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作者:第一條消息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2023 年 12 月 27 日晚上,吉利旗下的極氪釋出純電轎車極氪 007,價格區間為 20.99 到 29.99 萬元。

2023 年 12 月 28 日下午,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和小米 SU7 預釋出會召開,公布了小米首款純電轎車 SU7 的外觀内飾以及部分性能參數,但沒有公布售價。

2024 年 1 月 5 日晚上,吉利銀河釋出了這個品牌的首款純電轎車 E8,售價 17.58 萬元起。

三款純電轎車列好陣型,兩輛吉利系轎車在釋出時間,還有價位區間上夾擊小米 SU7,形成合圍之勢,可謂陽謀。以資料而論,小米汽車的釋出會再加之問界 M9 的釋出會,當屬去年車圈流量高峰,若以銷量而言,吉利造車,還是深得人心,2023 車圈大戲綿延不絕,光是試招就已經血流成河,更難想象今年刺刀見紅的肉搏戰将是何等激烈?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理想有多忌憚華為,吉利就應該多提防小米

2023 年蔚小理這三家新勢力廠商裡,理想成功脫困,實作财務統計意義上的盈利,L7、L8、L9 三款車到四季度每一款都能月銷過萬,遠遠領先于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問界。

但頗為反常的是,理想和其創始人李想,無數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了對華為的尊重,忌憚和學習。

這種反常在去年上半年顯得最為明顯,甚至很多人認為理想和李想是小題大做,當時的問界銷量已經一蹶不振,其他三界還遙遙無期。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 2024 年第一周,問界傳遞量登頂新勢力榜單

但下半年帶着破釜沉舟魄力的問界 M7 改款攜着華為 Mate 60 系列的勢能呼嘯而至,年底問界 M9 的聲量震耳欲聾,迅速讓整個汽車行業感受到了大大的華為震撼,也印證了李想所言非虛,華為不好惹。

小米汽車的聲量與問界 M9 一時瑜亮,雖然在産品和銷量上還未證明自己,但至少雷軍講釋出會的水準,領先車圈至少 2 年,誰輕視,誰吃虧。

轎車,曆來是吉利的優勢領域和戰略腹地,同期的自主品牌,則更希望耕耘于國人更喜愛的 SUV 領域。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 極氪 007

于吉利而言,極氪 007 和銀河 E8 肩負雙重責任,首先是讓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大踏步向前,在産品力、售價和銷量上完成向上突破,然後也是在轎車領域鞏固優勢,吃下 Model 3 ,小鵬 P7 系列和比亞迪漢因為産品換代時間差留下的空間,以及,築起防線,迎接來自小米 SU7 的沖擊。

雖然我們不知道吉利内部如何評估小米汽車,戰略上是輕視還是重視,但至少目前而言,在戰術上,吉利的态度是嚴陣以待。

所謂「弱小和無知不是文明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愛範兒和董車會關于極氪 007 以及銀河 E8 文章評論區下面全是比較這三款車外觀和産品力的,還有擔心小米 SU7 定價政策的。

簡而言之,大家的基本共識是,小米 SU7 不能比極氪 007 貴,貴了就是誠意不夠,不夠有魄力;更不能比銀河 E8 便宜,一來從成本上不可能這麼便宜,二來真要這麼便宜,小米汽車那就也不是個高端品牌。

小米 14 是手機圈的價值參照物是吧?吉利就搞兩個價值參照物在這裡,極氪 007 定上限,銀河 E8 定下限。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物有所值,豐儉由人,略超預期,是大家對銀河 E8 的整體評價,它既提供了經濟實用的 400V 入門車型,也還有全域 800V 的長續航進階車型,帶雷射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以及雙電機四驅的性能車型。

而在标配件上,吉利銀河 E8 又可以稱作是吉利具有突破性的産品:

  • 風阻 0.199cd(風速 120KM/h 下測得),麋鹿測試 82KM/h,最小轉彎半徑 5.62 米
  • 浩瀚架構,5 米車長,銀河概念車設計落地
  • 8295 旗艦座艙晶片,45 英寸一體長屏
  • AI 大模型上車
  • 手機互聯,衛星通訊,車載伴飛無人機

吉利是第一家造車的民企,以官方認定的企業成立起點 1986 年,到今年已經快 38 年,已近中年。雖然當時的吉利隻是造冰箱,而後造建材,接着造摩托,到 1996 年才正式造車,再到 1998 年 8 月 8 月上午 8 點,吉利首款量産汽車吉利豪情下線......

是前輩,是先驅,但絕不能是老氣橫秋,不思進取的僵化企業,于産品形态而言,吉利銀河 E8 是年輕的,科技的,未來的,都說拳怕少壯,但企業不是人,人隻能老去,但企業可以自我革新。點亮屏、芯、大模型、車載網際網路各種技能點的銀河 E8,也是浩瀚架構下門檻最低的車之一。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與極氪 001 和 007 ,乃至路特斯 Eletre 同宗同源的架構,是銀河 E8 最大底氣,但在吉利看來,底子和賣點的關系,頗為複雜。銀河 E8 釋出會會後,愛範兒和董車會也采訪了吉利高管,吉利汽車集團進階副總裁林傑說:

現在消費者對座艙的要求,變得比較靠前,以前根本不會再進入到前 10 的,現在都可以進入到前 5,比如說我們做一些産品調研的時候,我們發現一輛車的造型對消費者的影響,他是可以進入到前5的,有一件事情進不了前5的是安全,恰恰我們吉利做到第一,這是一個企業不一樣的思考,可能很多人完全以使用者的顯性需求為導向,但是對于吉利來說,安全是我們對消費者負責任,哪怕消費者有任何的需求在改變,但是關于安全,我們認為這是吉利的第一條,這一點是不會改變。

除了安全,吉利最擅長架構造車,架構造車很大的優勢是帶來一種駕控跟性能,在消費者的需求列單裡面,連前10都很難進入,但是恰恰也是我們的優勢點。

我們前期吉利的産品,特别是高端一點的産品,包括領克品牌,在這方面我們在智能體驗上面還是不夠,消費者也說你們的性能沒得說,你們的安全我們認可,但是在智能體驗上面,座椅的舒适度上面等等,我們要進行進一步的補強,我們不能隻是做理科生,我們文科要補上來,就是在消費者體驗方面,我們要進一步的加強,銀河 E8 就是一個特别好的例子,包括領克 08,我們做了顯性配置上面的加強,産品出來以後,得到消費者的高度認同,領克 08 現在的銷量連續幾個月過萬,價格牢牢占據在 22 萬的區間。

但偏偏,從蔚小理,到華為,再到小米,個個都是了解需求,創造差異,挖掘賣點的好手,消費者也迅速認可了這一套邏輯,不光看造型,看三電,還要看智能,看座艙。雖然吉利明白得并不算早,但好在跟進得足夠快。

當雷軍在釋出會上更賣力地講制造、電池和電機時,銀河 E8 同時也更重視起了智能、體驗和座艙,這就是國産新能源汽車競争的現狀:你擅長的,我會跟上,我擅長的,你别落下。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對手不止小米,還有燃油車,特斯拉,和自己

銀河 E8 釋出的同時,我所在的不少微信群也開始讨論起這款車,以及吉利集團,除了小米汽車難免被提及,也有人認為,吉利是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大衆汽車」。

有意思的是,吉利最新的品牌理念,就是「造每個人的智能精品車」,這和大衆汽車(VW,Volkswagen)的品牌其實幾乎是同義,德語中 Volks 指人民,Wagen 為汽車,就是字面上,給普羅大衆造汽車的意思。

當然,吉利集團奉行多子多福政策,旗下品牌衆多,除了吉利之外,還有銀河、領克、極氪、路特斯、沃爾沃、極星、smart、寶騰、睿藍、遠端、雷達、倫敦電動等等汽車品牌,此外,還有時空道宇、沃飛長空、曹操出行、耀出行、禮帽出行等等涵蓋了航空航天科技,材料科技,出行服務闆塊的業務。

這一點和大衆集團也頗為相像,大衆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也是得上十個指頭才能數完,大衆、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賓利、斯柯達、捷達、布加迪、斯堪尼亞和杜卡迪等等。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如果将吉利比作中國人自己的大衆,那麼不可避免地,吉利将要在各條戰線上遇到競争,小米隻是目之所及内,極氪 007 和銀河 E8 兩款車型可能遇到的對手。實際上,在銀河 E8 的釋出會上,以及會後采訪中,吉利高管就隐隐透露出競争的姿态了。

首先在講銀河 E8 風阻為 0.199cd 時,特意強調了在 120KM/h 風速下測得,暗指小米更低的風阻是在更高風速下測得,資料雖好,但勝之不武。

然後又講到做汽車要講常識,回歸使用者價值,會跳舞會轉圈的炫技意義不大,又是暗指比亞迪。

接着在采訪當中,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這麼描述吉利銀河和極氪的定位:

極氪走高端豪華,吉利銀河系列就是主流、大衆化純電車型,這兩個客戶定位非常清晰。簡單來講,極氪就是要跟特斯拉進行競争。

競争是不可避免,有的時候,競争對手可能是一個品牌,一款車型,一個市場,乃至自身。

淦家閱這麼描述銀河 E8 的定位:

銀河 E8 打造之初,我們定位在 B 級轎車,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在 B 級轎車裡面,我們定位的是主流旗艦車型。為什麼定位叫主流旗艦車型呢?實際上,大家都非常清楚,無論在新能源來或者沒有來之前,B 級轎車一直都是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占了 90% 以上的銷量。随着新能源的發展,我們認為新能源産品一定會在主流的 B 級車的市場上有比較大的作為。

這自然是銀河 E8 最大的機會,如果 BBA 的 34C 使用者會把目光看向極氪品牌,那麼原本會考慮大衆和兩田 B 級車的使用者,比如凱美瑞和雅閣潛在車主,也會被銀河 E8 吸引。是以,在純電 B 級轎車的增量市場裡,銀河 E8 不光想拿更多的純電市場,也想拿燃油換購市場,這就是把合資和外資燃油車市場,當做了整體對手。

吉利的對手是誰?是小米,是特斯拉,是比亞迪,也是自己

▲ 小米 SU7

但接着吉利汽車集團進階副總裁林傑又補充說:

我們做的所有的事情從不指向别人,眼裡面隻有使用者,不能老是盯着對手,可能對手自己做錯了,或者已經離開了。我們要遵循汽車的造車規律,打一場持久戰,造汽車是一場馬拉松,跑得最快的不一定是活得最久的。不是說極氪盯着特斯拉,吉利要盯着比亞迪,我們要盯着的是市場最大的,我們不指向誰。

我們一直認為汽車産業就是科技産業,是一個開放性的産品,現在有新進的競争者,如果他強大,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在面對強大競争對手的時候,我們唯有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

實際上,這兩段話,看似沖突,實際卻是競争的常态:

具體到車型層面,銀河 E8 的競争對手是小米 SU7,是比亞迪漢,是豐田凱美瑞;具體到品牌層面,買特斯拉的人,也可能被極氪吸引過去;具體到主品牌層面,吉利和比亞迪重合明顯。

但到了更高次元,就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而造車,競争有沒有偏離這個願景和理念,有沒有為了競争而競争。競争不可避免,競争是一種手段,而非一種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