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橙友“頑牛”經過平煉路,對附近一座廢棄的工業園感到好奇,“這個是在康橋附近的廢棄的工業園區,知道這個是什麼廠麼?”
“頑牛”還曬出工業園區的圖檔,從圖中可以看到有許多鏽迹斑斑但十分高大的罐體裝置以及一些廢棄的廠房模樣的三角小樓。
經過搜尋,在地圖上,這個區塊的名稱為“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靠近京杭大運河北端,屬于大運河文化景觀帶項目群中的一個建築,目前顯示的是“暫停營業”。
曾經的杭州煉油廠
見證了大城北近30年的發展
這片占地18公頃的廠區,容納了曾經的杭州煉油廠,遺留下來的是一些大型工廠建築和若幹儲油桶,曾經占據廠區的大部分建築已經被拆除。
上世紀九十年代,杭州煉油廠從武林廣場、西湖文化廣場附近搬到現在的平煉路上。當時種下的幾十株法國梧桐現在仍保留在景觀大道兩側。
杭煉“鼎盛”的時候,最多有兩千多名員工。“以大慶原油為原料,采用常壓蒸餾和催化裂化工藝,生産90号車用汽油、0号輕柴油、化工輕油、石油液化氣等産品。”杭州煉油廠原廠長陳霆說,當時柴油的産量可以說達到了亞洲之最。
從2008年後,杭煉所處的大環境發生變化:與城市發展規劃沖突,同時也面臨自身轉型更新的困難。為此,杭州市政府與中國石化簽訂了一個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同時明确了杭州煉油廠搬遷發展的問題。
“但是,這個合作項目後來并沒有作實質性的啟動。”陳霆描述當時杭煉所處的境遇,用了“很困難”“面臨關停”等詞。
直到2015年底,杭鋼半山基地正式關停,杭煉、杭玻也陸續搬遷,騰出空間,留下了大量充滿時代印記的工業留存。
洗眼器、液化石油氣罐、焦粉分離器、螺杆泵....這些原來煉油廠标志性的機器,現在則放置在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的一側,曾經的杭州煉油廠大門所在地。
藝術、科技與工業遺迹交織
大城北打卡的新地标
作為大運河文化景觀帶項目群中的建築,杭煉遺存也已經進入改造。
北京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團隊聯合世界頂級設計公司荷蘭MVRDV建築事務所一起競得杭州煉油廠改造項目,“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所有這些已建成的基礎設施?”
“在某種程度上,與曆史劃清界限讓我們更自由,而在過去的廢墟之上想象未來也是充滿挑戰且無比浪漫的。”MVRDV創始合夥人Winy Maas說,“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兼顧了兩者:對工業遺存進行了改造再利用,同時增加了全新的元素,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根據MVRDV提供的項目模型,在煉油廠舊址上,“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分為藝術科技中心、國際創意産業園、藝文創意街區、煉油廠公園四大功能業态。
以圓柱形“藝術科技中心”為主體建築,超大的展覽空間和藝術展廳将是打卡拍照的好去處;煉油廠區内其他的工業遺存都得到了保留,未來這裡将是各類藝術季、節慶活動的主要舉辦地。
遺留下來的油罐也将有自己的功能,有些是基于原有結構進行改造;有些則是重建立造,還有一些則是在油罐原址上鋪設環狀的步道,标記這裡的工業記憶。
目前,“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已經動工, 預計在2026年底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