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50年來首次登月任務遭重挫

作者:環球時報
美50年來首次登月任務遭重挫

圖檔說明: “遊隼”月球着陸器傳回在太空中的第一張圖像顯示,其隔熱層已經起皺。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8日稱,這指向推進系統異常。(視覺中國)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 準 ●本報記者 樊 巍 ●劉皓然

美國東部時間8日2時18分,以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命名、由美國私企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研發的“遊隼”月球着陸器,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研發的“火神半人馬座”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火箭噴射出的烈焰照亮了整個夜空。這是50多年來美國首次展開登月任務,也是首次由一家私企來主導登月任務,多家外媒是以用“曆史性”來描述8日的發射。然而“遊隼”升空不到24小時,由于推進劑出現“嚴重損失”,這一月球着陸器的任務目标被宣告變為“盡可能靠近月球”,美聯社稱,“遊隼”的登月任務“似乎注定要失敗了”。在業界看來,這一登月任務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一階段的探月模式奠定基調,即把相關任務外包給私營企業,先以着陸器探索月球,再展開載人任務。不過《紐約時報》8日說,此次失敗引發了人們對NASA依賴私企在月球表面開展科學實驗這一政策的質疑。

“放棄”登月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8日報道,升空大約50分鐘後,“遊隼”與火箭分離,之後進入安全運作模式。按照原定計劃,這一月球着陸器将先沿着地球軌道運作,脫離地球引力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向月球進發,最終在月球表面實作“軟着陸”,預計登月時間是2月23日。

然而8日發射後僅過了幾個小時,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表示,“遊隼”的太陽能電池闆無法穩定地面向太陽,電力供應難以有效維持,該問題有可能是推進系統異常導緻的。據CNN報道,電池的問題後來得到解決,但推進系統故障沒有解決,推進劑正出現“嚴重損失”。在這種情況下,“遊隼”的姿态控制系統可能最多再工作40個小時。

“現在,我們的目标是在‘遊隼’無法保持面向太陽、失去動能之前,讓它盡可能靠近月球。”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在8日晚些時候的一份聲明中說。“‘遊隼’任務放棄登月嘗試。”CNN稱,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的表态意味着,着陸器在月球表面實作“軟着陸”的計劃已不具有可能性。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推進系統故障是一種常見的航天器故障類型,且此類故障對于探月任務來說較為緻命。對于着陸器而言,從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實作月面着陸有幾個重要環節,中途修正、近月制動、通過降低軌道高度實作“軟着陸”等都依賴推進系統和姿控系統的參與。這幾個登月步驟需要的速度增量非常大,推進劑洩漏過多意味着無法實作正常的“軟着陸”。

根據一份與NASA簽署的1.08億美元合同,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研發了“遊隼”。CNN稱,該公司在“遊隼”任務上投入的成本高于收益,其CEO約翰·桑頓曾說,如果任務失敗,不會導緻這項業務的終結,但肯定意味着将面臨重重挑戰,比如影響他們完成其他任務的能力。桑頓近日告訴CNN,自己更多地将“遊隼”登月視為一項關乎行業成功的任務,而并非隻是某次特定任務。“每一次成功和挫折都是學習與成長的機會。”NASA進階官員喬爾·卡恩斯8日發表聲明說。

“重大損失”

原本,“遊隼”有望成為自1972年美國“阿波羅17号”登月任務結束後首個登陸月球表面的美國着陸器,它也被視為美國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性月球探索”,是以,8日的發射任務引發外界密切關注,美國輿論寄予厚望。美國《自然》雜志曾說,這趟行程或将引領月球研究工作進入“新時代”。

“放棄登月不僅對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來說是一次重大損失。”CNN說,“遊隼”攜帶了多種NASA的科學儀器,以及15個來自其他機構和國家的有效載荷。NASA本來計劃開展檢查月球輻射水準、分析土壤成分、研究大氣等實驗或項目。美國《巴倫周刊》稱,NASA希望利用這類任務探測月球環境,為其“阿爾忒彌斯”計劃鋪平道路,實作讓美國宇航員在2020年代重返月球的目标,并為未來的火星任務做準備。

楊宇光說,“遊隼”無法登月不會對NASA原計劃今年進行的載人繞月任務和後續載人登月任務造成直接影響,但長遠來看,美國重返月球計劃中建設月面基地的計劃會受影響。在NASA的規劃中,許多送往月球表面的科研和生活裝置都需要依靠商業航天公司提供運輸服務。

NASA或推遲實施探月任務

“鑒于此前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用于美國載人登月計劃着陸器的星艦研發進展滞後,多項關鍵技術尚未進入驗證階段,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美國在2025年實作載人登月的計劃要延後。”楊宇光稱。

正如這位專家的判斷,綜合路透社、CNN9日報道,受“技術困難”等因素影響,NASA計劃宣布推遲實施一系列探月任務,包括“阿爾忒彌斯2号”載人繞月飛行任務将“延遲數月”。該機構釋出的報告稱,月球計劃面臨的其他問題包括用于建造、運輸和發射火箭的地面基建設施損壞程度超過預期,需要進行維護與修理;選拔宇航員以及與合作方的協調工作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對于美國一些人而言,登月并不僅僅意味着是一項太空探索任務。美聯社近日概述了各國這兩年的登月“成績”,稱中國和印度成功了,俄羅斯、日本和以色列失敗了,“在不被損毀的情況下着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報道說,如今,兩家私企忙于将美國重新帶回這場“比賽”,除了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美國“直覺機器”也計劃在今年發射月球着陸器。該公司CEO史蒂夫·埃爾特穆斯說,太空競賽“更多地與地緣政治有關,中國正在走向太空,世界其他地區也正走向這裡”,而“我們當然想成為第一名”。報道提及,日本計劃今年再次開展私人月球探測器HAKUTO-R登月任務,如果成功,它将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之後第五個實作登月的國家。中國同樣計劃在2024年開展嫦娥六号探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