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很多人買東西看牌子,為的不是追求品牌,而是給自己一個心理上的安慰,總覺得大品牌有保障。

但很多咱老百姓熟知的品牌,都已經成貼牌貨了。

除了衆所周知的南極人、恒源祥之流,還有一個全球知名品牌,也早就成了個貼牌貨。

那就是——飛利浦。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提起飛利浦,大家夥第一反應就是家用電器中的“扛把子”,跟松下、東芝等品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

但是啊,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甭管是耳機、刮胡刀,還是電視機、洗衣機,你手裡的所有飛利浦電器,沒有一件,是他們家自己核心工廠生産的。無一例外,全是貼牌。

如今的飛利浦,一度被人調侃為“歐洲南極人”。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飛利浦可是整個歐洲半導體的頂梁柱啊!甚至直到今天為止,在國際上都相當有分量的三個企業——ASML、恩智浦、台積電,全部起源于飛利浦。

那就奇了怪了,這麼牛一個企業,怎麼就淪落至今了?這些年,它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把自己給“作”沒了的?

這就得從飛利浦的發家史唠起了。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飛利浦的輝煌發家史

1891年,位于荷蘭的一家簡陋廠房中,正在加班加點制造碳絲極燈,這就是飛利浦的前身。

飛利浦的創始人傑拉德·飛利浦是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人,但不多。

他并沒有趕上燈泡行業的風口,當他想要進軍該領域的時候,燈泡行業已經有它自己的龍頭企業了。

這時的飛利浦,還是個一個既沒錢,也沒背景的小企業,想在這個領域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但這根本難不倒傑拉德,他竟然想法子,用了一些不怎麼光明的手段,弄到了愛迪生的通用電氣公司的“鎢絲燈炮技術”。

就這樣,憑着搞來的技術,加上遠低于市場價的營銷政策。飛利浦這個不起眼的小公司,竟然還真的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輪資本累積。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飛利浦這波操作,妥妥的侵犯了人家的專利,很快就被告上法庭。

飛利浦吃了個大虧,但你問他後悔嗎?我猜他是不後悔的。畢竟沒有這波資本累積,也沒有後來的飛利浦帝國。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此事之後,飛利浦痛定思痛,給自己立了兩個目标:

第一,必須研發自己的技術,做自己的專利産品;

第二,走出歐洲,面向國際市場。

1912年,飛利浦将自己的商業闆塊覆寫到了美國、墨西哥等國家。

1914年,飛利浦拿出接近一大半的利潤,在荷蘭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NatLab,開始研發自家專利技術。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飛利浦高薪聘請了大批科研人員,并且不限專業,不限領域,隻要你有想法提出,飛利浦就會立刻給你撥款,讓你全心投入研發,自由度極高。

這種“超自由研發政策”,吸引了大批歐美科研人員青睐。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飛利浦不在專注燈泡行業,而是開始全方位涉及各種電子産品,小到刮胡刀、照相機,大到吸塵器、空調機箱等等,各種人們生活的必備電子産品,它都有屬于自己的專利産品。

1963年,飛利浦首次推出了小型盒式錄音帶。後來有相繼推出錄像機、CD機、DVD機、藍牙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在現在看,可能平平無奇,可在當時,可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先驅存在。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就是靠着這些技術和産品,曾經那個名不見經傳的“盜版燈泡生産商”,搖身一變,成為了全球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

不過當飛利浦想要進軍亞洲市場的時候,卻被異軍突起的索尼、三星等知名大廠絆住腳步了。

當時東亞制造業正在崛起,相較于來自歐洲的飛利浦,顯然還是這些亞洲的本土企業,更受亞洲消費者歡迎。

當時的飛利浦就意識到了,電子業務會越來越飽和,搞不好他們還會被其他企業彎道超車。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飛利浦與半導體的“愛恨情仇”

是以他們必須要有一個新方向,飛利浦敏銳的意識到,發展萌芽期的半導體行業,未來很可能是一片藍海。

1953年,飛利浦投入大量資金,在NatLab實驗室成立了“半導體事業部”,開始大力研發半導體相關技術。

之後十年,飛利浦作為歐洲半導體行業的頂梁柱,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産商。

上世紀八十年代,飛利浦研發出了一台自動化步進式光刻機。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1984年,飛利浦和一家不知名荷蘭小公司簽約合作,兩家公司共同合資成立了ASML公司。

雖然一開始,公司發展非常艱難,但在飛利浦的大力支援下,ASML公司,一躍成為了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1987年,台灣工研院和飛利浦合資創立了台積電公司。

和ASML一樣,起初的台積電發展并不怎麼順利,依舊是通過飛利浦的經濟技術支援,它才能走到今天的地位。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到了1999年,飛利浦的業務重心,早已經從曾經的電子業務,轉移到了半導體業務。先後賣掉了自己名下多家電子業務公司,并高價收購了內建電路公司。

飛利浦對半導體業務可謂是信心滿滿,2000年,他們公開表示,兩年内會将半導體業務利潤提高到之前的兩倍。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可誰也沒想到,一路暢通無阻的飛利浦,很快就踢到了鐵闆。

2001年,全球晶片市場進入冰河期,包括飛利浦在内的所有半導體企業,全都遭受到重創。

飛利浦從這時候開始,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到這年年底,飛利浦已經虧損了高達25億美元。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為了緩解财務虧空的現狀,他不得不開始做轉型。這一年,飛利浦将自己名下三十多個業務剝離出去,該賣的賣,該舍棄的舍棄。

到了2001年末,飛利浦就隻剩下了五個核心事業部,分别是:最初的照明、電子、家用電器,和後來起的半導體、醫療科技。

即使這樣,也沒能扭轉飛利浦虧損的現狀,直到2003年,飛利浦才又回到了盈利期。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迷惑操作

但飛利浦自己都沒想到的是,這幾年除了他們的傳統電子業務以外,醫療系統竟然成為了他的第二大盈利業務。

這幾年的轉型,讓飛利浦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它決定重新選擇一個有潛力的業務,作為他們的主營業務。

興許是之前的晶片寒冬,讓飛利浦徹底對半導體行業失去了信心,他這次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到了“醫療科技”,開始逐漸精簡其他幾大核心業務。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尤其是半導體,飛利浦的操作讓所有業内人士都大為震撼。

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飛利浦就為了維持其他業務發展,先後抛售了所有的ASML股份;

2003年,當飛利浦決定八核心轉到醫療系統後,又開始瘋狂甩賣台積電的股份,很快就将自己手裡16.2%的台積電股份抛售一空。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又先後把自己手中所有其他半導體公司的股份,也全部抛出。

當時的飛利浦怎麼會知道?兩年後的台積電,一度跳躍為全球半導體行業top8的存在……

2004年,飛利浦又将自己的PC顯示器業務賣給冠捷科技。

2006年,又将行動電話業務賣給了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南極人的老路子

飛利浦的一生也算是傳奇了。

從開始的半路出家,逆襲為一代商業巨鳄,到後來慘遇寒冬,謎之操作一般割裂了最有前景的半導體業務……

他看似沒有虧,實際上賠的渣都不剩。

或許是因為這種大起大落,讓飛利浦開始自暴自棄了。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從2006年開始,飛利浦就開啟了一個新業務,名叫——優質生活業務。該業務主要就是把自己的品牌租售出去,賺取授權費。

說白了,就是南極人的老路子——賣貼牌,躺着收錢。

這些貼牌産品都是由一些不知名小工廠代工的,飛利浦一開始還會去稍微把控一下産品品質。到後來,他徹底擺爛了,不管那些代工廠怎麼生産,也不再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援。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這就導緻市面上的飛利浦産品參差不齊,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自己買的飛利浦産品變得越來越“拉胯”,并且還找不到售後。

就這樣,消費者對飛利浦的信任越來越低,直到後來,再也不願為這個老品牌買單。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2021年,飛利浦就已經把整個家電業務,全部轉賣給了高瓴資本。到這年為止,飛利浦已經徹底切割掉了自己的全部電子業務。

這也就意味着,從這年以後,你所買到的所有飛利浦電子産品,全都是貼牌産品,沒有一件是它自己做的。

靠賣“假貨”賺1020億!昔日巨頭飛利浦,為何淪為了歐洲南極人?

結語

其實後來飛利浦的醫療科技業務,做的不算很差,到現在為止,飛利浦這塊市值已經達到170億美元了。

但這比着半導體業務來看,真的是九牛一毛。如今就光是台積電這一家,就已經市值5000億美元以上了,更别說他曾經控股的其他半導體公司股份。

但凡當初飛利浦能再沉住氣,稍微等兩年,觀摩一下時代發展,把半導體好好捂在口袋裡,也不至于淪落到如今這幅田地。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