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孫文西路有一家著名的茶室,李大中堂的"威吉茶室"。茶室開業時間不長,不是傳統的舊名,但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甚至80年後它仍然很受歡迎。
李大中堂原為清朝官人人(下點進計程車)的大房子,面積5000多平方米,單廳近200平方米,威吉茶室是在李大忠堂的禮堂開的,由李家璇的孫女劉偉英創立。據說,衛英的粉狀水果"金"特别好吃,受到了食客的好評,使其成為中山的流行風味。因為管理好,威吉茶室的生意興隆,是以家裡的親戚紛紛效仿,還在李大中廳開了一間茶室,這在廳裡出現了"最多可容納兩三百人"的活動。

中山名小吃:粉狀水果"金"(圖檔:網絡)
李大中堂内有茶室,但當時中山茶室産業一角,中山人對"歎息茶"的熱愛,追求美味茶點,在不同時代都有同樣的奉獻精神。
中山市檔案館藏顯示,民國期間成立了"中山縣酒樓茶室專業工會",據工會會員名冊統計,有490名注冊會員,可見當時中山縣酒樓茶室從業人員一樣多。從名冊上看,這些人在餐廳茶室有50多個英語、鹭江、鑽石、四大、花園、樂桃等。這隻集中在城市商店和員工,不包括鄉鎮,當然也有很多小規模的家庭經營的茶室不包括在内,這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民國時期中山縣餐廳茶室行業專業工會會員名冊(部分)(中山市檔案館)
就餐廳的範圍而言,茶室和餐廳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中山縣餐廳茶室專業工會章程》提到:餐廳有商務菜、安排宴會、海鮮油炸、炖菜、太倉拉風味餐廳及配套食品;不過,有些餐館也經營茶室食品,看來今天中山很多餐館,茶館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民國時期中山縣餐廳茶室行業專業工會條例(部分)(中山市檔案館)
當時,中山茶室經營茶點,也非常有地方特色,如威吉茶室出售的茶壺有金、角、紅餅、葉、油炸堆、魚皮角和鳳凰丸等。當然,傳統上常見的廣福地區各種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椰絲、蓮花、豆沙、叉燒袋等。為了吸引顧客,一些餐廳的茶室還舉辦音樂、粵語音樂表演,甚至不惜大價聘請名人前來表演,這也是當時光複區"歎息茶"的特色。
廣州人在廣州泸溪酒館喝夜茶(中山市檔案館)
檔案記錄了中華民國時期的一起茶室火災案件。據中山縣消防廳火災報告檔案顯示,民國35年(1946年)2月27日淩晨5點.m,孫文溪路一家茶室發生火災,消防隊和水車人員搶救後,約6點火熄滅。據店主Oftin介紹,該火點為店内廚房外殼,幸好發現救援及時,沒有造成重大災害,但相鄰的鞋店牆壁和物品輕微損壞,可以賠償損失。這隻是一件大事,但也有一個大茶室攤位。
35年2月27日(1946年),中山縣消防局報告茶室火災案件(中山市檔案館)
中華民國成立34周年(1945年)11月,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為慶祝中山縣開國元勳們的生日,開展了籌款活動。其中一項籌款是需要石岐鎮茶館向顧客收取茶水錢,每位顧客2元。規定的募捐時間(從11月8日中午到11月12日晚上)結束,俱樂部從業人員到茶館取款,但發現英式茶室收集的茶葉價格與經營慣例不符。為了查明真相,該協會緻函中山縣警察局,希望幫助查明是否存在"短報挪用資金"的情況。
1945年12月4日,中華民國在中山縣向中山縣警察局寫信慶祝中山縣各界開國元勳的誕生(中山市檔案館)
根據警方調查報告,茶室無法提供茶葉客人人數的記錄,隻提供每日運作的收支賬簿,其中隻有每日營業金額,無法知道顧客人數,是以茶館有隐藏證據懷疑。調查人員還詳細清點了茶室大堂座位、大廳和花園室座位,同月5日和6日茶幾:5早午夜三城茶幾數494,6點476。當時,茶室隻籌集了2974元,按5天計算,每天不到300元,确實與實際相差比較大。由此,警方得出結論,英國茶室确實存在挪用資金的行為。終審判決,盈盈茶室被罰款,并支付原繳款額的三倍,即人民币8922元。然而,此事走到了盡頭,從此事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茶室,其中一些已經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
中華民國34日(1945年)12月8日,中山縣警察局關于英國茶室A錢資金的調查報告(部分)(中山市檔案館)
1946年1月6日,中山縣國父國慶大從英式茶室(中山市檔案館)處以8922元的罰款。
如今,孫文熙路的一條小巷,也可以看到寫着"大中堂"的藍色路标,讓路人的心裡流連忘返,想起80年前這裡曾經有過李大宗堂的大茶室,想起茶室著名的"金"粉果,想起當時中山人愛"歎息茶"的現在。
孫文西路口的一個路口挂着"大中堂"藍色路标。照片拍攝于2001年6月13日。攝影師:Le Peven。(中山市檔案館)
陳文琳林
編輯:陳琳琳
稽核:王健
終審判:高小兵
本文參考:《中山史(系列43)》李大中堂大茶室(作者:方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