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作者:寶媽小廚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今年的1月11日,也就是臘月初一,是大陸一個獨特而神秘的節日—咬災節。它的到來意味着正式進入了臘月,也預示着這一年進入了尾聲,人們紛紛投入到新年的準備當中,繁忙而喜慶,辭舊迎新,年味更濃了。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老傳統,在臘月初一這天有“咬災”的習俗,是以,臘月初一也被稱為“咬災節”。咬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認為臘月是一個“兇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驅邪避兇。于是,他們發明了咬災節的習俗,通過吃一些象征吉祥和避邪的食物來祈求平安和順利。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咬災節”的相關習俗有很多,吃食上很有特點,例如“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人們通過咬食特定的食物,可以将厄運和不吉祥的事象征性地“咬掉”,為新的一年帶來平安與吉祥。老傳統,不管有錢沒錢,記得:咬災節3吃2不做,祈福納祥,家人安康。

咬災節3吃

1,吃油條

油條是咬災節要吃的美食之一,它的形狀類似牙齒,寓意“咬掉災難”。油條以獨特的形狀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代表食物,這一傳統美食,不僅豐富了節日的味蕾,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

2,吃炒瓜子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咬災節的美食中,人們經常選擇瓜子來咬食。瓜子,以它獨特的口感和嚼勁成為了節日美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家丁興旺的美好期許。

炒瓜子的時候會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聲音不大也有鞭炮之意,能夠襯托臘月熱鬧的氣氛,人們認為這些如同鞭炮的聲音,能夠消災解難。

3,吃雞蛋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咬災節要給家人吃雞蛋。雞蛋不光營養豐富,一直以來還被賦予着生命和新生的象征,在咬災節吃雞蛋,寓意着通過新生的力量來迎接新的生機,排除過去一年的災難,對新一年充滿希望和祁盼。這一天的雞蛋吃法可以是白煮、蒸或者炒。

咬災節2不做

1,忌吵架

臘月是一年中的收官之月,大家都喜歡有一個好的結束,希望在祥和愉悅的氣氛下辭舊迎新,如果臘月吵架,就會被被認為是觸黴頭,不吉利,是以這天不要吵架。一旦與人發生沖突,要冷靜處理,通過溝通和了解來解決問題。

2,忌打破東西

在咬災節這天,避免打破東西,會帶來不幸和災難。如果弄壞了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拯救不好的氣場。

​臘月初一是“咬災節”,有錢沒錢,記得:3吃2不做,祈福納祥

在“咬災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可以通過參與傳統活動,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在品嘗傳統美食的同時,我們仿佛能夠回到過去,感受祖輩們留下的傳統習俗。咬災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的儀式,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一種表達。

#頭條創作挑戰賽##妙筆生花創作挑戰##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