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市長跑馬拉松,并非一場“作秀”

這段時間,“市長跑全馬”不僅成了中國跑圈的熱門話題,甚至快速出圈,占領了各大主流媒體的頭條。

上個周末,廈門馬拉松鳴槍起跑,近三萬名跑者踏出屬于廈門的城市脈動。賽後,社交網絡上的一張朋友圈截圖火爆全網。

截圖顯示,52歲的泉州市副市長姚飛也參加了廈門馬拉松,并且以3小時38分的成績跑完了全程42.195公裡。

觀點|市長跑馬拉松,并非一場“作秀”

52歲的泉州市副市長姚飛完成了全馬項目。

不約而同,稍早前落下大幕的上合昆明馬拉松賽上,同樣52歲的昆明市市長劉佳晨也參加了全程馬拉松比賽。據報道,劉佳晨市長的全馬淨計時成績為3小時47分48秒,在50-54歲年齡段的參賽選手中排名第116位。

更有意思的是,劉佳晨市長的完賽證書,還是由他自己簽名發放的。

據媒體報道,這已經不是劉佳晨市長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2022年1月,他在昆明參加了昆明半馬,完賽時和跑友攜手沖線。2023年3月補辦的昆明馬拉松也見證了他的身影,當時天氣較熱,他以5小時左右的成績完賽。

觀點|市長跑馬拉松,并非一場“作秀”

昆明市市長劉佳晨自己為自己簽發完賽證書,得到點贊。

在過往的一些路跑比賽中,也會有地方官員會走上賽道,為賽事領跑,但像兩位市長這樣引發全網關注的并不多。究其原因,這與兩位市長的參與度和專業性有關。

從成績上看,姚飛的3小時38分以及劉佳晨的3小時47分,都算得上是跑圈中嚴肅跑者的水準和能力。劉佳晨的平均配速為5分24秒,10公裡可以跑到50分鐘左右;而姚飛則要更快。

極限馬拉松世界冠軍、中國十佳運動員陳盆濱對此評價道,“水準相當高,跑得非常快,足以說明是資深跑者,至少有5年以上的長跑基礎才能達到這樣的成績。”

馬拉松是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并不是沒有運動經驗的人可以随随便便完成的挑戰,想要在3小時40分鐘左右完成全馬,每個月至少需要百公裡的訓練量積累。

觀點|市長跑馬拉松,并非一場“作秀”

能夠完成全馬,足以說明幾位市長都是長期堅持跑步的嚴肅跑者。

不同于籃球或者足球這樣的團體對抗項目,馬拉松不存在“陪上司打球”或“讓球”,也不會讓賽事變成個人秀場,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當劉佳晨市長和姚飛副市長的參賽成績在社交網絡上流傳後,網友們一緻給出了贊揚。

“估計是最會跑馬拉松的市長了”“厲害,被勵志到了”“這個速度已經秒殺百分之九十的跑友了”……網友們紛紛給出了類似的評價。

過去十年,體育賽事已逐漸成為一座城市打造城市個性、塑造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途徑之一。與此同時,像大衆馬拉松這樣的全民狂歡,也可以在拉動衣、食、住、行、遊、購、娛等消費需求的同時,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

當“能夠跑全馬”的市長和跑友們一起奔跑,無疑能讓大衆體育賽事變得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也更能讓馬拉松成為城市的“燙金名片”。

觀點|市長跑馬拉松,并非一場“作秀”

市長們完成馬拉松,為城市體育賽事帶來了競技以外的人文價值。

廈門馬拉松期間,在一場以“探索體育原力與底氣”為主題的論壇中,體育學者、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就表示,馬拉松是一件“麻煩的事”。跑者要為從事這項運動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完賽後的那種愉悅感,是大家踴躍參與其中的重要原因。

而在這個過程中,跑者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充實。“體育是實作人生健康、快樂、幸福這三大目标的重要手段。 ”易劍東坦言。

市長們也帶頭加入到體育運動當中,并真真切切地成為一位運動達人,不僅是身體力行,助推了城市文旅事業的發展,更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幫助培育了基層體育文化,讓群衆領略到體育運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