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媒體聚焦】文化煥新 潮湧隴上|從“破壁”而出到“花雨”缤紛

作者: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視訊加載中...

絲路千年夢 舞自敦煌來

在傳承與創新中 讓甘肅故事傳得更廣更遠

四十四年前,舞劇《絲路花雨》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它在1979年的春天橫空出世,震驚中國文化界,也震撼了世界藝術的舞台,成為那個時代最閃亮的文化符号之一。這部經典,帶給中國舞蹈一個全新的舞種——“敦煌舞”,而甘肅舞台藝術創作也沿着它的路,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關于敦煌的藝術精品。

絲路悠悠,駝鈴陣陣,仙衣舞動,人間難得。1979年9月,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之際,《絲路花雨》劇組進京首演,獲得空前成功。44年時光流轉,它依舊是甘肅歌舞劇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絲路花雨如一聲春雷,成為人們心中美麗和人性的象征,被人們稱為是“思想解放的碩果,文藝春天的報春花”。因為它,上窄下寬的A字型褲子,在那個年代成為了時尚界的焦點,與此同時,中國舞蹈史上一個全新的舞蹈流派也由它而生。

那一年,跟《絲路花雨》的創作者們一樣,高金榮先後5次進入莫高窟。在浩瀚的壁畫世界裡,凝望着金剛和飛天,尋找着與舞蹈有關的元素。1980年末,高金榮編寫的《敦煌舞教學大綱》出爐,并于同年在甘肅省藝校,也就是今天的蘭州文理學院職業舞蹈學院招收了第一批“敦煌舞班”的學生。壁畫上凝凍着的舞姿,以一門學科的方式得以傳承和廣泛傳播,開始在中國舞蹈史上散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和強大的生命力。

1987年,13歲的金亮考入了甘肅省藝術學校敦煌班學習跳舞,經過努力練習和潛心研究,他成為高金榮指定的敦煌舞傳承人之一。曾經的學生,如今也成了老師。

眼神表情豐富、手形多姿秀麗、手臂柔曼多彎;赤足,腳的基本形狀為勾、翹、歪;體态基本下沉,出胯沖身形成三道彎,再配合長綢、腰鼓、琵琶等道具進行表現,這就是敦煌舞的韻味密碼。

這部《舞從敦煌來》,是在高金榮指導下,由金亮帶領蘭州文理學院的師生們精心打磨的原創舞台劇。在這部劇中,既有高金榮編導的《千手觀音》《妙音反彈》章節,也有金亮等傳承人對敦煌舞深入研究後融入的《褰褰袖欲飛》《金剛》等章節。2023年,《舞從敦煌來》成功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

《絲路花雨》把一種源自敦煌壁畫的全新舞蹈形式帶到了觀衆眼前,而在一代代的藝術家的努力之下,它又從舞台走進了學校,走上了課堂,教學體系的完善為敦煌樂舞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撐。曆經40多年的發展與積澱,敦煌舞教學逐漸走出了甘肅,如今,全國衆多高校已培養出幾千名敦煌舞專業學生。而對于甘肅歌舞劇來說,《絲路花雨》還為甘肅舞台藝術創作打開了一扇窗,讓人們從中窺見了敦煌這座藝術寶庫的灼目光華。1997年,在《絲路花雨》誕生18年後,甘肅歌舞劇的又一張靓麗名片——《大夢敦煌》開始了它的創作之旅。

說起《大夢敦煌》的創作陣容,梁路順用“天花闆陣容”來形容當時的創作團隊。《大夢敦煌》策劃于全國舞台表演藝術很不景氣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随着影視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新娛樂方式的興起,劇場表演的觀衆人數和演出場次都出現了大幅度萎縮。在這樣的背景下,蘭州歌舞劇院創造性地采取“借船出海”的創作模式,邀請了國内一批著名編導、作曲擔任主創,為這部作品從起步就奠定了極高的水準。

用最優質的文化資源和全國最優秀的藝術人才聯合創作,這是《大夢敦煌》的一次成功實踐。23年以來,《大夢敦煌》劇組演出足迹遍布全國,并走出國門,先後赴美國、德國、澳洲、法國等地巡回演出,累計演出1900餘場,票房收入過億元,同時,該劇還囊括了中國舞蹈“荷花獎”、中國“文華獎”等多個國家級舞台藝術類大獎,赢得了“可移動的敦煌”“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極高贊譽和口碑。

12月底,《大夢敦煌》劇組即将前往内蒙古進行“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演出,為此,劇組早早地開啟了排練工作。在褪去舞蹈演員的身份之後,梁路順成了劇組的舞台監督,不但要時常跟着劇團天南地北地跑,還負責着演員們的排練工作。

騰翻、旋轉,每一個手勢、每一次勾腳,都力求做到精準和完美。演員們一遍遍苦練劇目中的複雜舞段、造型和整體隊形,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對于他們來說,每一次排練都是一場演出。

牛梓、陳彥汀是《大夢敦煌》的第九代和第十代月牙。2015年,十七歲的她們第一次以“月牙”的身份出現在經典舞劇《大夢敦煌》的舞台上,這一跳,就是八年。她們和彼此的搭檔一起,用不停躍動的身影,講述着絲路上畫師莫高與少女月牙的動人愛情故事,向世界傳播展示着敦煌舞和敦煌文化的風采和魅力。

今天,甘肅歌舞劇的創作者們仍在挖掘着敦煌這座藝術寶庫,大型實景演出《又見敦煌》、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敦煌樂舞正以年輕人更為喜聞樂見的方式,持續傳播着敦煌的藝術魅力。人才梯隊的建設、本土劇目的創作,甘肅歌舞劇人不但讓敦煌樂舞走向了世界,也讓敦煌文化、甘肅文化在世界藝術舞台上開出一朵朵絢麗的文藝之花。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從舞台藝術到課堂教學,立足于理論建構、人才培養、精品創作,今天的甘肅歌舞劇人用堅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文化積澱,強大的文化基因,仍在努力尋找、探索能更好反映時代精神、觀照當下審美、契合甘肅曆史人文的題材和路徑。對于未來,甘肅的舞台将更加花雨缤紛。

(來源:視聽甘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