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1 世紀的當下,群魔亂舞已然不足以讓人駐足圍觀,但活色生香的着裝方式,依舊振奮人心。
近期令一衆時尚人士最為狂熱的“香豔題材”莫過于,紅色絲襪。
單看 “絲襪” 二字,荷爾蒙含量本就足以撐起一方流量場,加之存在感極強的鮮豔色調,視覺效果更是一再拉滿。
時代情緒決定着人們的着裝,一面是股票市場上的一片飄綠,一面是名利場上溢滿的紅色情緒,鮮亮的色彩對比,似乎也暗示着如今人們的心情,的确是需要一點活力的刺激,重重來上一擊了。
如今時尚的流行趨勢早已在“以色論英雄”的康莊大道上漸行漸遠。
不久前人們還徘徊在美拉德、格雷系穿搭中,嘗試在那些晦暗色調的筆挺套裝中,選出最符合趨勢流行的着裝方式。
而最近,當得體乏味的老錢風格開始泛濫成災,紅色絲襪成了破局者。
無論中西,ins 網紅、小紅書部落客們紛紛以在廓形西裝、羊絨大衣下,露出一條活色生香的紅色絲襪為時髦準則。
含蓄的人還隻是将紅襪藏在大衣之下,但有的人則大膽得多,放肆讓這股明亮色調統統倒騰出來。
一時間整個網際網路都被這股澎湃的紅色情緒占領。
時尚場域對色彩的分類最為敏感,在不少時尚報道裡,這種像極了熟透番茄的紅色有一個更精确的學名—— “櫻桃紅”。
人們對櫻桃紅的狂熱在資料上不斷被量化,根據 Instagram 賬号 @databutmakeitfashion 的分析,今年有關“櫻桃紅”的搜尋興趣指數就上漲了 300 %;Pinterest 提供的資料更是驚人,從去年 9 月份至今,“紅色緊身衣套裝”的搜尋量就增長了 614 %。
紅色絲襪的浪潮也并非憑空出現,早在去年年初時裝周上,這股“妖風”就已初見苗頭。
愛馬仕、香奈兒、Miu Miu 、Gucci 等一衆奢侈品牌的秀場上,就出現了不少“紅色緊身褲”的造型。當時就引得媒體一片嘩然,而看準這一趨勢的,還緊跟着推出過不少紅襪搭配軟文。
2023fw 秀場圖
看到這,或許你會好奇,不久之前,時尚部落客們還将低飽和色系穿搭要義奉為圭臬,頻頻提及老錢氣質。
如今為何又紛紛抛下低調作派,轉而穿起紅襪,追求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了?
事實上,行至年底卡上聖誕節,尤其是農曆年味漸濃的當下,櫻桃紅這一極具節日氣息的色彩找到了存在的空間。
前有時裝秀場“打包票”,人們瞅着壓箱底的本命年秋褲愈發喜人,紛紛套上坦然走上街頭。
對那些緊随潮流浪潮的人來說,不過又是一場服裝軍備競賽。
但想必如此昭然的鮮豔紅腿造型,在不少保守人士眼中,免不了是又覺刺眼,再看甚覺不雅。
隻不過有意思的是,若是多往前翻幾頁時尚史的老黃曆就會發現,紅色絲襪在曆史中經常出現,還曾引得不少男人趨之若鹜,當然,是穿到他們自己身上。
在多數人眼中,紅色絲襪突兀惹眼,但實際上,這又是時尚複古叙事中的一環。
時尚曆史學家Ruby Redstone 曾提及,古羅馬時期的教會領袖人物就憑借穿着紅襪,和普通人差別開來;而在文藝複興時期的歐洲,無論男女,身着紅色長筒襪便能力證雄厚的消費能力和出色的審美品味。
16 世紀從意大利嫁入法國皇室的 Catherine de Medici (凱瑟琳·德·美第奇),也将紅襪浪潮帶入名利場。轶聞中傳言,她愛穿紅色絲襪,很大程度是因為身高不夠,紮眼的紅色長筒襪能讓她看起來腿更長一些。
但無論如何,法國皇後的個人愛好成了财富的象征,也惹得一衆達官顯貴們争先追捧。在 17 世紀的肖像畫中,人物服裝細節中就常出現紅色元素,尤其是紅色絲襪。
不過,真正将紅襪推舉至風口浪尖的少不了史書中那個最愛美的男人,太陽皇路易十四。
法國曆史專家瓊·德讓曾提及,路易十四是一個對自己雙腿非常自豪的人,是以他常穿各式漂亮絲襪以展示修長美腿。因而在路易十四的肖像畫中,你總能看到他身着紅色絲襪的“性張力”一刻。
當然,個人魅力的散播隻是一部分。
在 17 世紀的歐洲,紅色顔料依舊稀缺,很大程度上依賴從仙人掌刮下來的胭脂蟲,幹燥研磨制成紅色染料。紅色染料稀少而昂貴,對在位期締造出法蘭西王國輝煌時代的路易十四來說,華麗的紅色服飾顯眼而不容忽視,一如他手中的國力權勢。
自上而下的紅色絲襪模仿并沒有随着路易十四的離世而削減,甚至随着工藝的精進,加入考究的刺繡細節,愈發凸顯精緻華貴。
約 1750 年時期的絲襪
紅色絲襪的特權時代一直延續至 19 世紀中期,合成顔料的發明令紅色不再昂貴。
但随着西方世界中第二場女權革命的興起,紅色絲襪獲得了新一層的時代意義。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思潮更是風起雲湧。在女權運動的影響下,時尚設計師筆下的設計,成為反對父權束縛,打破性别刻闆印象的武器。
西方世界掀起一場“青年地震”,Mary Quant 創造了轟動大衆的迷你裙,時髦的年輕女性一面套上色彩豔麗的緊身裙、長筒褲,一面在搖滾樂中甩頭狂歡。
那一代的青年 Icon 人物 Twiggy 也在這一時期推出緊身衣系列。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偶像親自上身帶貨。
鮮亮的紅色絲襪造型,明豔的青春氣息,這一道等式被寫入時尚史中,亦也成為了女性思想解放、追求社會角色新定位的象征。
翻閱美國上個世紀 80 年代的彩色絲襪廣告,紅色款式也總是位列其中。
回頭看來,紅色絲襪究竟代表着什麼?
或許單拎絲襪而談,避之不及的是它隐含的情色意味。然而加之紅色這一帖興奮劑,絲襪的意象變得攻擊力十足。
即便是在 1950 年代的美國男性雜志中,身着紅色絲襪的舞女,也并不柔弱。
《The Dude The Magazine Devoted To Pleasure July, 1959》
本質上紅色絲襪就不是低調的存在,激進的寓意一步步将它推舉至權利的頂端。
人們也是以前赴後繼、甘之如饴地匍匐在紅色絲襪強悍而不容置喙的情緒統治下。
明面上看,紅色穿搭對大衆來說的确是場有趣的時尚競賽。
紅色絲襪對身材、色彩搭配的考驗并不小;而相比起之前的沉悶,烈焰色調的挑撥帶來的視覺沖擊,社交平台流量的湧入,之于誰誘惑同樣不容小觑。
隻不過,紅色絲襪也并非是時尚愛好者們關門自喜的一場狂歡。
相比起以往普羅大衆對所謂時髦着裝方式的避而遠之,這一次的紅襪審美體系,大衆的接受度明顯高得多。
谷歌的資料顯示,盡管每年臨近 12 月,“紅色” 相關的着裝詞條都有所增長。但今年 12 月相關的搜尋熱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大幅增加,“紅襪” 一詞的搜尋量也是遠超往年。
小紅書上關于 # 紅色系 的标簽詞條,浏覽量就已達 1.8 億次,而其中穿搭推薦也多以紅襪搭配為主。
時尚大門外人們的選擇,讓紅襪成了信念的象征。
将中西方大衆的紅襪熱情放入各自文化語境中,其實也不難了解人們作出的選擇。
國人們對紅色的崇敬從各種傳統習俗中便可見一斑。閩南地區祭祀器物、供奉用具多以紅色為主;多數人也都經曆過在本命年被逼或自願地套上紅褲衩。
紅色之于中國人,具有一種超脫所有、壓抑污穢的神聖感,是悲觀時刻安全感的寄生之處。
而對西方視角下的閱聽人來說,豔光四射的紅色則是有據可查的能量意象。
WGSN 色彩政策師艾米麗·麥卡錫 (Emily McCarthy) 在采訪中表示,紅色,代表着熱情、欲望和無畏的女性氣質。
如此看來,紅襪似乎正在成為這個時代的口紅經濟。
消極、負面的情緒在生活成本危機中一再瀉出,即便是高居雲頂的奢侈品牌也在财報中透露出賣不動的信号。
時尚資訊被各式實用性着裝方式如 “老錢風”、“靜奢風” 搶占頭版頭條。
審美疲勞的人們無力承接過載的霓衫華服,但紅襪潮流的出現,卻出乎意料地破除了沉悶着裝的桎梏。而顯然,這也意味着大衆對一劑強心針的渴求。
人們消費便宜實用的紅襪,期待的是找到撕開暗淡人生的光,期待能在這抹強有力的色調中,疊上 Buff 大破大立。
如此看來,紅襪的隐喻也帶上了一層憂傷的意味。
曾幾何時,人人堅信,隻要順應時代按部就班,生活的軌迹便會是一條直指向上的指數函數。
然而對這批生活于經濟飛騰時期的 Z 世代來說,他們成長于穩定美好,剛走出象牙塔就開始曆經社會毒打。
目前人的成功經驗不再能被輕易複刻,人們能選擇的唯有冒險闖蕩。
前路未明,紅襪成為信念的支撐。
在這個明顯比往年冷得多的冬天,人們需要的不是時尚符号,而是能支撐着一同看到春天的一雙紅色絲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