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茶葉“鍊”動大産業

作者:天眼新聞

走進貴州金三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金屬切割聲、電焊聲交織,下料、成型、焊接、打磨、組裝……各生産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小茶葉“鍊”動大産業

“這是公司為延伸産業鍊、打造産業叢集而成立的茶機生産公司。”貴州金沙貢茶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貢茶公司”)宣傳部部長廖乾均告訴記者,公司堅持“三金融合”,在貢茶公司的基礎上招商引商,成立了貴州金三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貴州黔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貢茶公司營運茶園基地生産項目,推動茶産業發展。

——以貴州金三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産茶葉機械制造裝置,建成智能化茶機裝置生産線。

——以貴州黔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物有機肥料,改善了土壤生态,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10餘年的發展,我們形成了‘有機肥生産+茶機加工+茶葉種植+茶葉加工+茶葉銷售’的鍊條式發展。”廖乾均介紹。

小茶葉“鍊”動大産業

茶葉一頭連着産業,一頭連着農戶。

“公司創新運作的‘返租倒包’管護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戶季節性務工難與企業經營管護難兩大難題,同時也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實作了企業、村集體、農民共富。”廖乾均說。

該模式是指農戶與貢茶公司簽訂合同後,公司提供管護、采摘方案及技術指導,承包經營戶按标準自主經營茶園,承擔施肥、修剪、采摘等農資和人力成本并接受公司檢查監督。采摘後,公司按協定收購承包經營戶所采茶青,其茶園茶青産量越高,分享的效益越多,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生産積極性。

小茶葉“鍊”動大産業

“我們每3000-5000畝會配備一名茶園專職網格管理者,對茶園的生産作業實行動态管理,一方面對農戶生産行為進行監管,一方面也為其提供指導幫助。”廖乾均介紹。

目前貢茶公司擁有歐标茶園8.2萬畝,覆寫縣域8個鄉鎮43個茶産業村(社群)、300餘個茶園返包管護組,聯結周邊鄉鎮10000餘名農民從事茶園管護和茶青采摘,采摘周長期達10個月。農民可就近參與茶園管護、茶青采摘和茶葉加工,每年人均增收3至5萬元。

同時,為提升茶産業從業者的職業技能水準,貢茶公司定期開展專業教育訓練,緻力于将農戶培養為懂管理、會經營、懂技術的新型農民,鼓勵其利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茶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積極探索茶産業發展新業态,在金沙,一條“種-管-産-銷-特”的茶業全産業鍊正在形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怡

編輯 向莉君

二審 張秀雲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