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畫像
說到唐伯虎這個人,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吧,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還有一個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想必大家都看過。
《唐伯虎點秋香》電影畫面
那麼關于他的一幅作品賣了36億,這到底是不是真的,難道真的是小編孤陋寡聞了,這成交價格簡直高得離譜啊,而且按照唐伯虎的名氣和繪畫地位,也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吧。
對此小編還特意找人咨詢過此事,沒想到他給到的回複是:“驚訝,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難道也是我孤陋寡聞了?”帶着這樣的問題小編開始了求證之路。
《廬山觀瀑圖》
36億的國畫,這天價成交額的作品,小編倒要看看是什麼樣子的,要不然不就顯得小編太沒有見識了。
在網上搜尋大量關于這則資訊的内容,這不查不知道,一查發現還真有賣36億的資訊,順着線索往下檢視這樣一則内容:“2013年2013年9月19日,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舉行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
唐伯虎《廬山觀瀑圖》以3億美元起拍,經過120輪叫價,最終以5.9億美元(當時折合成人民币36億元)的天價成交。”
唐伯虎
看到這樣的資訊,小編心想這應該不太可能是假的吧,說的有鼻子右眼的,但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幕後操手營造出這些畫作價高的泡沫,再轉手高價賣出的一種炒作方式。
作品根本達不到這樣的價格,隻是為了在賣家面前提高其買賣價值。
唐伯虎書法作品
《落花詩冊》局部 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藏本
唐寅《吳門避暑詩》 紙本 行書 31X138cm 遼甯省博物館藏
但不得不說的是,唐伯虎在書畫造詣是非常高的,唐伯虎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留下了大量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
唐寅《廬山圖》
年少成名,鮮衣怒馬
我們在電視上面所看到的唐伯虎,他不僅才華橫溢、行事不羁,更是風流倜傥、妻妾成群,日子過得那是真的逍遙自在。
但其實曆史上唐伯虎出身并不高,因為在古代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唐伯虎的父親就對他寄予厚望。
當然他也沒有辜負期待,16歲便考取了秀才,19歲娶了妻子,因才華出衆他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江南四大才子"。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年少成名,鮮衣怒馬,嬌妻美眷更是錦上添花,人生仿佛一路開挂。
但就是在這之後的幾年當中,父母妻兒相繼離世,來自命運的打擊讓唐伯虎搖搖欲墜,就在他想徹底放棄之時,作為好友的祝枝山點醒了他:你光耀門楣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唐伯虎《落霞孤鹜圖》
30歲躊躇滿志進科場卻含冤入獄
于是,唐伯虎開始發奮苦讀,28歲考中解元,在30歲時,唐伯虎躊躇滿志地進京參加會試,路遇同去趕考的江陰巨富家的公子徐經。
徐經文才不行,開考前請唐伯虎幫他寫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此事不久就被人告發,兩人都锒铛入獄。
最終雖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場舞弊案的主犯,但經過這番折騰已經聲名掃地。朝廷革除了他的“士”籍,把他發配到浙江偏遠之地為小吏。
唐伯虎《虛閣晚涼圖》
心高氣傲的唐伯虎氣得回了蘇州老家。
一路上飽受白眼,在大病一場後,他開始遊曆四方,放浪形骸,賣畫為生。他全身心投入到畫作上,每一幅畫似乎都傾入入了他的血淚。
唐伯虎《落葑田行犢圖》
唐伯虎《落秋風纨扇圖》
是金子總會發光,他的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購買,在36歲時,唐伯虎在姑蘇城北建了”桃花庵“,在這裡,和祝允明、文徵明等好友飲酒賦詩,揮毫作畫。
不愧為繪畫奇才,唐伯虎不管是人物、山水、花鳥,他都遊刃有餘,最終他成為了明朝繪畫界數一數二的高手。
在”桃花庵“的日子,大概是他一生中難得的快意時光,在這裡他與紅顔知己九娘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享受到而來人生寶貴的天倫之樂,隻是在他44歲時,又一場災難從天而降。
才華橫溢被甯王重用
靠裝瘋賣傻才撿回一命
因為唐伯虎的名氣越來越大,皇帝的叔叔甯王,派人送來重金,表示想讓他做自己的幕僚,唐伯虎隐藏心底多年的夢想被激發,來到了甯王府中。
不久後便發現甯王廣收天下名士、招兵買馬,是想策劃謀反,唐伯虎沒想到自己就這樣糊裡糊塗的站在了深淵旁,思前想後的唐伯虎決定裝瘋賣傻。
隻是如何才能讓甯王相信他是真的瘋了呢?
唐伯虎《事茗圖》
唐伯虎決定豁出去,蓬頭垢面,脫光衣服,對着女仆傻笑,口中念念有詞,把什麼髒東西都往嘴裡塞。
甯王為了驗證他是真瘋還是裝瘋,故意拿了豬食給他吃,他狼吞虎咽的吃下,吃完就開始裸奔。
這下甯王終于相信他是真瘋了,便将他放回了家鄉,沒過多久,甯王果然起兵造反,皇帝震怒,最後甯王的謀反被王陽明鎮壓,甯王論罪伏誅,一幹人等皆被正法。
而唐伯虎靠着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唐伯虎《函關雪霁圖》
而後來的唐伯虎,面臨着妻子的再次離世,唯一的女兒遠嫁,他在歲月的凄風苦雨中,獨自飄零。
唐伯虎《仿唐人仕圖》
觀其一生,唐伯虎曾在世人的仰慕中,揮斥方遒,但更多的時候是曆經诽謗、排擠、陷害、貧困、孤苦.......
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經曆過多次人生大起大落的唐伯虎,其内心的孤獨和掙紮又有幾個人能夠去了解呢?
他的一生雖曆經磨難,但年少成名,他的作品在當時備受大衆喜愛,在我們當今生活中,有很多藝術家還在道路上掙紮,就是是作品再好也不被大衆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