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作者:娛事娛绯

前言

《遐想》作為一部現代鋼琴作品,以其複雜多變的複合節奏著稱,吸引了衆多音樂學者和鋼琴演奏者的關注。

不過在《遐想》中複合節奏的特征、演奏者的诠釋方法以及節奏、重音和踏闆使用對音樂卻表現着不同的影響。

但是在保持節奏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的同時,還能有效地傳遞作品的情感和主題嗎?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複合節奏的多樣性與《遐想》的音樂表現

其實《遐想》中複合節奏的另一個特征是:以八分音符為節奏基礎,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變化性極強複合節奏。

雖然左手即便是一成不變的八分音符,但卻是以不同的組合方式表現出複合節奏的拍點。

例如樂曲前4小節在樂曲一開始,前兩小節的引子是以“8/8”拍的形式展現,并且僅有左手聲部,以“3+3+2”的節奏型給演奏者提供了節奏指引,即“起拍子”。

不過在進入到樂曲主體部分,随着右手聲部開始加入,第二小節即刻更換了複合節奏的組合方式,變為“12/8”拍。

并且還加入了右手的主題旋律聲部,雙手同時以“3+3+3+3”的規整組合方式出現。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可令人驚訝的是進入第四小節,複合節奏的組合方式又進行了變化,即變為“3+3+3”的“9/8”拍。

另外還在右手旋律上作出了變化,以附點四分音符作為節奏指引,進而穩住了變化極快的節奏;

同時左手以規整的“3+3+3”八分音符組合方式表演。

由此在短短四小節内,就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複合節奏組合方式,可見《遐想》一曲中節奏變化的多樣性。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遐想》的複合節奏與演奏者的诠釋挑戰

不過作為演奏者,若是能高效地将譜面資訊轉化成自身對音樂的了解,并加以實踐到樂曲的演奏當中,才能稱之為“诠釋”一件作品。

而在《遐想》的練習過程中,如何才能在複合節奏貫穿全曲的基礎上,更好地诠釋聲部、重音、踏闆呢?

此外有别于相對嚴肅、規整的古典音樂,在複雜的複合節奏作用下,演奏者對聲部的塑造還要做出一定調整,而重音的放置必然也受其影響。

并且在踏闆的踩點設定上,演奏者也應根據譜面資訊做出相應調整。

但以旋律作為傳達樂曲中心思想向導的中國樂曲,對演奏者在聲部層次塑造這一點上有着較高的要求。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而在以橫向線性發展為主的《遐想》中,要讓樂曲的層次更豐富,更立體,關鍵則在于縱向拓展出來的和弦和各類四分、二分音符單音的演奏。

不過從樂譜中就可以發現這些縱向旋律常出現在複合節奏進行不規整變化的小節當中。

随後在第34—第37小節中,拍号進行了4次的變化,左右手聲部也相對應地發生了改變。

其中第34、35小節分别是“12/8”和“9/8”拍,并且都是以“3”為機關将左手的八分音符進行組合,即這兩個小節複合節奏的組合方式是相同的。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不過右手在第35小節起就開始進行了縱向旋律的變化。

但與第34小節雙手規整的八分音符組合不同的是,第35小節的右手以附點二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構成了右手旋律的低聲部。

而在第四拍右手則以一個小字四組的c為線索,瞬間讓人感受到了右手高聲部的層次。

另外這個小字四組的c上出現的保持音記号還能作為提示,保持音記号要求演奏者将音符演奏得相對飽滿、時值充足。

而要演奏出這樣的層次感,演奏高聲部的指尖要有深度,且需充分利用掌關節的控制将音色彈飽滿、明亮,但切忌為了彈出聲音而“壓”琴。

至此,第35小節呈現了三個聲部,樂句也完成了縱向發展的引子。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随後進入到第36—第37小節,可“8/8”拍的複合節奏卻意味着拍子的組合必然向不平均的組合方式發展。

不過從依然保持單一聲部的左手可以發現其節奏組合方式變為“3+3+2”,而這樣的節奏組合方式對聲部塑造也産生着引導性作用。

可觀察右手聲部,卻毫不意外地發現,右手原本位于小字三、四組的高聲部以附點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形式。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同時這也成為了雙手聲部中穩定住“3+3+2”這一複合節奏的支柱,而塑造聲部層次的和弦也正巧出現在了小節的第七拍。

其中維持前一小節“8/8”拍節奏型的第37小節則以延音保持的方式延續前兩小節塑造出的聲部。

并且通過觀察譜面可以發現延音線與音符之間依然跟随了複合節奏的指引,以“3+3+2”為拍點劃分。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由此這樣以複合節奏作為引導的聲部塑造方法在樂曲中不斷出現,甚至還可以在每一個樂句中都找到這樣的縱向發展方式。

是以,演奏者對譜面上的複合節奏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是塑造好聲部層次的重要環節之一。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節奏本質對《遐想》音樂形态的影響

衆所周知,節奏是音樂最本真的表現形式之一,它以其自身的有序性,以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将旋律組合起來,進而形成樂句、樂段、樂曲,也就是音樂。

而節奏本身又是以強弱拍為線索作為劃分線索,以一定的強、弱更疊規律進而形成不同的節奏型。

不過《遐想》中的複合節奏以多樣化為特點,演奏者若要準确表現出如此頻繁變化的節奏,就應以複合節奏為線索,遵循其變化,找準重音落點。

但從第66小節起卻着重标注了“節奏鮮明地結合演奏經驗”,這一個樂段是樂曲旋律線條起伏變動的向導之一。

同時也正是從這一小節開始一直到樂曲的尾聲部分,都有對重音進行标注,并且重音的标注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随後第66—第67小節以“8/8”拍的複合節奏呈現,同時雙手以相同但不平均的“3+3+2”八分音符為組合方式,重音的記号分别标記在第一、四、七拍上,且正好是每個組合拍點的頭拍。

可見這一重音落點方式給予了演奏者極好的提示,不易在音型高度相似的樂句中迷失拍點,即為樂句進行“分句”。

而分句是對樂句進行分塊,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演奏者更好地了解樂段。

且隻有找準重音落點的“E”、“B”、“E”、“E”、“B”、“E”,演奏者才能很好地将對稱且相似度極高的旋律以正确的節奏型诠釋出來。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緊随着在第68—第71小節,雖然複合節奏進行了三次的變化,但是也能發現重音進行了相對應的改變。

不過繼前兩小節不平均的“8/8”拍複合節奏後,第68、69小節以平均的“3”、“2”為組合機關分别組合成了“9/8”和“6/8”拍,兩小節的複合節奏都是規整的。

是以重音落點則放置在了節奏轉換的第68小節第一拍,并且在這兩小節内并沒有給予過多的提示。

轉而進入第70、71小節,演奏者會發現這兩個小節與第66、67小節完全相同,節奏型也從“6/8”拍轉回為“8/8”拍。

且重音落點也與前面相同,重新出現在了各組拍子的首拍位置。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随之這樣的重音落點方式一直持續到了節奏放緩,樂曲趨于穩定的樂曲尾聲部分。

是以,再回看第66小節樂譜上的“節奏鮮明地”,演奏者在易懂詳細的重音指引下,應在手指跑動過程中将重音落點正确落在複合節奏的變化拍點上,進而正确劃分樂句。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鋼琴踏闆使用與《遐想》音樂表達的融合

此外在鋼琴演奏中,踏闆也起着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

不過鋼琴踏闆有左、中、右三個,分别為“柔音踏闆”、“弱音踏闆”和“制音踏闆”。

其中使用最頻繁的就是右邊的制音踏闆,即延音踏闆,它能起到将演奏出來的音延長以産生一定音響效果的作用。

而鋼琴的西方名字叫“Pianoforte”,意為能強能弱的琴,且利用踏闆使它的每個音又以強弱、虛實的形态表現出來。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同時從《遐想》的譜面上可以看到,制音踏闆的踩法被很詳細地标注了出來。

而同上一節的重音落點相似,可以發現在踏闆的設計上也是以樂曲中獨特的複合節奏作為重要參照。

随後在第86—第87小節為節奏組合不平均的“8/8”拍,在添加重音時選擇将重音的落點落在“3+3+2”節奏組合的頭拍上,以穩定節奏。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通過觀察譜面我們可以發現在踏闆設計上也完全遵循了這一規律。

另外這兩個小節的複合節奏還進行了一個對稱式的展開,這對演奏者節奏把控的要求會更高,在86小節的“3+3+2”後要馬上轉為“2+3+3”。

而演奏者通過這樣設計的踏闆演奏,在頭拍踩下右踏闆,釋放出來的聽覺感受是相當明确的,能夠很好地把控住變換的節奏。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而接下來的第88—第91小節,複合節奏以“6/8”拍、“12/8”拍、“9/8”拍的節奏型呈現。

不過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節奏型都是以“3”為機關進行平均的配置設定組合,而踏闆在設計上則相較于前兩小節發生了改變。

其中在相同“6/8”拍節奏的第88—第89小節,踏闆是不間斷的,一直到樂句尾才有放開踏闆的記号。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同時,這兩小節是樂曲進入高峰前的引導句,在不間斷的踏闆設計基礎上,樂句進入第89小節時已經有一定混響。

此外再演奏出譜面上的漸強記号,能使得整個樂句往“上”走,将樂曲推向一定高度。

緊接着進入第90—第91小節,并且這兩小節的節奏組合方式相同,是以踏闆同樣是兩個小節連踩,一直到第91小節尾才放開。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不過通過前面兩小節的推動,到第90小節開始是全曲最熱烈、澎湃的地方。

但在演奏時要注意,右手連續跑動的八度和高音處的和弦有保持音記号,指尖在演奏單音、八度音程時都要有深度。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同時為了防止音響産生“混濁感”,連踩右踏闆的同時左手在這個部分應控制音量,這樣才能充分襯托出右手高聲部的旋律,進而将整個樂句演繹得十分有感染力。

不過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相對于聲部塑造和重音落點,踏闆的設計要考慮的因素要更多,包括節奏、音樂走向等;

雖然旋律優美動聽的《遐想》是現代鋼琴音樂作品,但卻保留了傳統中國音樂流暢、悠揚的旋律。

是以演奏者應在西方鋼琴演奏方法的基礎上,深刻地體會與挖掘中國傳統音樂的民族韻律。

是故從複合節奏角度出發,《遐想》中的踏闆在融合節奏特性方面給演奏者提供了極好的引導。

鋼琴曲《遐想》中複合節奏怎樣變化形态?其如何诠釋複合節奏?

結語

正是《遐想》對複合節奏的充分運用,才讓演奏者看到了音樂表達的無限可能。

同時在複雜節奏的指引下,演奏者才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表達音樂。

但若是想演奏好《遐想》這部作品,演奏者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技巧,更要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韻律。

進而才能在西方鋼琴演奏方法中融入獨特的東方美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