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挑選商品時往往會下意識選擇名氣更高的産品,也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
價錢等于品質,這個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知名品牌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精良的制作工藝和高質的制作原料。
可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一些所謂的知名品牌,不過是普通的商品貼上了标簽而已。
就有這樣六個知名的貼牌企業,他們靠着假貨“躺賺”了數10億,網友們紛紛評論其道:比茅台還暴利。
飛利浦
要說飛利浦這個牌子最知名的産品,莫過于他的刮胡刀,關于飛利浦刮胡刀的廣告,曾經風靡各大電視廠商。
而這個源起于荷蘭,曾經受過荷蘭皇室嘉獎的百年名企,也一直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飛利浦除了刮胡刀,還有照明燈、計算機等家用電器,尤其是其還有一層“進口品牌”的濾鏡,近些年來,在中國可以說是獲利頗多。
可是當有人細究飛利浦的商品生産時,才驚訝地發現,飛利浦根本就沒有在中國建立生産工廠,而是與國内的電器廠商合作,也就是将“貼牌權”授予國内的工廠,來擷取産品分紅。
可是這樣一來,“進口産品”底子裡其實就是國貨,卻因為品牌的溢價而擷取了暴利。
舉一個例子,2023年,某平台知名主播“嘎子哥”帶貨飛利浦旗下的一款手機,8999的手機隻賣到1999元,而這其中主播還要抽取接近三分之一的傭金。
這件事情熱度很高,後來就有人扒出這也是飛利浦“貼牌”銷售的商品之一,實際是國内的加工廠制作而成,是以才會這麼便宜。
白雲山
“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詞可以說是脍炙人口,廣東白雲山的營銷模式讓“王老吉”這個品牌迅速成為行業一流。
可是王老吉的爆火,卻引起了市面上的“王老吉熱”,短短幾年時間,就有二十幾家打着“王老吉”旗号的涼茶面世。
而其中産品品質卻參差不齊,當面對公衆的質疑,這些商家卻稱自己得到了“王老吉”這個品牌的授權,人們這才瞧見廣東白雲山貼牌操作的冰山一角。
為了更好管理自家品牌的銷售,廣東白雲山還創立了“廣東創赢”集團,除了管理“王老吉”這個頭部品牌的授權之外,廣東創赢還将貼牌生意做到了藥品、保健品等領域,據年報資料來看,光是2021年,廣東創赢靠着“貼牌”生意,就賺了1.27億元。
杜康酒
說起中國的名酒,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茅台或者五糧液之流,而還有一款酒,也是國内酒友們口中談論的常客,那就是“杜康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酒起源于河南洛陽,以清香型和醬香型為區分,現存的國内知名杜康酒品牌有二,分别是“白水杜康”與“洛陽杜康”。
市面上流傳最多的杜康酒也是這兩家品牌,價格自然高昂,可是人們卻漸漸發現,市面上的杜康酒雖然品牌商标皆在,可是口味卻千差萬别,有的甚至不如劣質的散裝白酒。
于是,杜康酒貼牌這件事也被送上了風口浪尖,要知道,杜康酒作為“千年網紅”,在一段時間内的風頭直逼茅台等名酒。
而此刻被人扒出市面上大多數的杜康酒都是代加工廠生産,隻是貼了個牌子,而有人在對比之後更是發現,這兩家杜康酒品牌光是貼牌的收入,就快要趕上昂貴的茅台了。
2024年初,陝西白水杜康發出公告,打算從2024年起不再接受品牌授權請求,也就是打算杜絕貼牌行為,雖不知其是否為了品牌的名聲而及時止損,但至少是一個良性的開頭。
南京同仁堂
醫藥關系着人們的身體健康,是社會生活保障的一環,人們在購買醫藥或者保健品的時候會更注意藥品的出處與品牌,像是南京同仁堂這樣的老字号,往往會成為人們心中的首選。
可是南京同仁堂,這些年來也做起了貼牌的生意,還做得風生水起。
尤其是近年來,打着南京同仁堂旗号的保健品層出不窮,而這些保健品往往借助同仁堂的名氣,宣傳上則十分誇大,什麼僅靠口服就能夠達到美白抗皺祛斑的藥品,行内人一聽便知道這不過是噱頭。
可是對于外行人來說,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卻總是被這些虛假宣傳所迷惑。
當人們意識到這些都是貼牌産品的時候,同仁堂的信譽也在這種貼牌風波中緩緩下降。
一個百年藥企,卻為了這種利益而出賣自己的信譽和品牌,令人十分惋惜。
南極人與俞兆林
南極人和俞兆林,其實是同一賽道的兩個品牌,在品牌初創的時候,他們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在當時,人們想要購買保暖類衣物的時候,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們。
南極人的羽絨服、俞兆林的保暖内衣,在早些年都十分出名。
可是随着網絡電商的發展,人們開始在網絡上選購這些品牌時,收到的卻是品質存次不齊的衣物。
有些購買者十分疑惑,可是賣家卻聲稱自己是“正品”,甚至還能夠拿出商标的授權證明。漸漸地,人們才意識到,這些店家正是因為購買了品牌授權才敢聲稱自己是正品,但實際上這些商品都是代加工廠的産物,和早期的南極人或者俞兆林正品衣物的品質可以說是雲泥之别。
現在,南極人和俞兆林這兩個品牌,都已經走上了靠“賣吊牌”而獲利的道路,一去不回。
在當今市場上,其實還有很多和這些品牌一樣的貼牌商品,這雖然能夠讓他們擷取暴利,可是以長久的目光來看,這也會造成損失品牌信譽的不可逆的後果。希望這些企業可以及時止損,不要讓前人的奮鬥最後變成商業市場的笑柄。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