風塵仆仆而來,隻為專門和楊惠雯這位因跑團結緣的老友喝一杯慶祝的酒。
當腳步加速,與生活的對話就開始了。和蘇子缙、蔻一、楊惠雯一樣,越來越多人在小紅書上分享跑步這項興趣愛好。在小紅書,友好熱烈的社群氛圍,鼓勵着熱愛跑步的人們持續不斷地上傳跑步經曆、分享根據親身經曆得出的跑步經驗。人們真誠地交流和分享,不斷滋養着跑步這種持續潮流的生活方式。
1月7日,廈門馬拉松賽開跑,小紅書作為獨家内容合作社群參與其中,而這也是小紅書「開跑就是馬拉松」全年活動的縮影。
生活中,還有許多與跑馬拉松相似的時刻。人們沉浸其中、享受心流,動人的細節在跑動間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