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古人如何保持口腔衛生?沒有牙刷牙膏的年代,他們又是怎樣刷牙的?在這個追求個人衛生和整潔的時代,我們每天早晚都會刷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然而在沒有牙刷和牙膏的古代,人們又是如何保持口腔衛生的呢?

對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古人的口腔衛生條件确實較為落後和艱苦。但即便環境艱難,他們也并沒有放棄對個人衛生的追求,而是發明了許多獨特的口腔清潔方法。這種執着和創造力,也成就了古人自身的衛生習慣。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一、秦漢時期:青銅牙刷和手鹽刷牙法

在秦朝時期,口腔清潔工具還相對簡陋。當時一種叫“青銅牙刷”的物件就頗為流行,它的形狀有點像煙鬥,圓孔處塞上布條當牙刷使用。這主要是權貴階級的專用品,平民百姓很難接觸得到。

那個時代的普通百姓大多數是農民,生活較為艱苦。他們白天在田間辛勤勞作,像牙刷這樣的奢侈用品自然無暇去關心。即便偶有所聞,想必也是無數次地歎息沒機會使用而已。是以青銅牙刷隻停留在少部分官宦人家。而大多數老百姓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手指磨牙階段。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到了漢代,條件依舊有限的百姓們放棄了工具刷牙,轉而使用最簡單的“手鹽刷牙”法。就是直接用手指蘸些鹽巴,然後摩擦牙齒表面。鹹味的鹽巴微微發澀,勉強可以起到清潔作用。當然,這樣的刷牙效果也很有限。

不過,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古人們也隻能這樣保持基本的口腔衛生了。漢代的大夫們根據古籍記載,也嘗試使用某些植物和藥材進行牙齒清潔。但過于繁瑣的制作工藝,使得普通百姓很難掌握。 殘酷的現實也讓無數人預設了命運的安排,任由牙齒斑計算,視為老天爺給他們的宿命。

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牙齒衛生有待改善。但對那個年代的人們而言,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保命比管牙齒重要的多。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二、三國時期:漱口習俗的出現

在三國時期,人們逐漸重視起了漱口這一環節。鹽水、濃茶、酒類都被當成漱口用的“清口劑”。特别是在飯後、服藥後、睡前,人們會定期漱口,希望能淨化口腔,防止疾病感染。

這一時期使用最多的漱口劑要數“雞舌香”了。它氣味芬芳,也有清新口腔的功效。是以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被稱作老祖宗們口中的“古代口香糖”。

從這點來看,古人對個人衛生的注重,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勤奮和堅持。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當時的人們認為,口腔是通向五髒六腑的必經之路。如果口腔條件不佳,各種疾病就可能乘虛而入,危害到身體其他部位。 是以他們視口腔衛生為重中之重。即使生活艱苦,也會想方設法地研究漱口材料。

如當時的雞舌香,就是用百合、迷疊香等植物經過複雜工序制成。價格不菲,一般人家很難買得起。但是隻要條件允許,老百姓也會舍得花錢購買。因為這關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可見古人們的衛生意識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刻。為了保命也不遺餘力。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三、唐宋時期:楊柳枝刷牙法和牙膏的出現

在唐代以後,佛教信仰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在僧侶的影響下,學會了使用楊柳枝來刷牙。過程是先将采摘的楊柳枝泡軟,然後直接咬一端,楊柳的韌性使它不會完全咬斷,而是散出許多細小纖維,成為一把柔軟的天然牙刷。蘸些鹽或藥粉,這樣的楊柳枝刷牙效果就會大增。

“晨嚼楊柳枝”是以成為唐代以後最常見的刷牙方式,民間還流傳開來“晨嚼齒木”的說法。不僅僧侶,連許多文人學士也推崇這種簡單樸實的刷牙法。

佛教認為,常懷感恩之心、愛護自己是修行的基礎。是以當時許多僧侶都重視個人的基本修養,把潔齒器賣衛生視為養性的必須步驟 。他們嘗試數種植物的效果後,終于找到了具有理想韌性的楊柳枝。用作晨夕潔齒,深受禅宗弟子的推崇。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在僧侶的帶動下,這種簡易好用的清潔法也開始在白話居士間流傳。許多詩人學者親身實踐後,也有感于楊柳枝的便利。用枝條代替手指,的确大大減輕了磨損的痛楚。 也能更好地保護牙龈。是以文人雅士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楊柳枝刷牙法遂成為當時士大夫間的新時尚。

在北宋時期的文化發達之下,專門用于刷牙清潔的牙膏也首次出現了。配合楊柳枝等工具使用,口腔衛生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到了南宋,一些專門制作和銷售牙刷的小作坊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起來。

我們可以看到,從唐宋時期開始,古人的牙齒保健已初具規模,有了專用的器具和配方,不再是東拼西湊的狀态。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四、明清時期:牙刷工具日趨完善

在明清的幾百年間,牙刷的制作工藝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許多牙刷改用象牙、玳瑁殼等質地上乘的材料打造搖桿,柄頭根據人們口腔結構,打出數十個小口,配上馬鬃制的軟毛,構成近現代化的牙刷樣貌。

随着牙刷本身的改進更新,它也由最初的奢侈玩意,逐漸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當中。牙齒清潔保養不再是達官權貴的專利,而是人人都應當擁有的衛生權力。

明朝中期開始,随着工商業的繁榮,牙刷制造也成為一項值得投資的生意。于是,一些靈巧的手工匠人開始嘗試用各類材質打造牙刷。其中以象牙和玳瑁最受歡迎,不僅質感上佳,還寓意祥瑞。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于是牙刷逐漸從皇室的奢侈物轉變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當然,價格也随着制作工藝的改進有所下降。平民百姓也開始有機會使用起這項清潔用具,保養自己的牙齒了。 到了晚清時期,牙刷的普及率已頗為可觀。使用牙刷刷牙成為大衆的新生活方式。

如果說牙刷代表的是機械性的清掃,那麼漱口液則負責口腔環境的調理。在明清時期,漱口液的種類也變得豐富起來。比如加入中藥提取液的“藥漱劑”就頗受歡迎,氣味芳香味道适口,還可起到治療牙病的功效,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在牙刷盛行的背景下,各類配套産品也大行其道。當時許多中醫師根據古方改良研制了種類繁多的漱口藥水。加入韭菜、薄荷等巧妙化解口腔異味的天然藥材。這些藥漱劑既能起到日常調理的作用,又能輔助治療口腔疾病,深受當時人們的推崇。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五、古代的其他牙齒保健措施

除卻刷牙和漱口這些基礎性的口腔清潔措施,古人們還創新設計出其他保護牙齒的好辦法。

例如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的“啃茶磨牙法”。人們會選擇一些質地堅硬的茶果,例如龍井茶、碧螺春等,在飯後直接嚼啃以磨牙。茶湯的澀味也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減炎作用。

此外還有煙草功效的“納土煙磨牙”,既能消除煙瘾,又能借着煙草磨損清潔牙面。在古代還頗為常見。

除此之外,古人也十分注重口腔内的氣味管理。像唾液本身就能起到清潔牙齒的作用,是以他們會經常吞咽唾液、增加嘴裡唾液分泌。現代醫學也證明,這對牙周病預防大有好處。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宋代的士大夫發現,許多茶葉原料嚼啃後,能起到一定的磨齒效果。特别是質地較硬、澀味足夠的茶類。于是他們在飯後便有意識地選用些龍井、碧螺春等進行“嚼茶磨牙”。一方面盡享茶味,一方面又磨亮了牙齒。

還有的書生文人喜好抽食薄荷煙,本是為消除身體疲勞。後來發現煙草對牙齒清潔也頗有裨益。 遂有“納土煙磨牙”的說法在文人學士間流傳。他們早晚抽上兩管子,借着煙草的機械性磨損來清潔牙面。雖藥性微烈,但對牙齒衛生效果顯著。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結語

通過上文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秦漢到明清的一千多年間,古人們口腔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當時條件艱苦,但他們并不是以放任牙齒健康的重要性。

相反,古人們憑借聰明智慧,運用身邊可以獲得的植物等天然資源,創造出種種獨特的牙齒保養方法。這其中既透露出他們對個人衛生的苛求,也展示了古人勤勞勇敢、逆境創新的精神面貌。

時至今日,盡管我們擁有各種先進牙科技術,但古老的刷牙漱口法則依舊值得我們學習。正如“晨嚼楊柳枝”“漱口三杯茶”等口香遺風,在當代人那裡也頗具人氣。

古代沒有牙刷牙膏之前,人們是如何刷牙的?看完後發現真講究

醫家也提倡,與其過度依賴種種外加劑,不如回歸自然,運用簡單樸實的保養法則。這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牙齒養護遺産,也是面對繁華煩雜這個時代最恰如其分的建議。

古代的詩文裡常将白牙比作美人紅顔,可見他們對牙齒健康的重視程度。 就算環境惡劣,也從不懈怠保養之道。用簡單的楊柳枝就能勤潔牙齒,這是古人節儉樸實、堅忍不拔的展現。 也流淌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靈活變通的智慧基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