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作者:陌聞史談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前言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蘇轼的生命走到了晚年的時候,他在黃州寫下了這句千古傳頌的詞句,将他在貶谪之中對生活仍舊處之泰然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緻。

誠然,在世人眼中,蘇轼簡直就是李白之後的又一位仙人,他潑墨作書,将自己的才情寄托于詩文之中,成為了名滿天下的大文豪,然而他的為官之路卻坎坷挫折不斷。

在經曆了數十年起起伏伏的生活、見識到了人間百态之後,蘇轼終于在晚年悟出了簡明而又深刻的人生的道理。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一、年少成名,初生牛犢

不知道大家認為人生的真谛是什麼?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人生的真谛可能就是最簡單的“活着”,有理想信念的話,可能會認為人生的真谛是“追求”,但是在蘇轼這樣的大文豪眼中,人生的真谛無非兩個字:“量”和“識”。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早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蘇轼初入官場,就已經悟出了這個道理,那年蘇轼還是一個從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滿面風光、志得意滿,有着一腔抱負的書生,在進入官場後闡述自己的政治理念的時候,他寫下了一篇著名的進論文:《賈誼論》。

成文于唐代并流傳千古的名篇《滕王閣序》中有這樣有一句話,“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作為西漢時期漢文帝朝的官員,千百年來,賈誼一直都是不得志的文人們自比的對象。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賈誼年少時就因為文采斐然被人們稱贊,他也同樣對自己的文才非常自信,然而等到他入朝為官之後卻開始了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不僅被奸人誣陷,還被皇帝貶谪,最終隻能在憂憤中惶惶而終。

不僅在中國古代人眼中,哪怕在如今的人們眼中,賈誼都是壯志未酬不得重用的代表,但是蘇轼卻在《賈誼論》中對賈誼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這和古代文人的主流價值觀是完全不同的,在古代文人的筆下,歎賈誼不得重用并不完全是在為賈誼的境遇感到可惜,更多的是在為自己郁郁不得志而感到悲憤,然而這個時候的蘇轼年紀輕輕走進了仕途,并沒有什麼志不得意不滿的地方,是以才能從客觀角度對賈誼不得重用闡述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然而這個時候意氣風發的蘇轼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将會在朝廷權力傾軋和黨派鬥争之中迎來與他曾經并不憐憫的賈誼相似的人生路徑,而他早年對賈誼的這兩句評價也一語中的地概括了蘇轼仕途不順的原因,也終将會在他晚年被用來自嘲這一生坎坷的由來。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二、初入官場,滿懷壯志

蘇轼的前半生簡直就是賈誼那年僅三十三年的人生的翻版。

同樣是年少時因為才名被别人稱贊,聲名遠播,但是蘇轼成名得比賈誼還要更早一些,後世的人們常用“唐宋八大家”并稱八位唐宋時期的頂尖文人,而光蘇轼家就有父子三人名列其中。

蘇轼的父親蘇洵在兒子出生之前就已經是天下聞名的古文大家,是以蘇轼的家教是非常好的,在他小的時候,蘇洵因為父親離世而辭官在家給父親守喪,在這家年的時間中,蘇洵閑來無事,便開始教導年幼的兒子讀書。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在父母的悉心教養下,蘇轼很快就成長為了一個聲名遠播的神童,開始參加科舉之後更是光芒四射,别人二十歲的時候可能還在鄉試中躊躇不前,但是蘇轼二十歲的時候已經通過了會試,并受到了考官文壇宗師歐陽修的賞識,正式開始準備選官上任了。

蘇轼這個人是非常樂觀開朗随遇而安的,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蘇轼的工作并不在京城,而是被指派到了地方工作,但是蘇轼并沒有将這當成自己的不得志,而是堅信以自己的才能,将來一定會有被重用的一天,在地方工作的時候也同樣盡心盡力。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但是沒過幾年,正當蘇轼結束了地方任期,準備回京城開始在朝堂上大展身手的時候,家裡卻傳來了噩耗——母親因病去世,在悲痛中,蘇轼隻能申請了丁母憂,回鄉為母親奔喪受領,這一守就是三年,讓蘇轼錯過了晉升的最好機會。

三年之後蘇轼在歐陽修的推薦下重新回到了朝堂,并在制科考試中奪得了桂冠,被授予了重要官職。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三、官場傾軋,仕途起落

然而蘇轼的官途着實是非常不順,好不容易人生回到了正途上,僅僅五年之後,當蘇轼還在為自己的抱負努力的時候,父親蘇洵便也因病離世,這次蘇轼同樣申請了丁父憂,也為自己的父親守了三年孝。

這兩次丁憂徹底将蘇轼的命運打亂了,原本在這六年間,蘇轼不僅能有更好的發展,還能憑實績或者資曆得到提拔,但是兩次丁憂将蘇轼與朝堂割裂了兩次,讓他既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朝堂上發展自己的黨羽,也沒有機會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等到蘇轼為父親守孝之後,他的人生就正式迎來了巨大變數——這一年,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開始主持進行熙甯變法。

這場變法可以說讓朝堂徹底陷入了混亂,大臣們并不是所有人都對王安石變法持支援态度的,很多官員都極為不認同王安石的舉措,這其中就有蘇轼和他的老師歐陽修。

蘇轼上書給宋神宗陳述變法的弊病,但是不僅沒有被皇帝采納,反而為自己招來了麻煩,王安石對反對變法的官員們進行了反擊,蘇轼于是被貶到了杭州擔任通判。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這之後幾年,當蘇轼轉任湖州知州的時候又發生了著名的烏台詩案,支援變法的新黨人一直将蘇轼記恨在心,于是就咬文嚼字從蘇轼的文章中摘取了許多包含了個人感情的句子,然後曲解其中意思,向宋神宗上書稱蘇轼包藏禍心對皇帝大不敬。

這次烏台詩案之後,蘇轼的人生就徹底迎來了轉折點,後來即使偶有回升,但是卻再也與傳回都城朝堂無緣了。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

結語

就這樣,在四處轉任的過程中,蘇轼也來到了人生的晚年,回首這一生,蘇轼又想起了自己當年少不經事不通人情世故的時候寫的《賈誼論》中的那句“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恍然意識到這不就是自己一生的寫照麼?

他這一生,胸有大志,但是容不下王安石等新黨人施行新政,導緻自己被一貶再貶,而自己的才學斷然是天下聞名的,但是有才歸有才,見識卻太短淺了,不能準确地認識時局,讓自己從來站不對陣營,隻能在颠沛流離中度過一生。

“人生的真谛,不過有大量而見識廣啊……”

蘇轼晚年對于人生的感悟:僅僅兩個字而已,道出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