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作者:愛自由的小蕭筱

01 /

明朝科舉:一波N折的“稻”夢空間

話說在明朝洪武年間,有那麼一群風華絕代的學子,他們懷揣着“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夢想,踏上了科舉這條不歸路。誰曾想,這科考之路,竟然比蜀道還難!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這不,就在洪武四年的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這群學子們迎來了人生中的大考——殿試。可當他們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時,卻被一道“稻”題給難住了。

是的,你沒聽錯,就是稻谷的“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02 /

稻夢初現:南北學子齊懵圈

話說這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就在殿試當天,他大手一揮,命人擡來了三筐稻谷。

這可把學子們給整懵了,心想:這唱的是哪出啊?難道皇帝老兒要我們種田去?

朱元璋看着一臉茫然的學子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各位考生,今日之題,便是評價這三筐稻谷的優劣。”

話音剛落,殿内頓時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學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不過既然皇帝出了題,那總得答吧。于是,學子們開始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地想着如何回答。

這時,一位來自江南的學子站了出來,他信心滿滿地說道:“啟禀皇上,這三筐稻谷雖然産自不同地方,但在我看來并無太大差異。隻是有的飽滿些、有的幹癟些罷了。”

朱元璋聽了這話眉頭一皺心想:這小子怕是沒種過田吧?連稻谷的好壞都分不清?于是他又不失風度地笑了笑問道:“那你可知這三筐稻谷分别産自何處?”

那江南學子一聽這話頓時傻了眼他哪知道這些啊?隻好支支吾吾地答道:“這…這…臣不知。”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朱元璋見狀也不再為難他,而是将目光轉向了其他學子。可接下來的回答更是讓他大跌眼鏡。

有的學子說稻谷的優劣與産地無關;有的學子則開始大談特談地理知識;甚至還有學子說起了風水……總之,就是沒人能說出個是以然來。

這可把朱元璋給氣壞了,心想:這群書呆子連稻谷的好壞都分不清,将來如何能為國家分憂?于是他決定暫停科舉,好好整頓一番。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03 /

稻夢解析:劉伯溫慧眼識珠

就在朱元璋氣得七竅生煙時,一位智者站了出來,他就是劉伯溫。劉伯溫是何許人也?

他可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不僅智勇雙全,而且精通天文地理、陰陽術數,是個真正的全才。

劉伯溫走上前去看了看那三筐稻谷,然後微微一笑,對朱元璋說道:“皇上莫急,臣有一計可解此困。”

朱元璋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問道:“劉愛卿有何高見?”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劉伯溫不慌不忙地說道:“皇上,這三筐稻谷其實大有玄機。第一筐稻谷粒粒飽滿,顯然是産自風調雨順之地;第二筐稻谷則有些發黴,顯然是存儲不當所緻;

而第三筐稻谷則摻雜了許多幹癟的顆粒,甚至還有稻草,這顯然是有人克扣軍饷、以次充好。”

朱元璋一聽這話,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三筐稻谷竟然還有這麼多門道!于是他連忙問道:“那依劉愛卿之見,該如何是好呢?”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劉伯溫接着說道:“皇上開設科舉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為國家分憂。但如今看來,這些學子們雖然飽讀詩書,但卻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将來如何能為百姓謀福利呢?

是以,臣建議暫停科舉,先進行一番整頓,等到學子們真正了解民間疾苦、懂得為國分憂之後再行開設也不遲。”

朱元璋聽了這番話深覺有理,于是當即下令暫停科舉,并命劉伯溫負責整頓事宜。就這樣,一場因“稻”而起的科舉風波暫時告一段落。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04 /

稻夢重新開機:南北平衡新思考

經過劉伯溫的一番整頓之後,明朝的科舉制度逐漸走上了正軌。而學子們也開始關注民間疾苦、了解國家大事,不再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

洪武三十年,科舉制度再次重新開機,這一次它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不過問題也随之而來,由于之前的元朝對北方的破壞嚴重,導緻北方學子數量遠遠少于南方,這使得科舉考試中南北學子的比例嚴重失衡。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這可怎麼辦呢?總不能一直讓南方學子獨占鳌頭吧?

于是朝廷開始思考如何平衡南北學子的比例問題。經過一番讨論之後,朝廷決定在科舉考試中實行“南北榜”制度,即分别錄取南北兩地的學子以保證其比例的平衡。

這一制度的實施不僅使得更多北方學子有機會進入仕途,也為明朝的統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05 /

稻夢延續:科舉之路無盡頭

明朝的科舉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從最初的“稻”題風波到後來的南北平衡問題,每一次轉折都反映了朝廷對選才制度的深度思考和對國家未來的殷切期望。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那些懷揣夢想、勇往直前的學子們,正是他們的堅持和努力才使得明朝的科舉制度得以不斷完善和發展。

朱元璋擡來3筐稻谷讓考生評優劣,劉伯溫臉色驟變:有人要死了!

如今當我們回顧這段曆史時不禁要感歎:科舉制度雖然已經成為曆史,但它所蘊含的智慧和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無論是那個因“稻”而起的夢想還是那條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科舉之路,它們都将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