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正式展開“十項行動”。這一年,圍繞這一“總抓手”,天津各區、各部門、各行業都在書寫屬于自己的答卷。
“開”,或許是西青區落筆的答案。差別中心城區的擁擠與熱鬧,以制造業強區、科教興區、人才強區等目标為己任的西青區,有着獨特的創新視角和區位特征。縱觀“十項行動見行見效”這一年,一個“開”字背後蘊含的,既是商業的繁榮,也是智慧的創新,更是産業的更新。
開業
商業體選址“有心機”,“剁手”的不隻是天津人
西青區作為環城四區之一,距離市中心的核心商圈較遠,客觀上給區内居民的消費娛樂活動帶來了不便,但過去的一年裡這塊短闆正在被補齊,并走出了一條結合自身區位優勢的新路徑。
就在跨年鐘聲敲響前一日的12月30日,期待已久的西青大悅彙正式開業亮相,自此市民又多了一個休閑娛樂的新去處。開業首日這裡客流突破12萬人次,銷售突破1419.8萬元,微網誌、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話題讨論度突破8300萬,用一個個數字證明西青區的消費熱情。
這不是2023年西青區唯一一家開業的商業綜合體。地處南站商圈的楓雅印象城12月22日正式開業,首日銷售額突破600萬元,客流突破10萬人次。而兩個月前,同樣位于南站商圈的杉杉奧特萊斯也剛剛開業,時值中秋、國慶的雙節加持,開業首月直接創下了120萬人次客流量和2億元銷售額的成績。
之是以能夠頻頻重新整理資料成績,正是依托了高鐵南站打造的京津雄“半小時通勤圈”和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優勢,疊加了樞紐更新和政策加持的雙重契機,才得以讓這些相繼開業的商業綜合體爆發消費活力。
除此之外,位于津港公路附近的星悅中心、位于津門湖街的梅江天街等項目都已開建,于西青區“待辦事項”清單中等待被勾選完成。
開拔
智能産業拔節生長,“聰明車”遇上“智慧路”
消費端的成果,一定程度展現了居民高品質生活建設行動的效果。但對于以制造業強區為重心的西青區來說,衡量産業發展成果,才是第一要務。經濟的活力不僅要看到前端市場的交易能力,更要深挖後端産業的奠基能力。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就是要大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縱觀西青區制造業更新的關鍵——“開拔”是不可忽視的關鍵詞,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拔節生長,全面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轉型,形成了西青區鮮明的産業更新特色。其中,最重磅的項目之一莫過于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開放測試道路的全域啟動,這個在2019年12月正式獲批的國家級智慧項目,在2023年10月底全域啟動,總長度達到523.8公裡,占據全市相關測試道路的65%以上。
截至目前,西青區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虛拟測試場已覆寫場景3500餘種,累計測試超287萬裡,并持續為上汽、廣汽、北汽等60餘家車企提供研發服務。
僅僅有資料或許還不算直覺,開放車聯網測試究竟能給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這才是普通人最關心的問題。簡單舉個例子——智能快遞車。
假如你身在西青區的張家窩鎮,大機率會在測試道路上不斷偶遇一個個“紅色小盒子”來往的身影,它們就是京東在西青車聯網測試區率先投放的50輛物流智能快遞車,可以實作遠端操控、智能定位,在無人工幹預的情況下實作遠端派攬件,在解放快遞員高峰期單量壓力的同時,保證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不受影響,實作物流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這便是連接配接研發與應用的智慧産業更新魅力。
不僅如此,以“開智”為特色的西青區自然不僅有快遞小車這一種“聰明車”,就在2023年上半年舉辦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同樣從車聯網測試區走出來的“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巴士”也正式開啟了試營運。全長15公裡,串聯起南站、社群、商圈和産業園區路線,自動駕駛巴士不僅解決了南站區域居民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也緩解了南站擁堵的交通狀況,形成了一條屬于西青區獨特的智能駕駛紐帶。
凡此種種無需一一列舉,當“聰明車”遇上“智慧路”,西青區在踐行智能化産業更新的答卷上,終是落下“智慧”一筆。
開園
天工開物,一核兩翼,真金播種,引鳳來“西”
2023年5月18日,備受關注的“天開園”正式官宣開園,其中天開西青園作為“一核兩翼”中的西翼拓展區亦同步亮相。
真金白銀的扶持,是送給科研的禮物。據悉,西青區連續5年、每年拿出2億元專項政策資金支援園區建設,成立多隻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充分發揮财政資金、國有資本的放大效應和引導作用,積極鼓勵扶持高校學生、教師創新創業,全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産業鍊生成聚集。
首個2億元專項基金,已于半年前開始“灌溉施肥”。去年9月,天開西青園重磅釋出“西翼金種子計劃”,通過“一推薦雙把關”機制或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篩選後,入選“金種子”名單後,企業(團隊)将獲得100萬元資金支援(50萬元為無償“助苗”資金、50萬元為股權投資資金),并将享受一定面積載體空間3年免費使用權以及“金種子”提供定制化優質服務。
孵化成果需要時日才能完全顯現,“播種助苗”的計劃仍具備明确目标。據悉,天開西青園預計3年内引育“金種子”15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個、規模工業企業10個;5年内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個、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5個;7年内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個、上市公司1至3個;高标準建設4萬平方米“金種子”基地,将天開西青園打造成為創新活力迸發、特色産業集聚、優質企業項目叢集的高成長性科創新城。
開診
多家醫院落地開診,打造三個“最後一公裡”
衡量民生幸福從不僅限于經濟名額,醫療建設是增進人民福祉,築牢基層保障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
過去的一年,西青區又給這道生命防線樹立了三道健康屏障、打通了三個生命健康的“最後一公裡”。
立足群衆就醫便捷,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立足“一老一小”身體健康,打通基層保障“最後一公裡”;立足數字健康創新應用,打通生命健康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市屬醫院方面,西青區推動一中心醫院水西院區、中醫一附屬醫院南院區兩家三級甲等醫院開診,引入市口腔醫院落戶津門湖街道。區屬醫療機構方面,數量達到407家,總床位2990張。去年6月,與中醫一附屬醫院合作的西青區中醫醫院正式開診,中醫藥臨床診療能力明顯提升。民營醫療機構方面在西青開發區引進了康彙醫院;在南站科技商務區布局鵬瑞利醫院,将成為我市第一家以功能神經外科為特色的三級專科醫院。
此外,關聯上述天開西青園的科研優勢,西青區已經把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産業列入支撐天開西青園發展的主導産業之一,謀劃落地了四個示範平台,分别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工所主導建設的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創新平台;由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領銜的生物材料和生物醫藥産業化平台;由行業技術領先企業聚集的京津冀合成生物學新藥創制研發服務平台以及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平台,極大程度加快了生命健康領域成果産業化的步伐。
天工開物,萬象更新
開業、開拔、開園、開診
四個“開”字
足以在缤紛成果中
提煉出一條清晰的脈絡
“開”者,“張”也
“張”者、施弓弦也
以“開”字作答
“十項行動見行見效”的首份答卷
展現的是西青區在
高品質發展中蘊含的動能與活力
對于這份答卷
西青人是最好的閱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