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意漸濃、天氣漸冷,願君珍重多添衣!

作者: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

#這麼近 那麼美 周末到河北##冬遊河北過大年##燃情冰雪 相約河北#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每年最熱的是三伏天,最冷的是三九天。

今天便是全國各地進入三九的第一天。

冬天正式進入最冷時段。

你準備好了嗎?

寒意漸濃、天氣漸冷,願君珍重多添衣!

三九天,寒冬降臨。

正是一年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一段時間,

我們的身體也因天氣變化,而虛弱。

越是如此,越不可放松警惕,

我們要好好養護身體裡那點初生的陽氣,

進而安穩度過寒冬,迎接暖春。

寒意漸濃、天氣漸冷,願君珍重多添衣!

01

冬至三九,人有“六怕”

俗語:“冬至三九則冰堅。”

如果說“一九二九”拉開了“冷”的開始,那“三九四九”就是“冷”的巅峰。

這個時段往往與小寒、大寒節氣重疊,寒冷不斷更新,全國各地氣溫跌至谷底。

三九之後,不僅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也是身體最為脆弱的時候,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1、 血管遇冷易變脆

冬天是心腦血管的“魔鬼季節”,寒冷的刺激會使血管痙攣,血壓波動性增大,導緻腦出血、腦梗死等增多。

2、心髒最怕溫差大

冬季室内外溫差大,一進一出很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3、霧氣最傷肺

冬季清晨霧氣濃厚,寒冷、幹燥的空氣經過肺才能進入人體,此時不加以防護,很容易誘發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還可能落下病根,導緻來年複發。

4、胃代謝會變慢

冬季是脾胃病的高發期。天氣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負擔。

5、鼻子病菌易入侵

鼻黏膜的黏液分泌在冬季會減少,鼻子的“屏風”作用也會減弱,導緻有病菌的空氣直接進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幾率。

6、耳朵禦寒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腳都處于神經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寒冬格外怕冷。

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會有“凍得頭疼”的感覺。是以外出之時一定要做好耳朵保暖。

02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中醫認為,數九寒天是一年中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滋補功效。

1、食宜溫

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于體内陽氣的升發;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多能入腎,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

2、睡宜早

為了順應冬藏,人們的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清晨不妨賴床幾分鐘,伸伸懶腰,或者靠在床頭坐三五分鐘再起。

3、動宜慢

冬藏時節,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以免擾動陽氣。

4、頭宜暖

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避免濕發出門,胸背部可多加件衣服,選擇保暖的鞋子,并經常用熱水泡腳。

5、心宜平

注意積極調節心态,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

03

三九——食療訣竅

保養的再好,吃的不好,往往無濟于事。

養生和食療本是一體,兩者需要互相協調,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九天氣,極寒到來,除了需要保養得當,這些食物盡量多吃。

1、 羊肉

中醫講冬季要補腎,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補腎可以讓我們在冬天增強免疫,減少發病。

而羊肉正是這種溫性的食材,能幫助我們在冬天養生。

2、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适合用來煮粥。

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儲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面包等。

寒意漸濃、天氣漸冷,願君珍重多添衣!

3、紅茶

在冬季我們可以适度飲用紅茶或者普洱茶,兩者品性溫和、味道醇厚,不僅對心髒保健有益,且對防止中風和心髒病有一定的作用。

不僅如此,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産物還能促進腸胃消化,是以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

正所謂:“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然而,數九寒天過好了,來年自會安然的迎接春天!

天氣雖冷,人心溫暖。