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的土法美食,别吃了!

作者:三農頭條

最近有個新聞說,預制菜行業已經發達到隻用加入一點專用“香精”,再放入微波爐加熱,就能完美複刻鍋氣。

消息一出,無數老饕心碎。那可是鍋氣,中國人心中美食的靈魂。

這樣的土法美食,别吃了!

圖源:農視網

是以也不奇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科技與狠活”心生芥蒂,甚至避之不及,轉而愛上代表着純天然、無污染的各種“土法”食品。

隻是,這些價格高昂的土法食品,真的就比“科技與狠活”們更好嗎?

01

腳踩葡萄幹,你願意吃嗎?

“土法”在詞典裡的解釋是指在民間沿用的方法。

能被沿用至今,說明土法們自有其好用之道。流傳于民間,往往沒有官方背書,也就缺乏科學依據,很難被監管。

是以“土法”必然是個有利有弊的存在。

比如前不久有農戶在短視訊平台展示自家的葡萄幹采用土法制作,品質好,沒有添加劑,結果把網友們吓了一跳:視訊裡,他光腳踩在未包裝的葡萄幹上,又搬起編織袋,在葡萄幹上走來走去。

這樣的土法美食,别吃了!

引發争議後,農戶也很委屈,東西都是健康的,會晾曬60天,還會沖洗、烘幹、殺菌,最後還要人工挑揀,賣了這麼多年都沒事,自己吃也沒事,怎麼就突然有衛生問題了?

但對于消費者,被腳踩過的葡萄幹,即使知道不太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心裡總還是難以接受的。

02

比腳踩還可怕的“土坑酸菜”

無獨有偶,在2022年的“3.15晚會”之後,最引發争議的“土坑酸菜”,也屬于一種土法制作工藝。在地上挖個大坑,先把菜倒進去,再倒進水和鹽,最後蓋上土,掩埋三個月。三個月後挖開土,人們穿着鞋或光腳踩在酸菜上,把菜重新挖出來,再加上後續的清洗消毒,就變成了很多人吃的老壇酸菜。

這樣的土法美食,别吃了!

相比于“土法葡萄幹”,“土坑酸菜”存在着更無法忽視的食品安全隐患。首先是原材料不新鮮,衛生條件沒有保證,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感染緻病雜菌。細菌代謝産生的有害産物還會不斷堆積,使酸菜“含毒量”增加。而且土壤中可能含有多種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滲透進土坑中的酸菜,也會使酸菜的危險指數直線上升。

03

最常見的“土殺手”

除了“土法葡萄幹”、“土坑酸菜”,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土法食物應該是土法壓榨食用油,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油料作物(尤其是花生、玉米)未及時晾幹或者儲存不當時,極易被黃曲黴污染。溫度越高,黃曲黴生長越快。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黃曲黴會産生黃曲黴毒素。

這樣的土法美食,别吃了!

而土法榨油既難以過濾掉黴變原料,又因榨油機長期不清理或者清洗不幹淨,榨出的油很容易黃曲黴毒素超标。而且這種黴菌污染并不容易被人用肉眼識别出來,危害非常大,它是一級緻癌物,尤其易導緻肝癌;短期大量攝入,也有導緻急性肝損傷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還有土法醬油、土法釀酒、土法臭豆腐等等各種各樣很受歡迎卻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的土法食物。

04

别再追求土法食物了!

如果讀到這裡你還對土法食物心動,不妨問問自己,在現代醫學蓬勃發展的當下,家人生病,是會優先選擇去有專業醫護人員和先進裝置的醫院,還是采用民間流傳的不具備科學依據的土藥方?

食品工業也是如此,科技進步讓食品工廠實作了高度機械化,不僅提高了效率和産量,更是減少了不可控因素,同時也對所有食品相關的營養和安全名額建立了标準,并通過科學儀器精确地進行分級和分類,保證食品的品質安全,滿足我們每天的飲食需求。

當然,土法食物流傳至今有其存在的意義,但我們不能忽略它們存在的問題,“土法”站在了“科技與狠活”的反面,卻絕不等于健康和安全。

來源:廣東科普、吃貨研究所、科普中國、數字北京科學中心、騰訊新聞

編輯:楊婧軒

主編:楊公元

監審:宋錦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