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作者:龍雪說曆史

張三是一個性格熱心、善良的年輕人。他總是樂于助人,經常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當好友李四向他求助時,張三也第一時間選擇了幫助對方。

那時李四剛剛欠下了一筆高利貸,由于無法償還,債主威脅要取走他的财産。李四慌了神,四處尋找能夠借錢的親友。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最後,他找到了張三。李四哭訴自己的困境,希望張三能夠借給自己一筆錢度過難關。

張三聽完李四的解釋,立刻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盡管自己的積蓄也不多,但張三還是二話不說地将全部積蓄都借給了李四。

在張三看來,相識多年的好友遇到困境,自己當然應該挺身相助。

然而讓張三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後的李四不僅沒有還清借款,反而又一次來向張三要求借更多的錢。張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善意和信任被李四利用和濫用了。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無奈之下,張三隻能斷絕來往,選擇放棄追讨那筆錢。

這件事給了張三很大的啟發。他明白無原則、無底線地幫助别人,隻會讓對方養成依賴和利用的惡習。從此以後,張三再幫助别人時,一定會設定明确的界限,避免幫助被濫用,導緻反目或招緻災禍。

張三的一位老同學王五,最近與自己的妻子關系出現了裂痕。王五與妻子為了一些家庭瑣事經常吵吵嚷嚷,甚至為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王五的臉上已然挂滿了疲色。他找到張三商量,希望得到一些建議和幫助。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張三聽王五訴說後也十分緊張。他與王五從小一起長大,對于老友能否挽回這段婚姻也相當上心。在張三看來,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既然兩個人感情還在,總有化解分歧的辦法。

是以他主動提出要為王五出出主意。

但是當張三得知這對老夫老妻吵架的瑣事後,他也意識到這實在太過私密和複雜了。盡管自己也有不少想法,但直接過多幹預别人的家事往往會火上澆油,引起更大的沖突和沖突。

于是張三選擇了适當限制自己的行動。他更多地采取聽王五傾訴的方式,給予必要的安撫與鼓勵,而不是直接提供建議。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對于一些過于隐私的問題,張三也謹慎地避免過問或評論。他明白家事屬于私人領域,外人很難完全參與或改變。

最終,在張三的傾聽與鼓勵下,王五也漸漸想通了一些問題。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并采納了張三的一些建議。

這對老夫老妻終于又重拾了笑容,破鏡重圓。

這次經曆也讓張三學會了分寸。幫人要知進退,家事不能過分幹涉。這種明智而适度的幫助方式,往往也最容易獲得成功。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經曆過幫助李四和王五的兩次教訓後,張三對“助人為樂”這一人生價值觀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他發現,自己從前的助人方式存在一定盲區,往往是片面地注重“助人”,而忽略了“必有災殃”這一潛在風險。

張三METH自省,認為這源于自己性格中一成不變的熱心腸。他總是樂于助人,經常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卻沒有深入考量自己的幫助是否恰當,這就造成了被李四利用和冒犯王五隐私的結果。

減思索後,張三明白有些過激的善舉也會反而帶來傷害。比如無原則地替李四還債,不僅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還養成了李四借債的惡習;又比如勸解王五家事,雖然本意是好的,但過分幹預别人的私life,往往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沖突,甚至破壞了彼此的友誼。

是以,張三決心改變自己以前盲目熱心的作風。他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助人原則:首先,在提供幫助前,一定要審慎判斷對方的情況,确定自己的幫助是否恰當且被需要;其次,需要明确界定自己的幫助範圍和期限,避免無底線地讓對方依賴;最後,要注意控制對他人隐私的幹預程度,該說的可以建議,不該過問的還是慎重為好。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按這些原則,張三幫助了很多遇到挫折和困境的人,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面對考研失敗的趙六,他主要通過陪伴和鼓勵的方式,幫助趙六重新振作,最終趙六自己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又比如面對感情問題的杜七夫妻,張三隻是偶爾提點意見,更多地是讓杜七自己審視和解決問題,這對夫妻的關系也得以重建。

張三發現,運用這些有原則的助人方式,不僅可以避免被利用和引發麻煩,還可以讓自己的善意發揮最大效用,幫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渡過難關、重拾希望。

這也使張三在幫人與保護自己間達到了更高明的平衡。

你再善良,以下三種好事也不要做盡:“好事做盡,必有災殃”

通過這一系列的助人經曆,張三終于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這不僅僅建立在單純熱心的基礎上,更需要審慎的判斷力與控制力的配合,來把握界限、掌控分寸。

也許正如《中庸》所說,“溫良恭儉讓”才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式。明智而适度地幫助他人,這才是張三從今往後努力追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